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W
    L
    ERA
    K
    BB
    本季6
    5
    3.33
    103
    17
    賽季 20230
    2
    3.55
    12
    13
    終場
    6月 7日vs紅襪
    W
    7 - 2
    4:10 下午 EDT
    6月 8日vs紅襪
    2:10 下午 EDT
    6月 9日vs紅襪
  2. 2019年6月23日 · 台灣曾是世界級穿山甲皮革輸出國. 全世界共有8個穿山甲物種,分布在台灣的名為「中華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牠是全世界唯一一種有鱗片覆蓋的哺乳類動物,成體的頭到軀幹長約50公分,尾長約35公分,和一隻貓的體型差不多。 長得小頭銳面,活像隻放大版、有鱗片的老鼠。 奇特的外型,加上夜行、穴居的特性,讓穿山甲始終罩著一層神祕面紗,但也開啟了牠悲慘的命運。 華人認為穿山甲肉有活瘀通血脈功能、鱗片可協助通乳,人類的慾望使得穿山甲超越犀牛、大象,成為全球走私數量最多的哺乳類動物。 不過在1950年代左右,穿山甲最為人所知的商業用途並非鱗片和肉,而是身上美麗的外皮,台灣就是當時世界知名的穿山甲皮革輸出國。

    • Garrett Crochet1
    • Garrett Crochet2
    • Garrett Crochet3
    • Garrett Crochet4
    • Garrett Crochet5
  3. 2019年7月11日 · 林慧貞. 攝影. 蔡耀徵 余志偉. 動物保護. 科學. Chinese-English stories. 穿山甲是世界上被盜獵最多的哺乳類動物,但幸運逃過盜獵者魔爪,被送到救傷中心的穿山甲,卻因生性緊張、食性特別,容易胃潰瘍出血而死亡。 如何人工保育與哺育穿山甲,成為具挑戰性的任務。 但台灣這20年來,卻創下全球人工哺育穿山甲最久的經驗,香港、日本、德國團隊都來取經。 這個成功經驗是怎麼累積的? 風光的背後,台灣穿山甲保育仍有何挑戰? 每天下午3點半,是台北市立動物園穿山甲最期待的時光。 時間一到,只見三隻平常緩步慢行的穿山甲,短短的四肢瞬間俐落地爬上樹枝,望著透明的壓克力食器,向照養員宣告:該放飯了。

  4. 《報導者》透過專家採訪與資料整理,理出性騷擾重要的關鍵十問,希望這十問能提供在各場域的每個人,理解性騷的光譜,以及目前「性平三法」的基礎內容和申訴管道;在保障未臻成熟的此刻,每個人可以為打造性別平等的社會,一起努力做到什麼。 編按. 7月28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7月31日三讀《性別平等工作法》(原名《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修正案,《報導者》依據新法更新文章,以便讀者了解性騷擾申訴與救濟最新規定。 詳細修法內容與過程,可閱讀: 〈#MeToo催生新版性平三法:5大修訂重點更有助被害人嗎? 是否有漏洞? Q1:性騷擾為何頻頻發生? 性騷擾從何而生? 在多個政府單位擔任性平委員的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莊喬汝受訪時直言: 「來自不平等的權力結構。

  5. 2020年11月21日 · 超現實主義的紀實攝影家. 卡提耶─布列松的重要性不是聯繫了重要的對象,相反的是一種超越對象的傾向,也就是超現實主義。 卡提耶─布列松與超現實主義的關係在一般的攝影史當中經常被忽略,彷彿要隱藏攝影大師被繪畫影響的痕跡。 然而根據此書,卡提耶─布列松求學時代便深受超現實主義的老師所影響。 作者並花了極大的篇幅描述卡提耶─布列松如何與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詩人往來。 卡提耶─布列松喜愛的攝影家往往也具有一種超現實的色彩,譬如尤金.. 阿傑特(Eugene Atget)、柯特茲(André Kertész)乃至於沃克.伊文斯(Walker Evans)。

    • Garrett Crochet1
    • Garrett Crochet2
    • Garrett Crochet3
    • Garrett Crochet4
    • Garrett Crochet5
  6. 2023年12月24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倫理篇》醫療與商品的界線. 從癌症檢測賣到月老配對、諮詢師卻無認證,如何不讓基因檢測淪科技算命? 精準醫療時代下,基因檢測市場蓬勃發展,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期間,不少已取得衛福部列冊登錄之機構參展;但也有許多業者仍遊走灰色地帶,專家呼籲應把關。 (攝影/陳曉威) 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在「基因諮詢門診」向民眾解說檢測報告。 (攝影/陳曉威) 禾馨醫療創辦人、婦產科醫師蘇怡寧證實,孕婦在考量產前診斷時,基因公司會同步提供保險,是數年前就開始的現象。 (攝影/林彥廷) 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外的電子看板,有許多基因相關的檢測項目。 (攝影/陳曉威)

  7. 2024年1月6日 · 2023年12月25日,新北郭姓國三生持刀殺害同校同學。 他接下來有很大的機率,會在收容少年重刑犯的法務部矯正署明陽中學(圖)度過漫長光陰。 (攝影/余志偉) 30年來,台灣校園走向開放,重視兒少主體權,對遊走法律邊緣的少年採「行政輔導先行,司法為後盾」處遇模式。 立意雖好,配套卻尚未確實跟上,導致教育與司法端有不少人感到有心無力,有心者難以施展,無心者難被監督。 但這種變化氛圍的後面,是家庭、學校、司法正經歷的「管」與「教」、「權力」與「權利」的拔河。 《報導者》訪談第一線的班導、心輔老師、中介教育工作者、少年司法人員,並採訪台灣唯一一所專收重刑少年的矯正學校(少年監獄),這也是 新北國三生殺人案 中,國三的郭姓加害人在少年法庭判決後會進入的高雄明陽中學。

  8. 2023年9月19日 · 評論. 林佳和/轉型正義如何處理「加害人」? 從各國經驗看台灣的制度設計與實踐. 如何處理威權時期的「加害人」,是台灣推動轉型正義的最大爭議之一,卻也是邁向真正轉型正義的重要一步。 圖為民眾參觀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攝影/REUTERS/Ann Wang) 【編按】 2022年5月,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解散,原有業務移轉給行政院轄6個部會依據有關專業接手執行。 然而台灣針對威權統治時期不法行為的轉型正義問題,由於台灣轉型正義法制設計並未完備,至今多仍未能處理。 與此同時,威權統治時期的人、事、場景多已消逝,或轉換面貌,台灣的轉型正義工作正在面臨嚴峻的時效問題: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都已高齡,能等待平反的時日已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