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23日 · 共同正犯:實行犯罪的行為人有2人以上。但要注意的是,共同正犯不能簡稱為「共犯」,因為刑法上的共犯是指「教唆犯」和「幫助犯 [1] 」,意義完全不同。

  2. 2018年10月18日 · 共犯指的促成犯罪,但未親自從事犯罪行為的人,類型則有以下二種: (一)教唆犯 [2] 透過言語、文字、肢體動作等方式去引起行為人的犯罪意圖,而明示的慫恿、挑釁,或是默示的手勢、點頭等均包含在內。

  3. 2020年1月10日 · 犯罪行為人的類型,可以從「是否實行自己犯罪」的角度,分為「正犯」和「共犯」2種類型 [1]。「正犯」是指行為人實行自己的犯罪。「共犯」則是指行為人參與別人的犯罪,而且在「共犯」的類型中,還可以再細分為「教唆犯」與「幫助犯」 一 ...

  4. 2024年3月20日 · 概說. (一)我國立法者及通說見解均認為,應就各個犯罪參與者對犯罪之貢獻予以區分,並加以處罰。. 故採取「正犯共犯區分理論」,予以架構我國刑法。. (二)從「犯罪支論理論」之觀點,共犯(教唆犯、幫助犯)並非親自居於犯罪主導地位之人,僅是 ...

  5. 共犯在學理上,有「任意共犯」與「必要共犯」之分,前者指一般原得由 一人單獨完成犯罪而由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之情形,當然有刑法總則共犯規 定之適用;後者係指須有二人以上之參與實施始能成立之犯罪而言。

  6. 共犯(英語: accomplice )、共同犯罪,系指加功于正犯之行为及行为人,包括教唆犯与帮助犯两种。 分类 [ 编辑 ] 共犯之成立,依作为通说的“共犯从属性说”,以正犯的成立为前提。

  7. 《共犯》(英語: Partners In Crime ),是一部於2014年上映的台灣校園犯罪懸疑電影。 原著小說入圍 明基友達文教基金會 第二屆 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 複選 [1] ,原著劇本獲得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 第四屆「拍台北」電影劇本徵選活動銀劇本獎 [2] ,並被評為「其 ...

  8. 前項規定,於正犯或 共犯 中之一人或數人,因己意防止犯罪結果之發生,或結果之不發生,非防止行為所致,而行為人已盡力為防止行為者,亦適用之。

  9. 2021年5月29日 · 按共犯在學理上,有「任意共犯」與「必要共犯」之分,前者指一般原得由一人單獨完成犯罪而由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之情形,當然有刑法總則共犯規定之適用;後者係指須有二人以上之參與實施始能成立之犯罪而言。

  10. 2022年9月12日 · 「正犯」指的是實行自己犯罪的人,(直接)正犯、間接正犯、共同正犯均屬於正犯類型;而「共犯」則是指參與他人犯罪的人,包含教唆犯及幫助犯,至於到底是行為人自己的犯罪,還是他人的犯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