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6.9
    1.8
    1.5
    終場
    4月 14日@馬刺
    L
    95 - 123
  2. 2018年9月26日 · 工程師們正在進行防範網路攻擊的演練。 (攝影/AFP PHOTO/MENAHEM KAHANA) 行銷公司如何接受委託在網路社群「帶風向」? 《報導者》訪問業界當事人,說服多位接案人士具體說明實際操作手法,試著掀開金錢輿論世界裡的一小片風景。 同時,也揭露過去幾年重要的政治事件中,部分政黨組織性地動員素人網軍的痕跡。 到底網路社群的輿論操作是如何形成? 這種遊走灰色地帶的風向操作,如何影響我們的視聽? 在維護言論自由的前提下,這種「人工輿論」該被規範嗎? 一般民眾又該如何分辨? 身為全台最大的BBS電子布告欄系統、平均上線人數為5~10萬,PTT卻在今(2018)年9月15日罕見地宣布「浮濫註冊情況日趨嚴重,即日起暫停受理使用者新帳號之申請」。

  3. 2021年1月20日 · 我如何染上賭癮、負債千萬?. 一場過來人與博弈門診醫師的現場對話. (攝影/蘇威銘). 去年3月,精神科醫師廖泊喬和一群同仁,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創立了全台灣第一個治療賭博成癮的「博弈門診」,目睹個案們在戒癮中的空虛、憤怒、無助 ...

  4. 2016年7月20日 · 來自中國遼寧的旅行團,19日因遊覽車在國道二號上,從車頭燃燒引發大火造成全團外加導遊與司機共26人全數罹難。 根據觀光局的統計,自2008年起,陸客在台灣旅遊意外,共有390人受傷、90人死亡,而搭乘遊覽車造成死傷就有273人受傷、25人死亡,若再加上這次24名陸客罹難,等於有7成的傷者與5成4的死亡者,都是搭乘遊覽車所引起。

  5. 封面攝影|曾原信. 攝影|余志偉、曾原信、林佑恩、吳逸驊、楊子磊、陳曉威. 編輯|張詩芸、洪琴宣. 設計|黃禹禛. 毒品上癮已被醫學證明是種高復發率的慢性疾病,戒癮之路則是一場不見休兵之日的腦內戰爭。 社會有哪些對藥癮者不合時宜的刻板印象? 他們的復歸之路為何如此之難? 接住他們的人又付出了什麼努力與代價?

  6. 我們知道,核能科技系統本身的複雜性與韌性不足,造成核能本質上的不安全,是當年 美國三哩島事件 以來許多社會研究的常識,如社會學家查爾斯.培羅(Charles Perrow)「常態意外(Normal accident)」的研究。 核廢料的問題,沒有恰當的科技可以落實處理,一直沒有實際上的突破,也幾乎成為常識。 目前高濃度核廢料大都以直接存放在核電廠下來處理,遙遙等待最後永久的儲存場地。 而在核電廠下儲存使用過的高耗能燃料(high burnup fuel),無論是包裹、裝箱、場地等,都非常危險,而核四規劃所使用的燃料棒,也正是這種。 長期以來,國內外對此問題都有報導。

  7. 2022年1月9日 · 漫畫│柳廣成. 設計│黃禹禛. 專案管理 |洪琴宣. 編輯│張詩芸、陳思樺. 《報導者》跟著愈來愈多從非洲、東南亞被仲介誤導來台的外籍生,親見他們被迫上著聽不懂的中文課,7成時間得在工廠打工甚至打黑工,陷入債務的惡性循環與生活困境。 學生淪為學工的情況,已讓台灣蒙上人權剝削的汙名。

  8. 2018年2月23日 · 2017年是二二八事件發生第70個年頭,《報導者》連載刊登「見證228」。 這是人權攝影家潘小俠、人權及文史工作者陳銘城和白色恐怖受難者楊碧川,從2010年4月開始,截至2014年5月,以紀實影像手法進行的拍攝計畫成品。 這個計畫採訪拍攝了228位受難者、遺族及家庭,以「肖像攝影」等獨特敘事帶領觀者直視與接近每個故事。 當然,每個故事早已超越個別故事自身,成為台灣當代歷史與文化圖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脈絡。 潘小俠. 自台灣社會開始邁入街頭運動狂飆的80年代,潘小俠便投入紀實報導攝影,並以此為職志,記錄對象從街頭抗爭弱勢到關懷原住民,以至歷史性的白色恐怖都為他所關注。 載入更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