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18日 · 30多歲流氓小高,屬於新社會舊人物,顧家、講情義、有理想,掙扎在身邊混亂人際關係中間,奔波於幫派、老家、跟班瑣事裡。 《南國再見,南國》劇照提供/三三電影. 小高幹是幫會賭場清理,自己想開一間餐廳,與政府徵收土地稅官員談判,在影像背後,人們看到KTV裡議員、警官與黑道協議,或是窮鄉僻壤官商勾結。 小高女友是酒店經理,她不喜歡小高身旁那群人,認為他們會拖累小高。 小跟班有則屬於躁動一代,新新人類一族,整日無所事事。 小高這個老是為別人所牽絆男子,事業無成,婚姻無望,最後他車翻人亡在莫名稻田裡,帶著宿命色彩。 廖慶松:在《風櫃來人》之後,路就不一樣了.

    • 重創:為防疫閉館,連知名博物館參訪量都減少78%
    • 轉型:體育賽事透過轉播留下球迷,藝文展演以數位策展培養觀眾
    • 挑戰:以網路影音突破疫情封鎖後,傳統與創新的辯證討論
    • 防疫、經濟考量外,數位化的文化平權效益

    走筆至此暫且離開奧運活動,將時間軸轉到全球受COVID-19疫情肆虐的2020年,場景設定在世界各國的美術館、博物館等室內藝文展覽場館。因為疫情之故,避免人和人實體的近距離接觸是前述場館普遍的防疫措施之一,但傳統上高度仰賴實際空間參與的美術館、博物館和劇場,在各國的防疫措施之下或多或少受到營運層面的影響,主要衝擊導致參觀人數銳減、劇場座位數的限制、場館營收相當程度的銳減等;間接的影響則在於,可能逐漸崩壞美術館、博物館等機構所負載的大眾教育功能。 我在這篇文章裡想要討論的,即是美術館、博物館和劇場的藝文展演內容,是否也能透過「影音」做為觀眾參與的「新」途徑,以促進藝文產業的發展。 根據英國電子媒體《藝術報》(The Art Newspaper) 今年3月的報導,英國最大的前4個藝文場館:大英博...

    在各式場館無法接受觀眾訪客實體拜訪的前提下,以不受防疫措施限制的「遠距」形式維繫場館的存在的目的與部分收益,變成疫情期間各家場館的挑戰和思考重點;而數位「影音(audiovisual)」做為媒介,搭配「網路」做為管道的運用,成為多數場館的解方。 在沒有進行干預的前提下,影音做為一種再現(representation)現實能力極強的媒介,與因為疫情隔絶而不能真實觸及的狀態,是為「影音」在做為獨自一門的藝術,如:電影之外,成為其他藝文館舍做為傳播各項內容的媒介形式。先不論實體空間的參與會帶給人的其他感官體驗,從單純理解內容的角度來看,不管是拜訪博物館、美術館,或是劇場內容的參與,多數都是「視覺(visual)」先行「聽覺(audio)」為輔的經驗,展覽與演出多數不需透過觸覺接受其內容,而讓「看」...

    這些作法在疫情的影響下「被迫」實踐,並且被視為是「因為不能有實體」所採行的權宜之計。然而,如何在過去奠基的經驗之上發展更多創新模式做為民眾參與的途徑,確實是博物館、美術館與劇場接下來的挑戰。 觀看實體表演,與舞台上的表演者身處同一空間聲息同步的經驗,絶對是參與藝文活動完整且無可替代的經驗;倫敦西區音樂劇中場休息時間,擠滿觀眾人手一杯啤酒、紅白酒的吧台和抱著小箱子穿梭販賣冰淇淋的服務人員,其感受會比隔螢幕觀看節目更為「立體」。如果將觀看各類運動賽事,甚或是大型演唱會轉播的影音經驗拿來比喻,或許可以反問:為何表演藝術僅能尊崇於現場體驗,而不可透過螢幕來觀看?也呼應本文開頭所談到,現場觀眾缺席的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 以上的主張不是要取代傳統的藝文參與形式,亦或爭論孰優孰劣,而是在探問這些模式...

    國內先前因應疫情警戒升級,有過一陣子藝文場館全面關閉、民眾遠距工作的「類封閉」期間。某日,一位家住台東的朋友在Facebook上貼文說: 跳開產業的角度,藉由數位平台與內容的應用,展演參與方式的改變可以成為推動文化平權的手段。過去,參加藝文活動必需借助實體的移動和空間參與,是具備一定時間、空間與財富條件的人,才能進入場館一親藝文內容的芳澤;如今透過網路平台,藝文內容的獲得相對容易。 雖說,網路的使用與普及仍有諸多資源的不平等需要消弭,但相較於親臨藝文場館,網路所帶來的公平與便利性仍舊比較高。我曾在〈紀錄片的盛宴後──關於TIDF的幾點反思〉(2016)中提及,就算是強調反抗精神的影展,也會因為參與的門檻而形成「階級」;居住在非主要都會區甚至偏鄉的民眾,如何透過新的機制享有更多藝文參與的機會,...

  2. 2021年11月5日 · 時間裡癡人──試片室、七 年代影癡、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以及其他. 台北一年四季盛產影展,儘管上半年並非影展旺季,五窮六絕月份,仍有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金穗影展、台北文學.閱影展、台北電影節輪番上陣。. 隨著影展而來 ...

  3. 2019年12月26日 · 1 5. 《鏡子森林劇照。 (照片提供/民視) 【戲裡戲外系列/《鏡子森林導演小傳. 導演:鄭文堂 年齡:61歲 家鄉:宜蘭羅東 學歷:文化大學戲劇系 作品:《風中的小米田》、《眼淚》、《菜鳥》、《燦爛時光》、《奇蹟的女兒》,曾獲金鐘獎最佳編劇獎與迷你劇集獎。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4. 2024年2月16日 · 本專欄與全國最悠久的電影雜誌」《Fa電影欣賞合作由國家影視聽中心獨家授權刊載文章以觀點論述檔案歷史展示為經緯陳述電影文化及電影史多樣性的探討。 人擠人、尖叫歡呼聲不斷、舉著手燈高喊應援口號⋯⋯過去可能很難想像,這些是發生在影廳內的觀影行為,但從IU到泰勒絲,極為成功的演唱會電影,為疫情後始終難以全面復甦的影院產業,帶起非典型映演風潮。

  5. 2022年2月25日 · 從小溺愛裴剛奶奶(傅碧輝飾)為拯救他而四處周旋,裴剛卻不知悔改,還責怪奶奶沒有即時救他出去。 奶奶周旋未果,為延續裴家香火,遂請求養女蓮兒(唐寶雲飾)嫁給裴剛。 最後,在蓮兒探訪陪伴及奶奶死亡打擊下,裴剛醒悟,面對自己犯下過錯。 《秋決》上映後在當年橫掃金馬獎5項大獎,包含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彩色攝影獎,亦曾被香港電影金像獎評為最佳華語片百強之一。 2020年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自主修復完成。 2001年,李行導演捐贈電影文物. 導演李行工作照。 (照片提供/國家影視聽中心)

  6. 2020年5月27日 · 一影像/完全做自己:穿梭西門町魔幻空間,莊媖智醫學外攝影人生. 莊瑛智作品《西門時刻》之一。. (照片提供/莊瑛智). 在醫學領域進行專題研究莊媖智,赴美讀書、工作,另外也修習了攝影課程,並因此開展攝影創作計畫《Sunday at East Palo Al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