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18日 · 這南部戲班孩子用她的「傻氣」,撐住歌仔戲在電視裡的一方勢力。相較於一般戲劇的演員,她挑梁的不只是一齣戲,而是一整個電視歌仔戲的前程命運。

    • 她和她的她 電視1
    • 她和她的她 電視2
    • 她和她的她 電視3
    • 她和她的她 電視4
    • 她和她的她 電視5
  2. 2021年3月17日 · 我身體裡有個:我為什麼想跨越性別、跨出去後如何愛?. 跨女Kiwebaby在17歲時出櫃。. 她曾經試圖融入男同志圈,卻因為不符合陽剛形象被排擠;也曾嘗試和異性戀男性交往,但對方「無法接受生理男、心理女」;也有人選擇接受原原本本的她。. 她 ...

  3. 2024年3月24日 · 她執導的大片劇組往往超過200人,但這次卻籌組了只有5人的團隊,為了一個她熱愛且等待多年的題材,完成了入圍第6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詩》。出品的這一年,她76歲,《詩》讓她回想孩提時代,父親、爺爺教她讀詩的片刻,以及中學大學階段讀詩的

  4. 她的成名作《布蘭登》可以看出,鄭淑麗作品的前衛性,並不限於主題,而在於她總是能擷取每個時代最新出現的影像科技做為媒介,確立了自己作為媒介運動者(medium activist)的創作主軸:科技到底是帶來解放,還是消滅自我?

    • 她和她的她 電視1
    • 她和她的她 電視2
    • 她和她的她 電視3
    • 她和她的她 電視4
    • 她和她的她 電視5
    • 掂掂靈魂的重量
    • 霸凌無所不在
    • 從「巫」到「醫」
    • 集體心靈的圖像

    身在其中,唐綺陽仍然有著「有所不為」的底線,她的內心有一把秤,隨時掂掂靈魂的重量。 若電視台為了衝收視率而找她講「下半年那些星座組合會離婚」,她會當場提出質疑,質問為什麼要走偏鋒。有了螢光幕的加持,彷彿就籠罩在一片光暈中,對其他命理老師而言,是生財之道的保證,唐綺陽卻反其道而行,不賣開運商品、也不開館算命,不許自己變成只是讓人有求必應、花錢消災的神婆。 命理節目在台灣風行後,藝人的命盤也成為八卦的談資。這麼多年以來,唐綺陽的確蒐集眾藝人的星盤,但她只拿來當資料庫使用,不對外八卦,也從不透露給記者。她的誠信原則,讓原本如驚弓之鳥的演藝名人,一個接一個願意把命盤給她,只因她的嘴緊緊閉合如蚌殼。 唐綺陽拿了藝人命盤,對照其流運走勢,回頭充實自己的占星知識,僅此而已。一如她最近最大的樂趣是看中國的電...

    在演藝圈有所堅持、有所不為的代價是,「難搞」名聲不脛而走。 有時候,惡意以暗潮的形式湧現。比方當她走進電視台化妝間,熱鬧的聊天聲一下子消音,等她走了之後,笑語才又再起。化妝師忍不住私下提點她,要她梳妝時別說話,因為她的隻言片語,前腳剛離開,後腳就成了大家的笑柄。 有時候,惡意毫不遮掩直逼眼前,令人全身發顫。譬如在攝影棚錄影時,當攝影機鎖定唐綺陽,她開始對鏡頭講解星座運勢,鏡頭之外的主持人和工作人員,要嘛聳肩噴氣兼咂嘴,要嘛翻白眼表示不以為然。鏡內鏡外,儼然兩個世界。 明目張膽的惡意,唐綺陽的眼角餘光將一切盡收眼底。她對我們回憶:「我真的是越講越心慌」。當時她先自我懷疑,是不是做人不周到,後來才恍然大悟:這些人串成一氣,目的在於塑造一個嘲笑她、影響她專業表現的氛圍。 最令她心寒的不是唆使眾人的...

    她以曾經的受害者身份,對眾人喊話,別任由自己活在他人創造的地獄:「最能傷害自己的是想像與自憐,耽溺久了,傷害就成了真實,如此,我們等於親手幫助本來虛擬的兇手,殺死自己。如果你也不甘願,請堅強活下來,活得活色生香,活得抬頭挺胸。」 「活得活色生香、活得抬頭挺胸。」唐綺陽對他人心戰喊話,其實說的正是自己。 她不僅讓自己抬頭挺胸,以星座書大賣,以Facebook直播大紅,再攀事業高峰。她也同時察覺到近幾年社會事件頻發,引發集體心靈的動盪不安,如今除了本業的占星學,唐綺陽也不避忌從前演藝圈的「政治歸政治」。從2015年至今,她讓人印象深刻的不再只是占星,而是以天體運行解釋世事發展,進而評論時事;她不只是「巫」,更進而成為「醫」,她的時評隱隱有「為社會把脈」之深意。 譬如她從「木土互融」的力量看到婚姻...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唐綺陽有了「國師」的稱號。 聽到「國師」一詞,唐綺陽像是要從椅子上跳起來一樣,連忙說「折煞我也」,並且重複了好幾次「承受不起」。她自己也不知道這個稱號從何而來,只依稀覺得是因為公開發文支持婚姻平權,同志圈開始這麼叫她。 記者身邊的友人隨機一問就有她的忠實粉絲,粉絲們這麼看她:就像隔壁的大姐姐,講話有趣,不會讓人有壓力。而且讓一個有品質保證的人告訴自己,最近世界究竟是怎麼了,不但可以應證自己、取得共鳴,也得到「有所依」的療癒感。 網路直播界人士觀察,唐綺陽直播時通常採用頭部特寫,而且光線得宜。相較於某些仍採用傳統電視畫面構圖的直播,對常使用手機螢幕觀看直播的粉絲來說,頭部特寫更能清晰看到臉部表情,更有「聊天」的感覺。 每晚刷手機,不用預約也不必收費,就可以和唐綺陽彷彿一對一...

  5. 2001年,伊蓮娜看到一篇關於車臣戰爭報導,署名 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Anna Politkovskaya) ,從小被電視洗腦伊蓮娜到圖書館找出安娜在《新報》所有報導,那是豁然開朗,獲得重生一天。 隔年伊蓮娜搬到莫斯科,當保母維生。 2004年如願進入《新報》,偶像在同一間辦公室,欣喜若狂──這一年離安娜在家門口被槍殺(2006),還有兩年。 包括安娜在內,《新報》編輯部牆上掛有6張肖像,有像安娜這樣王牌記者,有編輯,有報社律師,有原本在NGO工作,安娜死後接手報導工作撰稿人,槍殺、投毒、綁架,死於盛年,死於非命。

  6. 2021年10月26日 · 家庭以及生命經歷讓動了蒐集「老拉」故事念頭,她和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團隊花了8、9年,訪問17位比更年長一代女同志。 在1950年代戒嚴封閉氣氛下,她們在做自己與社會眼光之間努力生活,稱自己是「穿褲仔」,拜把、學防身術,做小老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