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7.0
    2.0
    1.3
    終場
    4月 14日@馬刺
    L
    95 - 123
  2. 卞中佩/鄉勇式正義使美國槍枝管制議題無解. 美國的槍枝暴力問題之嚴重,已經到了有哪天沒有發生大規模死傷的槍擊事件才是新聞的地步。. 但多年來槍枝管制問題一直無法獲得解決,一切源自於美國社會的鄉勇式私刑正義(vigilante justice)傳統。. 2015/12/15 ...

    • 土製獵槍的情懷
    • 希望好運一直來
    • 從勇士到罪人
    • 掀開壓力鍋的人
    • 狩獵自主管理的曙光中,復興抑或消逝的獵人文化

    星期六晚上,花蓮縣卓溪鄉中興部落(Valau)洋溢著和樂的氣氛,教會傳來優美的詩歌和音,許多族人聚在院落慶祝部落今天贏得運動比賽季軍,歡笑與歌聲不斷。Qubiaz Tamapima(漢名田照軒)安靜地獨自在家整理裝備,準備上山。 他從工具箱裡取出一顆顆「喜德釘」,沿著外緣貼上膠布,使它更密合槍管口徑。這種原本放在釘槍裡,以其強大的推進力將鋼釘打入堅硬鋼材的火藥,通常使用在建築工地,現在變成原住民獵槍使用的主流材料,從槍膛側面的開口放入,再從槍管前方塞入鋼珠,上膛後就可擊發,較老一輩使用的土製獵槍穩定性高上許多。 以前的族人必須自製火藥,將羅氏鹽膚木燒成木炭,再混合硫磺與亞硝熬煮,點燃火藥的底火,則用發令槍的紙雷管或鞭炮來替代。 瞄準開槍前,要先將底火從槍管前方塞入,接著倒入自製火藥,最後才塞...

    雲在玉里西側的山頂積聚,雨絲緩緩飄下,Qubiaz臨時決定改變路線,不去來回需3小時的傳統獵徑,改到鋪上水泥、較平穩好走的產業道路。即使是喜德釘獵槍,天雨路滑仍存在許多風險,去年卓溪鄉就發生一位布農青年因獵槍走火身亡的意外,長期協助科學團隊研究穿山甲的延平鄉布農族人余滿榮(阿勇),也在2016年狩獵返家時因獵槍意外走火身亡⋯⋯。 綁上頭巾、戴上頭燈、背起竹簍,Qubiaz低頭禱告完,提槍在膝蓋的位置,穩步前進,7歲的台灣土狗小胖搖著尾巴興奮地跟在後方。這是阿公的地,他年老後無人耕作,草木蔓生後,許多動物便出現了。 雨滴持續灑落,對面的山腰能看見其他在山間的獵人移動的光點。20分鐘後,他停下腳步,視線順著頭燈朝上45度角,一雙眼睛在頭燈照射下發出反光,是上次驚鴻一瞥的那隻山羌,雨剛降下的時刻,...

    曾幾何時的Mamangan,成了中華民國法律的罪人。狩獵行為與國家制度的衝撞,王光祿案並非個案,且遍及各族: 這三起分別發生在排灣、卑南、太魯閣族中的狩獵觸法事件,只是在其他更不為人所知案例中,幾個激起強烈反抗的例子。 除了槍枝使用的問題,1980年代後期在全世界逐步抬頭的生態環境與動物權趨勢下,訂立《野生動物保育法》,適逢當時的台灣正經歷「大山產時代」,加上野生動物的國際走私頻繁,使得原住民長久以來的狩獵行為,處在被高度檢視的核心,被認為是消滅野生動物的幫兇,背負了殘忍與不文明的道德評價。雖然後經修法,在「傳統文化、祭儀」的需要下可獵捕野生動物,但直到2018年,原住民慣常捕獲的山羌、台灣獼猴、白鼻心,才由保育類調整為一般類,此前包括王光祿,即常因獵捕保育類動物而觸法。 「我之前打獵回來,...

    在國家法律與道德貶抑的縫隙中,當代的原住民獵人發展出一種低調、隱密、不張揚的傳統,包括獵槍的來源、使用與改造,都愈發進入「地下化」。 「根據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學系教授孟憲輝推估,登記在案的原住民自製獵槍僅佔總數約11%,依照警政署統計全國登記在案的自製獵槍約5,000把,若只是全部獵槍的11%,那就代表有45,000把沒登記的私造獵槍在民間流傳,」擔任法律扶助基金會王光祿案顧問、長年關注原住民狩獵議題的空氣槍零件製造商郭厚志表示。 「王光祿案發生的時候,剛好是我大學剛畢業,一開始沒有很關注,因為之前已經太多類似的情況,只感覺怎麼又被抓,但相較以往,他被判前所未有的重刑,這個議題才逐漸發酵,使原住民更加意識到,在獵槍使用以及自然資源取得上,為什麼沒有更高的主體性?這個事情到現在7年了,所激發...

    「我自己也在狩獵,覺得這個案子是一個開始,比較辛苦的還是Talum,在第一線身為打開壓力鍋蓋子的人。若釋憲案真的能還給我們原住民遲來的正義,之前被判刑的那些人,是不是也能回復名譽,證明他們的清白?」Qubiaz問道。在無給職的東布青理事長之外,他現在的正職是承接林務局的計畫,協助台東縣海端鄉崁頂部落進行「狩獵自主管理」。 為了解決國家與原住民之間在狩獵議題上的矛盾,近年來許多原住民部落在生態專家與法律學者的協助下,逐步成立獵人協會,在法制與族人需求的折衷下,訂立狩獵公約、頒發獵人證等,並以協會的名義,向政府呈報每年預估的狩獵量,相較現在需事先申請要打幾隻特定物種的不切實際,讓獵人獲得更大的彈性。 能較以部落主體的角度進行狩獵的同時,還要擔負起義務,協助林務局在山上架設攝影機,監測物種波動狀況...

  3. 原漢家庭長大的Ciwang,是原運領袖的小孩,她會讀書、有資源,已是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但仍不能免於周遭無心的「微歧視」 (Microagression,指對於少數族群無意、隱性的歧視)。 她以自身經驗呼籲,在原住民尋求轉型正義之際,社會應關注「微歧視」對原住民帶來的後續效應。 「我必須活成什麼樣,才符合原住民的標準? 「如果我不夠像原住民,我會被質疑是否利用這個身分,去獲得某些權益跟福利? 這是生活在都市、時刻被貼上刻板印象,許多年輕都市原住民內心的痛。 來自花蓮秀林太魯閣族的 Ciwang Teyra ,35歲,目前任教於台大社工系,出身原運領袖家庭,父親Teyra Yudaw是推動太魯閣族正名 的重要推手 。 她在父親、自己、族人、其他原民青年身上,看見跨世代存在的原漢歧視。

  4. 2023年9月7日 · Podcast製作|藍婉甄. 編輯|張詩芸、陳思樺、黃鈺婷. 社群企劃|陳思樺. 載入更多. 當不具備法律專業背景的普通人民坐上法官席,將為司法制度帶來怎樣的改變? 從2018年的模擬法庭,到2023年真實案件的審理過程與人性拉扯,《報導者》詳實記錄國民參審運作實況,也檢視新制度下的連串挑戰。

  5. 法律人也追劇?. 當然,只是他們不會在法庭上告訴你而已。. 有的法律人不僅愛追劇,更希望解讀及探討影視作品中的法治文化意涵,並讓司法改革可以更加通俗易懂。. 《報導者》在週末開闢「法律人追劇」專欄,邀請曾以《羈押魚肉》一書獲得金鼎獎的台北 ...

  6. 2019年5月30日 · 軍校本科畢業、分到部隊擔任副連職雷達站站長的李曉明,有點不知道如何面對學生。 一方面,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但另一方面,在部隊被稱為「學生官」的他,兩年前也還只是石家莊軍械工程學院的學生。 設想如果自己還是大學生,他覺得自己可能也會走上街頭聲援。 儘管思緒有點亂,但李曉明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即將經歷一場重大的歷史事件,於是找了一些紙記錄日常。 他記下了,剛到北京時,所在部隊的長官進行教育時說的是: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絕對不能向群眾開槍,誰開第一槍誰就要向歷史負責。 上級的命令不期而至,但這一次命令的內容變成了「不惜一切代價執行戒嚴令」,要求6月4日早晨準時到達天安門廣場。 於是,116師的車隊從通縣朝著天安門廣場進發。 車上的解放軍之間並不怎麼說話,氣氛很是沉悶。

  7. 2019年3月24日 · 由林君陽執導、金鐘編劇呂蒔媛執筆、大慕影藝製作,這部10集的電視劇從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為起點,延伸出加害者家庭、受害者家庭,各自在巨大的黑暗創傷中蹣跚前進、追尋稀微希望之光的故事。 第一集,賈靜雯、溫昇豪飾演的受害者家屬,和陳妤飾演的加害者家屬,在電視新聞台狹路相逢,把立場對立的兩方拋入慣於製造立場的新聞場域中。 《我們與惡的距離》像是一把鋒銳的手術刀,在所謂正義的表面劃出一道又一道的縫隙來,每個人心中竄流不息的小奸小惡如膿血汩汩流出。 我們與惡,若即若離。 即時媒體氾濫、鄉民正義當道,當我們轉開電視收看劣質新聞、或在臉書留言辱罵的那一刻,我們與惡沒有距離。 法庭上是否總是鐵證如山? 死刑判決是否沒有瑕疵? 槍響的那一刻,我們與惡沒有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