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比賽

    終場
    6月 5日vs紅雀
    L
    2 - 4
    終場
    6月 7日@天使
    W
    7 - 1
    4:07 下午 EDT
    6月 9日@天使
  2. 2016年1月27日 · 我們有太空中心,但一直沒有做火箭,以航太來講,若沒有做火箭,就是玩假的,發射火箭才是太空實力的重點,」陳彥升回憶,「當時吳宗信、林明璋(第23屆中研院院士)他們跟我說,台灣要發展火箭,要我回來試試看。

  3. 2024年5月31日 · 陳子軒/社會運動與運動之間──尋找「入世」的運動員. 2020年8月2日,NBA鳳凰城太陽隊與達拉斯小牛隊的比賽前,球員們於唱國歌時身穿「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上衣對社會發聲。. (攝影/ POOL/GETTY IMAGES NORTH AMERICA/Getty Images via AFP). 2024/5/31.

    • 曾經狂野的滑板界上古神獸
    • 翻轉滑板的不是選手,而是商人
    • 運動化的收編與異議
    • 草原的野馬與馴服的狐狸

    滑板納入奧運、選手形象的改變,20多年前還很難想像。我於2001年初到美國東岸的費城念書,學校位在市區北緣的貧民區,地鐵出口邊的小廣場,偶有玩滑板的成群青少年,身穿寬鬆T-shirt與滑板褲、反戴棒球帽與渾身刺青、手提音響大聲播放Hip-hop,不時呼嘯來去。他們跟行人「爭奪」階梯與扶手,也對路過的外國留學生帶來相當的心理威脅。 據說脫胎自「陸地衝浪」概念的滑板,出現於1960年代前後、充斥搖滾樂與嬉皮的美國西岸。在自由氣息中萌芽的滑板運動,早期由一小群愛好者推動,一方面開發滑板製作,引進各種具有彈性且耐用的材質與技術,也揮發藝術的想像力,創作各類色彩繽紛的板面。

    就像所有聚集大量青少年的次文化所必然面臨的轉變,滑板大受年輕人歡迎之後,隨著就是如禿鷹般逐利而來的商人們。 1970年代後期,跨國企業如百事可樂與斯沃琪(Swatch)等,開始贊助滑板手與賽事,滑板文化產生質變,甚至一度沒落。到了1980年代後期,經由轉播棒球、籃球、美式足球而大撈一筆的電視台,也注意到滑板、滑雪單板(Snowboarding)、越野單車(BMX)等廣受青少年歡迎的運動,並在1990年代將之歸類為「極限運動」(Extreme Sports)。但極限運動的各種項目之間沒有直接關連,這種命名並非基於運動性質,而更像是針對年輕消費者的行銷策略。 緊接著滑板商業化的漂亮「翻板」,則是2000年運動產業全球霸主的捲土重來。1990年代,NIKE粗暴地切入滑板市場而慘遭滑板族打臉後,該公...

    青少年玩的滑板,在成人玩的政治世界中,也經歷了極大變化。次文化興起初期,各地市政府為了滑板族對行人造成的「威脅」,還有對成群青少年的心理恐慌,以保全、警察及交通規則等法律手段壓制驅趕,或者在公共空間設計上阻礙滑板,例如在樓梯扶手上加裝障礙物、在階梯與走道邊溝上加裝鐵鍊等。 不過商業化改變叛逆形象後,滑板族也發起「滑板無罪」的抗議,政府態度逐漸轉變。首先是1990年代之後,政府「治理術」從原來的禁止與犯罪防治,改為建造專屬公共設施,以便將滑板族集中管理。以美國為例,1997年時全國有165個滑板公園,到了2014年則增加到3,500個,成長20倍;而聯邦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更建議,為了讓滑板族能維持健康活動,應該繼續擴大建設到9,000個滑板公園。 對國際滑板組織來說,這也是理性決定:...

    並非所有滑板族都擁抱運動化與奧運。當IOC宣布納入滑板,許多滑板族感到被背叛的痛楚。例如《Vice》雜誌網站的一則留言說:「如果是在奧運,那就不再是滑板,而是站在有輪子的木板上的體操賽。會有一堆他媽的不懂滑板的人,搞出一堆鳥規則來。」滑板雜誌與網站中充斥著資深滑板族的咒罵,像是「滑板根本不是一項運動,也不是正規產業,但我超喜歡這樣。我們操他媽的頂多就是個恐怖片、或是個笑話。」 滑雪單板在1998長野冬奧納入賽事(恰好也是日本),曾激起世界冠軍霍孔森(Terje Håkonsen)的強烈抵制,反對成為「穿著制服、披上國旗與會走路的商標」。他不但拒絕參加當年冬奧,更發起由選手自發組織的「北極挑戰賽」(The Arctic Challenge),從1999年起每年舉辦。IOC在2007年就討論20...

  4. 2019年4月25日 · 最後整個團隊竟分成4個隊伍攀爬,從團隊變成「各自獨攀」。 第二次組隊攻頂的伍玉龍和江秀真,攻頂後下山途中遇見暴風雪,先一步回到營地的伍玉龍原打算融雪煮水、送去給攀爬速度較慢的江秀真,但兩人溝通上產生誤會,因而種下心結。

    • 休士頓太空人 隊伍1
    • 休士頓太空人 隊伍2
    • 休士頓太空人 隊伍3
    • 休士頓太空人 隊伍4
    • 休士頓太空人 隊伍5
  5. 陳慧敏/休士頓哈維颶風下,一位撤離災民的居民體驗 從基層災民的位置,感受美國防災、救災的運作。 政府在風災時的決策核心是什麼?

  6. 2019年5月19日 · 追逐著死亡氣息、盤旋在將逝病患身邊的器官協調師,原本被家屬視作禿鷹,在女主角不畏標籤、一路陪伴家屬之後,這位腦死病人的媽媽才漸漸轉念,願意放手。. 「我看了網路上的文章,上面有一位捐贈者家屬說,要做決定,沒那麼難,只要從有眼淚哭到沒 ...

  7. 2022年12月26日 · 百億標案緊急動員!. 「無人機國家」軍民聯手的關鍵一戰. 台灣的無人機產業大多只有中小企業的規模,過往因為國內市場不成熟跟國外市場複雜,一直難以衝出活路。. 圖為無人機業的老兵、田屋科技創辦人兼總經理張成榮。. (攝影/林彥廷). 過去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