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天前 · 2009年,正式簽約香港索尼音樂娛樂,作為唱作歌手出道香港樂壇。 林奕匡本應在2009年尾出道,因為剛好遇上 HKRIA版權風波 ,所以計劃被延遲。 直至2010年9月,林奕匡才正式出道,推出首支國語派台歌《雨落大地》。 同年11月11日,林奕匡舉行首個個人傳媒見面音樂會《聽·林奕匡 Showcase》,並於同年11月25日推出首張個人EP《Loaded》。 林奕匡奪得 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 叱咤樂壇生力軍銅獎、 新城勁爆頒獎禮 勁爆新人王及音樂先鋒榜年度(港台)先鋒新人獎項。 2011年,林奕匡和 陳柏宇 推出合唱歌曲《無限》。 在年尾的音樂頒獎典禮之中,奪得新城國語力頒獎禮新人王大獎,更憑和陳柏宇合唱的歌曲《無限》,奪得新城勁爆頒獎禮新城勁爆合唱歌曲大獎。

  2. en.wikipedia.org › wiki › J-popJ-pop - Wikipedia

    2024年5月23日 · The band, whose members were Haruomi Hosono, Yukihiro Takahashi and Ryuichi Sakamoto, developed electropop, or technopop as it is known in Japan, in addition to pioneering synthpop and electro music.

  3. 2024年5月24日 · 林奕匡 (英語: Phil Lam ,1985年6月12日 — ),原名 林漢輝 ,香港 唱作 男歌手,被譽為「香港唱作小天王」 [1] ,現為 Sony Music 旗下藝人。 他在 加拿大 乃磨 出生,在闊里坎灘(Qualicum Beach)長大 [2] 。 他於2009年正式簽約 香港Sony Music ,成為唱作歌手。 2014年憑《 高山低谷 》而走紅,奪得《 2014年度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 最佳創作歌手 金獎」、《 2015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 》「 叱咤樂壇唱作人 金獎」等獎項。 經歷 [ 編輯] 演唱事業 [ 編輯] 初期出道:2007年至2011年 [ 編輯] 2007年,林奕匡參加新秀歌唱大賽 溫哥華 選拔賽奪得冠軍。

  4. 2024年5月24日 · Electronic music broadly is a group of music genres that employ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circuitry-based music technology and software, or general-purpose electronics (such as personal computers) in its creation. It includes both music made using electronic and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 electroacoustic music ).

  5. 2 天前 · "Stronger" is a dance-pop and electropop song with a length of three minutes and 41 seconds. According to the sheet music published by Hal Leonard Corporation, it is set in a common time and has a moderately fast tempo of 116 beats per minute.

    • Dance-Pop Electropop
  6. 2024年5月14日 · 電子音樂 ,亦簡稱 電聲 、 電音 ,是使用 電子樂器 以及 電子 音樂技術 來製作的音樂;而創作或表演這類音樂的音樂家則稱為電子音樂家。 一般而言,使用電子機械技術與使用電子技術製作的聲音是可以區別的。 [1] 使用電子機械製造聲音的設備有 電傳簧風琴 (英語:Telharmonium) 、 漢門式電風琴 (英語:Hammond organ) 與 電吉他 ;而純粹的電子聲音製造設備則有 特雷門 、 聲音合成器 與 電腦 。 [2] 電子音樂一度幾乎完全與西方,特別是歐洲的藝術音樂連結,但自從1960年代晚期以後,因爲 摩爾定律 造就了可負擔的起的音樂科技,意味著使用電子方式製作音樂變的越來越在各國不同區域流行的領域普及與發揚起來。

  7. 2024年5月14日 · 電子音樂 ,亦簡稱 電聲 、 电音 ,是使用 電子樂器 以及 電子 音樂技術 來製作的音樂;而創作或表演這類音樂的音樂家則稱為電子音樂家。 一般而言,使用電子機械技術與使用電子技術製作的聲音是可以區別的。 [1] 使用電子機械製造聲音的設備有 電傳簧風琴 (英语:Telharmonium) 、 漢門式電風琴 (英语:Hammond organ) 與 電吉他 ;而純粹的電子聲音製造設備則有 特雷門 、 聲音合成器 與 電腦 。 [2] 電子音樂一度幾乎完全與西方,特別是歐洲的藝術音樂連結,但自從1960年代晚期以後,因爲 摩爾定律 造就了可負擔的起的音樂科技,意味著使用電子方式製作音樂變的越來越在各國不同區域流行的領域普及與發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