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1日 ·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表示這次表演的人魚化身為海廢戰士對抗海洋廢棄物更透過如海龜鬼蝠魟鯨鯊等海洋生物作為人魚的代言人訴說人魚族英勇力抗海廢大魔王的故事藉著人魚表演將藝術與環境教育結合。 表演中透過人魚們的肢體張力與聲音表情,讓觀眾身歷其境的感受海洋廢棄物對生物們所造成的傷害,並且一起想辦法打敗海廢大魔王,非常適合全齡觀賞。 海科館說明,海科館長期推動海洋環境教育且緊鄰望海巷海灣,這幾年海科館已辦理超過 250 場的淨灘活動,撿拾超過 15 噸的海洋廢棄物。 近年來海科館更朝多元方向發展與推動海廢相關的教育活動,更將以往以藝術與優美為主的人魚展演,嘗試與故事劇場結合,透過不同生物傳遞人魚的訊息。 照片來源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文 / 許筑婷 圖 / 吳翌華. 延伸閱讀 :

    • 人腦只有10%被利用的說法早在1940年代就廣為流傳
    • 人腦還有90%區域可以開發的說法是個天大的錯誤
    • 人的智力高低與腦溝複雜程度與神經元間協調性有關
    • 大腦雖不能被開發,但具有可塑性

    除了電影出現描述人腦只被利用了10%的情節之外,其實人類心智與腦力可以開發相關論點早在1940年代,就被例如卡內基引用「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那套「超心理學」(超感官知覺)的理論,大力推銷而獲得世人關注,大受歡迎。

    人體的大腦結構與各區域的功能知識,已被腦部科學家大致掌握的差不多,經過各種實驗早就證明大腦各區域都已被充分利用。如果真的有90%.的區域功能處於閒置狀態,根據物競天擇的進化論觀點,這些閒置的區域早就被淘汰了。 再者,如果人腦真的還有90%的區域可以開發,那應該代表發生一般性的大腦受損都可以無關緊要,不會影響正常功能,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人腦一旦發生損傷,都會發生相對區域功能失能的問題。例如一位大腦額葉皮質受損的人,雖然可以照常維持日常生活,但是卻沒有辦法根據實際情境的需要,來判斷並做出正確的舉動。像是這樣的病人有可能在一場重要會議進行了一半的時候,就逕自離席出去吃飯。

    而人腦裡平均具有860億個神經元,人的智力水平高低與腦溝的複雜程度,以及神經元之間電位訊號傳遞的協調性有著密切的關係,像是知名的理學家愛因基坦的大腦被後世科學家檢查發現前額葉異於常人。人類的大腦被進化的滿負荷運載,所有的腦部區域都有既有功能的分工,也可以互補協調。例如當腦部負責語音的額葉與顳葉區域被破壞之後,其他區域的腦部組織會自動接替它的一部份功能。 透過核共振的技術,科學家已對人腦進行過全面的掃描,結果顯示大腦中並沒有「未開發」的神經元,所有的神經元都是有作用的,只是當大腦工作的任務不同時,不同神經元活躍的程度不同罷了,當某個區域的神經元在工作時,周邊區域的神經元就會被抑制。

    但是,大腦能夠被開發的說法雖然站不住腳,並不代表大腦不具有可塑性,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大腦能因應環境改變及獲取新的訊息,人類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會改變大腦神經迴路的設定。 在腦科學定義裡,學習並非發生在固定的時間、場所或限於某些知識。當神經元受到刺激而連結重組,形成新的迴路使行為發生變化,就是學習。而這種學習深深影響人生各個面向,順著大腦特性栽培,神經元網路將更建構得更完善,宛如不斷開發擴建的新興城市。 《康健雜誌》曾引述前教育部長曾志朗的說法,指大腦每個單位時間的認知能量是有限制的,如果執行一般任務就佔去大部份資源,大腦就只會因循過去的做法,一再重覆既定的行為模式而無法產生創新的想法。 而當一個人發現新鮮有趣的訊息時,大腦的前扣帶迴(ACC)會將情報傳到前額葉大腦皮質(LPFC),由扮演總司令...

  2. 2020年7月23日 · 《黑錢》( Dirty Money )是一部紀錄片,主要在揭露各大企業的背後的騙局、貪腐手段以及對幾個重大醜聞的全面剖析,每一集都是不同的故事,從殘酷的發薪日貸款、汽車商對於排氣量的詐欺到販毒集團的洗錢手段,這部影集帶觀眾進入企業背後不可告人的祕密。 圖片來源: Netflix. 2.《無照律師》 《無照律師》( Suits )故事背景是在紐約一家虛構的法律事務所,主角 Mike 是一名具有天賦的大學中輟生,被王牌律師 Harvey 相中,在毫無學歷背景的情況下,開始在這間律師事務所工作, Harvey 和 Mike 在劇中展現了自信與勇氣,證明只要有人願意相信,就一定可以堅持下去。 圖片來源: Netflix.

  3. 2021年8月18日 · 《當幸福來敲門》這部經典老片改編自美國賈納理財公司( Gardner Rich & Co )執行長克里斯多佛‧賈納( Christopher Gardner )的真實故事。 男主角克里斯賈納是十分疼愛兒子的父親,雖然因為投資錯誤而生活陷入拮据,卻仍然盡最大的努力守護兒子的笑容。 劇中有一幕,克里斯的老婆因爲再也無法忍受被錢追著跑的生活,而決心離開克里斯,克里斯想爭取兒子的撫養權,心急地跑到托兒所,眼眶泛淚地問著兒子:「你快樂嗎? 因為你快樂,我就快樂。 」即便日子再艱難,克里斯也奮力緊抓著生活裡每一處幸福的機會:和兒子在地鐵站玩起「回到過去」遊戲、在收容教堂裡哄兒子入睡、放榜的前一天把兒子拽上肩膀嬉鬧……都道出了不論悲喜,「愛」都是克里斯和兒子之間最重要的橋樑。

  4. 2020年11月26日 · Watch on. Daniel Tiger 小老虎丹尼爾. 小老虎丹尼爾可以說是「美版巧虎」,是美國短篇故事集 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羅傑斯先生的鄰居們)改編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也是一個小老虎,他的生活中有同學貓頭鷹、小王子、小女孩跟小白貓,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種種問題,但他們都會一起面對,或是想辦法去解決。 之所以說是「美版巧虎」,是因為他的設定也是適合 2~5 歲的幼兒,也是走日常生活教養的路險,除了故事之外,也有純歌曲的影片。 如果想讓孩子多認識不同的角色、不同事件的處理方式,就可以參考丹尼爾。 佩佩與小貓.

  5. 2020年12月31日 · Watch on. 《萌牛費迪南》 這是 2018 年上映的電影費迪南是一隻小小的鬥牛平時喜歡安靜的待在樹下聞聞花香不喜歡打架但在父親被送去鬥牛場沒有回來後就遭受打擊而逃離公牛之家不過在路上遇見了小女孩妮娜和她的農夫爸爸費迪南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過上一段開心的生活可是在一次外出中他不小心被警察帶走又回到了鬥牛場上並且被迫要進行鬥牛的戰鬥可是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良善不對暴力妥協。 對於大人來說,或許可以看到鬥牛世界的殘忍,看到費迪南不願意傷害他人的良善與固執。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也可以看到一隻鬥牛反抗自己的命運,不願意妥協的認真。

  6. 2022年7月1日 ·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表示這次表演的人魚化身為海廢戰士對抗海洋廢棄物更透過如海龜鬼蝠魟鯨鯊等海洋生物作為人魚的代言人訴說人魚族英勇力抗海廢大魔王的故事藉著人魚表演將藝術與環境教育結合。 表演中透過人魚們的肢體張力與聲音表情,讓觀眾身歷其境的感受海洋廢棄物對生物們所造成的傷害,並且一起想辦法打敗海廢大魔王,非常適合全齡觀賞。 海科館說明,海科館長期推動海洋環境教育且緊鄰望海巷海灣,這幾年海科館已辦理超過 250 場的淨灘活動,撿拾超過 15 噸的海洋廢棄物。 近年來海科館更朝多元方向發展與推動海廢相關的教育活動,更將以往以藝術與優美為主的人魚展演,嘗試與故事劇場結合,透過不同生物傳遞人魚的訊息。 照片來源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文 / 許筑婷 圖 / 吳翌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