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24.0
    9.2
    5.0
    Pacers won series 4-3終場
    5月 19日vs溜馬
    L
    109 - 130
  2. 2019年5月30日 · 槍口兩端的六四記憶──當解放軍與受難者在台灣相遇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他們握手言和,成為述說六四真相的「戰友」 槍口兩端的六四記憶──當解放軍與受難者在台灣相遇. 30年前的戒嚴部隊軍官李曉明(左)與遭坦克碾壓雙腿的大學生方政(右),30年後坐在了一起。 他們曾經在天安門廣場上分屬兩端,一個是戒嚴部隊的解放軍軍官,一個是被坦克碾壓雙腿的大學生。 命運的安排,讓李曉明與方政30年後在台北首度相遇,一起回顧六四事件,並且共同接受《報導者》專訪。 30年前,六四事件發生的時候,戒嚴部隊低階軍官李曉明和應屆大學畢業生方政,身處「槍口兩端」,並沒有近距離的接觸。 6月4號清晨,方政被坦克碾壓失去雙腿時,李曉明還跟著部隊在北京市區外徘徊。

    • Julius Randle1
    • Julius Randle2
    • Julius Randle3
    • Julius Randle4
    • Julius Randle5
  3. 反廢死方開庭陳述. 反廢死方由法務部檢察司司長郭永發代表,首先說明歷年來的大法官解釋: 194 、 263 、 476 號解釋中,死刑皆為合憲,為我國憲政秩序所肯認,並援引韓國憲法法院、美國最高法院,一一反駁聲請方所主張的生命權、人性尊嚴、禁止酷刑。 「死刑並沒有違反比例原則,因為法律已在相關的不同法益之間取得平穩。 」他強調依照目前我國量刑程序的嚴謹程度,結合國際公約規範,都已嚴密保障被告權益,並具體以 最高法院102年台上字第170號判決 為例(吳敏誠當街槍殺在安親班擔任老師之黃姓女友一案),由時任最高法院法官吳燦立下之法界稱之「吳燦基準 」,論證當前司法實務對於死刑量刑的嚴謹程度。

  4. 卞中佩/鄉勇式正義使美國槍枝管制議題無解. 美國的槍枝暴力問題之嚴重,已經到了有哪天沒有發生大規模死傷的槍擊事件才是新聞的地步。. 但多年來槍枝管制問題一直無法獲得解決,一切源自於美國社會的鄉勇式私刑正義(vigilante justice)傳統。. 2015/12/15 ...

  5. 2022年8月12日 · 1980年8月22日,管理人員站在漢堡一間被燒毀的越南難民宿舍裡。. 前一天晚上由右翼極端團體「德國行動組織」策劃的縱火事件造成兩名越南人死亡。. (攝影/ 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Lothar Heidtmann). 越南船民在拿撒勒之家創作的畫作。. (攝影 ...

    • Julius Randle1
    • Julius Randle2
    • Julius Randle3
    • Julius Randle4
  6. 2020年7月23日 · 「我有時候覺得我一定是自作自受,否則怎麼解釋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 她覺得自己不正常,好想當個正常人。 梅黎安眼中的正常人,男同學康諾,是她家清潔婦的兒子,足球隊帥哥、功課頂尖,個性成熟,人見人愛。 她向他告白,跟他上床。 但朋友都覺得康諾很正常,所以康諾怕扯上不正常的怪咖梅黎安,怕公開戀情會一起淪為賤民。 地下情受到考驗。 梅黎安舞會當眾被路人掐胸、受辱逃躲,情敵校花蕾秋還替犯人幫腔、辯解說「他是好人」。 康諾見狀,衝動替梅黎安出頭,叫蕾秋可以滾了。 但事後康諾受不了地下情曝光,所以轉頭靠攏欺負她的人。 他丟下梅黎安去追校花,畢業舞會邀蕾秋當舞伴、約會、上床,洗清和怪咖梅黎安交往的汙名。

  7. 2021年9月28日 · 「那事件早就已經結束了。 」《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當中,作者平野久美子訪問的受難者後人,仲宗根玄吉,已經90多歲的老人這麼說。 1871年當下的時空早已被亙古通今的落山風吹散,所謂的真相也永遠埋在恆春半島的地土之下。 如今,行經琉球人登陸的九鵬海灘,以及後來埋葬的統領埔,都已是一片天高日廣。 除去紀念公園和碑文之外,整個恆春半島已經難以揣想事件裡的對峙和悲傷。 起初,觸動作者寫作動機的「牡丹社事件 愛與和平 世紀大和解」活動,以及作者後續開始追索事件真相的企圖,在我看來,似乎總是隔著一層霧般的薄幕,我可以明白,卻難以共感。 殺戮和死亡的真相是如此難以確證,但是,真相真的重要嗎? 我是指,對誰來說重要呢? 重要的,確實是真相本身嗎?

  8. 2021年7月15日 · 她是美國最高法院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終生致力於性別平權(包括同工同酬、墮胎權、同性婚姻),維護平等與自由,是促進美國憲法防止性別歧視保障的先驅者。 她在世時贏得廣大人民的愛戴,尤其年輕一代暱稱她為「聲名狼藉的R. B. G.」(Notorious R. B. G.)。 她過世時最高法院為其降半旗,眾多國會議員和法政界人士對她致哀,她的眾多粉絲在最高法院外為她守夜致意,祝福她「安息於力量」(rest in power)。 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為她哀悼時說: 「我們國家失去了具有歷史地位的正義之士,最高法院失去了摯愛的同事。 今天我們哀悼,但懷抱信心,未來的世代將會記得我們所認識的金斯伯格,一位永不疲倦、堅定不撓捍衛著正義的鬥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