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7)備註: 本方為小柴胡湯與五苓散之合力。用於小柴胡湯證(往來寒熱或身熱、口苦、舌生自苔、胸協苦滿、食慾不振)與五苓散證 (口渴、尿利減少)兼併而有口渴、尿不利、浮腫、瀉痢等症狀者適宜;又暑期之疫病方可應用本力。

  2. 436【胃苓湯】. 十五、消導劑.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祛濕化滯,健脾和中。. Dr.Yang複方科學中藥. 胃苓湯. (1) 出典:. 中國醫學大辭典. (2)類別:.

  3. (7)備註: 本方是滋養肝腎,兼以疏肝理氣之劑。專為肝腎不足,肝失所 養,肝氣鬱結,以致協肋疼痛之症而設。一般地說,胸脘腸痛 由於肝氣鬱結引起的,常以疏肝理氣藥為主,但理氣藥大多性 味香燥,用於肝腎陰虛的體質,每致耗液傷氣,反使病情增劇 ,應以滋陰為主,適當配以疏肝之藥。

  4. (7)備註: 此證為濕熱瘀鬱,亦那水與熱相結之所致。本方以熱結下焦, 而有小便不利、小便難、淋瀝痛等類尿路炎症之出現,並因熱 蒸上壅,而伴有脈浮、發熱、口渴、咳嗽、嘔吐、心煩等症狀 者為使用目標。

  5. 上條文所示,為氣虛受邪,入血成痺之證。所謂血痺,其主 徵為肢體的知覺麻痺﹔風痺,則為麻痺而兼有疼痛。肢體知覺 麻痺,或兼有疼痛,有似風痺之狀,而脈微無力者,知為虛證 本方適宜。 本方則桂枝湯,去甘草而加黃耆,亦簡稱為黃耆五物湯。

  6. (7)備註: 本方治由於濕熱而關節發紅腫痛的方劑。用於在現代醫學上難 以確定病名的四肢關節腫痛,和下肢的皮膚病,而流膿汁者。 以遍身骨節煩疼,肩背沉重,胸腋不利,足脛赤腫重痛為目標 。皮膚黑而光亮者,為有濕熱的證據,如有淋疾或陰部濕疹時 ,可以肯定的使用本方。

  7. (7)備註: 本方用於裏熱兼痰飲之證,以胸協部有充滿感與壓迫感,咳嗽時或深呼吸時,便覺胸痛,並有稠痰難吐、呼吸促迫、往來寒熱、口苦苔黃、食慾不振等症狀者為目標。 本方即以小柴胡湯與小陷胸湯合力,故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