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5.9
    1.4
    1.2
    終場
    4月 14日@騎士
    W
    120 - 110
  2. 2024年4月23日 · 在塞滿火藥的價值縫隙處,憲法法庭展開死刑存廢辯論. 2024年4月23日,憲法法庭就死刑是否違憲展開言詞辯論。. (攝影/楊子磊). 廢死與否在台灣猶如矛盾的信仰,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猶如兩條無交集的平行線。. 憲法法庭今年(2024)首次接受37位死囚對於 ...

    • 監獄行刑本即帶有強制勞動/工作之元素
    • 台灣「強制工作」沿革:解嚴後從軍事體制轉為監獄管教,難以與徒刑區隔
    • 回應法務部合憲主張:國際「強制工作」規範背景與台灣現況大不相同
    • 結語:落後於時代的「強制工作」制度,將何去何從?

    強制勞動/工作一直是刑罰史中很常見的要素。歷史上很常見對犯罪施加以奴役、製造痛苦為主要目的的強制勞動/工作,但這段歷史和目前本釋憲案所討論的「強制工作」關係比較遠。關係比較近的是當代監獄中,以「改造個體」為主要目標的強制勞動/工作。 回顧監獄的發展,可以發現強制勞動/工作與之如影隨形(雖然這件事並非沒有爭議)。人們談到刑罰,往往想到的是自由刑,亦即自由的剝奪。不過其實從當代監獄行刑出現,並逐漸成為西方世界主要的刑罰種類時,「改造個體」就是其本質而重要的一部分。

    1.我國監獄行刑中的強制勞動 2.我國強制工作處分的變革 從台灣強制工作執行場所的變化,可以看到強制工作在解嚴前後從軍事管教體制轉為監獄管教體制,法務部可以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接手強制工作,關鍵在於從當代監獄的發展史中,強制勞動/工作本來就是監獄體制中很重要的元素,台灣也不例外。

    法務部於本次「強制工作」釋憲案中的言詞辯論中,提出《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以下簡稱公政公約)、《歐洲人權公約》或《美國憲法》等,均有與我國強制工作相類似之規範,《瑞士刑法》亦有安置青年給予技能訓練之規定,故強制工作應屬合憲。

    強制工作,或許在特定時代脈絡中,有其特殊功能。例如當一國的統治力、經濟力開始發展時,以強制的方式培養較具生產力的人口。又例如當社會從農業向工業轉型時,有大量的低技術勞力密集職缺及人力需求,透過強制工作可讓人民習得工廠作業所須習慣的時間作息、身體運用模式。但是,台灣已明顯不在上述社會發展階段。 另外,強制工作與監獄行刑難以區隔也是一個基本的問題。原本監獄行刑在發展的過程中本來就吸納了「透過勞動改造個體」的要素,這使得強制工作要與監獄行刑有所區隔有其難度。而隨著矯正理論的轉變,「透過勞動改造個體」此有宗教信仰色彩的觀點,也改變為重視提供在實證上有效的勞動/工作方案。提供符合當前社會所需之職業訓業,確實為有效的勞動/工作方案的元素之一,我國的強制工作在當代,其核心也從「透過勞動改造個體」置換成「施...

  3. 2月10日,太魯閣事故罹難者家屬與行政院長蘇貞昌會面後,手持代表「永恆無盡的愛」的桔梗花步出行政院舉行記者會,並彼此安慰鼓勵。 (攝影/陳曉威) 49人死亡、213人受傷的太魯閣號事故 3個月後,11位在事故中痛失親人的家屬成立「 太魯閣的眼淚 」,每一滴淚水背後都是一個心碎的家庭,迄今淚未乾,但他們勇敢撕開傷口,從哀傷的支持團體走向積極倡議之路。 在太魯閣事故一週年的前夕,4位罹難者家屬帶著已逝者的紀念物接受《報導者》專訪,一張照片、一個布偶、一束花束,替代已故者填補永遠在家裡缺席的空位。 他們最渴望的是「台鐵的安全改革有所突破」,不再讓其他家庭經歷相同的心碎,也讓他們不幸犧牲的家人真正「永生」。

  4. 《國民法官法》 即將在2023年1月1日施行,在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全台各地持續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及模擬法庭。 依照《國民法官法》所進行的訴訟程序將改由 素人國民法官 與職業法官合審合判,當案件審理終結,由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評議後共同認定罪名和決定刑度,是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歷史性的變革。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簡稱廢死聯盟)先前多在北三院觀察模擬,為更加了解不同縣市、北中南地院模擬法庭中實際碰到的問題,並提出觀察心得,今年4月我首度來到 嘉義地院 旁聽模擬法庭。 嘉義地院這次挑選了一件男友殺害欲分手女友、案情相對單純的 真實案例 。 被告自始坦承犯行,同時主張自己並無預謀殺害被害人的計畫,是因為看見被害人與男同事要一同去上班,妒火中燒,才與該位男同事扭打,然後在盛怒之下持水果刀刺死被害人。

  5. Podcast. 政治社會. 國際兩岸. 經歷從5月17日起的4場院會馬拉松式舉手表決,藍白主導的「國會改革」法案幾全完成三讀。 528這天,網路上有累積破百位政法界學者連署反對,街頭上有各地開花的公民「青鳥行動」,監察院、行政院、總統府也各自發出聲明。 這將是台灣歷史上的重要時刻。 「國會改革」法案三讀立法,綠營將提覆議、釋憲,「... 專題.太陽花學運10年回望. 10年回望:從太陽花抗爭者到「後318世代」 10年前的太陽花學運不但點燃無數年輕人的理想與熱情,從兩岸關係到台灣社會更留下深遠影響。 當年全台各地被捲動的青年,現在過得好嗎? 10年來成長的「後318世代」,當前關心什麼? 更多太陽花學運10年回望文章.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深度調查報導必須投入優秀記者、足夠時間與大量資源。

  6. 2023年8月31日 · 鐵道專家安部誠治:福知山事故後JR西日本改革只有50分,公司化不會讓台鐵突具安全意識. 曾擔任新幹線嚴重事故專家小組主席、觀察JR西日本長達30年的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安部誠治受邀來台訪問,特別在台北車站接受《報導者》專訪。. (攝影/黃世澤 ...

  7. 2022年5月25日 · 2021年11月18日,中國警察在新疆阿勒泰地區探訪居民並宣講邊境法規。 (攝影/Li Mingji /Cost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中國陌路:來自中國境內最後一位澳洲通訊記者的內幕報導》, 麥可.史密斯(Michael Smith)著,顏涵銳譯,堡壘文化.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