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9.8
    5.3
    4.4
    終場
    4月 14日@熱火
    L
    103 - 118
  2. 台灣代表隊在東奧創下歷史佳績,然而運動員追逐獎牌的過程中,身心磨耗帶來難被看見的隱形傷痕,奪走的有時不只是運動生命,而是整個人生。 在菲爾普斯、拜爾斯等人倡議下,運動文化正在翻轉,《報導者》以本專題呼籲 #我們支持運動員心理健康、 #做選手的心靈隊友。

  3. 2019年6月6日 · 落日飛車:風靡亞洲的台式英文情歌. 2018年,落日飛車這支來自台北、6人編制,主打迷幻復古曲風、作品全部唱英語的搖滾樂團,在雅加達的首演便已令人印象深刻,當地樂迷形容他們「現場狂野、充滿活力、一票難求」,那場演出最終因為觀眾太激烈、舞台搖晃,而被迫提早結束。 今年(2019)3月22日,落日飛車第二次受邀至雅加達,為一場4,000人規模的音樂節演出。

    • Kelly Olynyk1
    • Kelly Olynyk2
    • Kelly Olynyk3
    • Kelly Olynyk4
    • Kelly Olynyk5
  4. 2019年7月16日 · 39歲的台灣人Leslie(化名)踏入線上博弈產業已經滿6年。 剛開始只是想逃離3萬元的低薪困境,所以跟著中國老闆到了菲律賓。 在那裡,老闆經營豪華賭城,Leslie以為自己只要負責打理行程;但隨著老闆拿下博弈牌照,線上賭盤開張,Leslie也逐漸涉入博弈生態裡的各項工作,做過文字客服、行銷拉客,得到信任後甚至開始幫老闆們換錢、包機運女伴到各地,更一手將賭金所得「洗」白成房地產和名牌包。 我們與Leslie訪談多次,Leslie堅持不用本名,不准英文名曝光,不准拍照(即便是些微背影),擔心一旦被辨識,牽涉利益太大,「有可能被丟入太平洋」。 但浴在五光十色,經手過十多億人民幣、看見各種紙上富貴的Leslie卻鼓起勇氣告訴外界,為何當時以為「僅僅是個開始」踏進的工作,如今卻叫人難以脫身?

    • Kelly Olynyk1
    • Kelly Olynyk2
    • Kelly Olynyk3
    • Kelly Olynyk4
  5. 2018年12月11日 · 今年6月,倡議安樂死合法化的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因為胰臟癌末期,遠赴瑞士尋求結束生命,讓社會再度掀起了一股討論安樂死的聲浪。 恰巧2018年年底大選與九個公投案合併舉行的「公投熱潮」,台灣史上第一次安樂死公投連署也因應而生。 但外界不知道的是,安樂死公投連署幕後真正的啟動者其實是蔡英文總統的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 Kelly Olynyk1
    • Kelly Olynyk2
    • Kelly Olynyk3
    • Kelly Olynyk4
    • Kelly Olynyk5
  6. 2016年9月12日 · 這一系列的第一篇〈海上生存賽局──一位漁撈長半世紀的討海心聲〉,是一位與海搏鬥50年的漁撈長訴說的,一個巨觀與微觀交織的漁業野史。 我們進到討海人的世界觀,懸置先入為主的想像,深入認識他們獨特的生命世界。 在這裡你會看到討海人狩獵的本能、產業大資本投注得回本的壓力、國家實力在海上蠻荒的弱肉強食。 這是冰山的一角,《報導者》將拼湊這塊拼圖。 轉成綠豆色的南太平洋海面開始躁動,代表魚來了。 一艘重達千噸的大型圍網船上,對講機那頭傳來中氣十足的一句「Let go! 」船上的一號小艇「ㄆㄧㄤˋ」地一聲下水,拉著圍網,沿著啪嗒浮出水面的正鰹環繞、圍捕。 母船與小艇進退之間,魚群被困在數以千計的浮球之中。 接著,鋼鍊開始上絞,船員把入網的魚一落又一落拖上船、入艙。 這一大網,讓船又快「滿載」了。

    • Kelly Olynyk1
    • Kelly Olynyk2
    • Kelly Olynyk3
    • Kelly Olynyk4
  7. 湯雅玲是高雄中正高工的輔導主任,第一次走進她的辦公室,我看著她操作與一般電腦不一樣顏色的作業螢幕,愚昧地問道「你印出來的東西會是黑紙白字嗎? 」爾後換來她一個白眼,再笑著向我解釋那是因眼睛畏光而做的調整。 白化症患者一出生,視力便開始每況愈下,雖然此病目前仍無藥可醫,但患者只要在3歲以前接受矯正,便能延緩視力惡化。 若將視網膜以解析度做比喻的話,那就是把他們僅有的720HD放在一般人的4k視力上觀看,而台灣人普遍對他們的理解就是見光死、視力差、做按摩、外國人、英語好、色盲或有傳染病。 所以,有的父母積極想把白化症的孩子變得更趨近一般人的模樣,例如到廟裡祈求神明讓孩子從白的變黑的、常跑醫院讓他們嘗試各種視力矯正儀器,或是認為他們無法獨立生存而將其保護家中。

  8. 2018年11月28日 · 讓年輕人上來!. 金馬電影學院十年有成. (封面攝影/蔡耀徵). 十年來,金馬電影學院以現場創作的形式,已培育逾百位華語電影創作新銳。. 今年《報導者》文字記者與攝影團隊,首度走進金馬電影學院創作幕後,訪談記錄14位來自華語各地的學員們,與兩位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