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15日 · 栓塞手術的手術方式,是將可解離式白金線圈從鼠蹊部置入導管,再將白金線圈纏繞於動脈瘤中達封阻血流效應。 崔源生提到,現在有一種新式栓塞動脈瘤手術,手術時間約1個小時,流程類似傳統線圈的栓塞手術,而且更為簡單。 「新式栓塞動脈瘤手術特別適用於大型動脈瘤或內頸動脈虹吸部轉彎處動脈瘤,不用去冒將微導管放置到動脈瘤中的困難與危險,只要將密網支架置於動脈瘤處的主血管中,」崔源生表示,這能有效阻斷或減緩血液流入動脈瘤的血量,有利動脈瘤體積縮小,減少動脈瘤破裂的情況發生,經6個月左右的時間,血管內膜沿支架增生重塑血管壁,80%的動脈瘤可治癒。 不過,新式栓塞動脈瘤手術是不適用於剛破裂的動脈瘤,且植入後有較高的血栓性腦中風的可能併發症,術後需長期使用強力抗凝血劑。

  2. 2019年7月19日 · 賴仁淙表示許多患者長期處在耳鳴的恐懼狀態心理強力放大耳鳴感受因此陷入越鳴越怕的惡性循環像是在深夜安靜的情況下失眠的患者就會專注於自己的耳鳴問題越聽越焦慮越焦慮越睡不著形成惡性循環他倡導耳鳴減敏療法」,主要就是要打破這個越來越糟糕的循環例如可以讓患者在家中聽錄製好的大自然聲音或是滴水聲或瀑布聲等方式訓練病人的腦部自動耳鳴訊號的過濾及忽略能力淡化嗡嗡嗡的聲音進而脫離耳鳴的困擾。 延伸閱讀: 這種人耳鳴機率超高 耳科醫師:耳鳴是身體的救命警鈴! 耳朵出現「噠、噠」秒針耳鳴聲 小心是腦出血倒數計時! 老人可能不是真重聽,問題出在「耳屎」上!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3. 2020年9月29日 · 亞東醫院小兒遺傳內分泌科醫師李如浩指出近日一名國三少女被帶來門診主訴是晚上時常失眠有時候會覺得心跳很快。 且總是覺得家裡太熱、月經不順,連脾氣也變得暴躁。 而且,少女近三個月來食慾提升,但體重卻不增反減,家人起初認為可能只是課業壓力大,沒有太過在意。 直到一、二個月過去,少女的脖子愈腫愈大,家人才帶她前往小兒內分泌科就醫。 經抽血檢查後,她確診是「葛瑞夫茲病」所引起的甲狀腺亢進。 自體免疫疾病「葛瑞夫茲病」容易讓青春期女性甲亢. 李如浩表示,葛瑞夫茲病(Graves’ disease)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兒童比成人較為少見,不過仍然是兒童時期甲狀腺亢進最常見的病因,較常發生在國中年紀左右的女孩子。

  4. 2023年8月17日 · 瑞士作家腦癌復發跨海求治. 著有《第二次量子革命》(The Second Quantum Revolution)等多本結合科學、歷史與哲學著作的瑞士知名作家耶格也因腦癌復發,上個月底在妻女的陪伴下,到清華大學接受硼中子捕獲治療。 耶格 4 年前發現罹患惡性腦瘤——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經歷 5 次開腦手術及加馬刀、甚至重粒子治療,仍然復發,歐洲醫生們都束手無策。 耶格表示,他花了 2 年時間研究,並與瑞士及日本醫師討論後,決定來台求治,在與清華合作的台北總醫師陳一瑋評估並擬訂治療方針。 耶格首先進行一個半小時的硼藥物靜脈注射,讓腦部的彌漫性癌細胞充分吸收作為標靶的硼藥,接著被推進緊鄰原子爐的治療室,接受 24 分鐘的中子束照射。

  5. Heho Cancer - 提供實用、豐富的癌症治療資訊及所需資源. 頭皮腫瘤竟與癌症轉移有關! 肺部腫瘤也會造成落髮. 如果頭皮出線落髮、不明腫瘤,千萬不要以為只是普通疾病,嚴重很可能還跟癌症轉移有關。 醫師指出,有病人因為有長期咳嗽問題,發... 惡性肋膜間皮瘤存活不到一年「年花300萬」燒乾存款! 健保納入一線雙免疫治療再現曙光. 熱潮紅、茶色尿找不到原因? 當心10大警訊是「神經內分泌腫瘤」作祟. 預防癌症 閱讀更多. 這 2 種癌症常發生在同一人身上! 有菸、酒、檳榔使用習慣者 罹患率是未使用者的 10.5 倍. 每年 1萬多人死於肝癌等疾病! 終身一次免費 B、C 型肝炎篩檢,你篩了嗎? 大腸癌年輕化! 40 至 49 歲大腸癌患者翻倍 醫呼籲下修 45 歲納入篩檢對象.

  6. 2021年12月7日 · 癲癇是兒童神經科常見疾病之一,發生率約為每千位兒童中有 5 至 10 位罹患此症,它也具有多樣化的發作型態及複雜的病因,病因包括腦結構異常、中樞神經免疫疾病、腦部感染、神經代謝疾病及基因異常等。 那要怎麼發現寶貝患有癲癇呢? 臺中總兒童神經科主任秀芬表示,造成癲癇的原因有很多種也很複雜,因此檢查需要特別精細,才能減少以「試錯法」治療疾病。 台中總兒童神經科秀芬主任 (左2)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癲癇是什麼? 我的寶貝為什麼會有癲癇? 癲癇簡單來說,就是腦神經細胞會放出不正常的電流。正常的神經細胞會一直放出微量電流,以維正常的神經功能 , 所以我們能夠正常的說話、行動、和思考。

  7. 2019年5月17日 · 近日就有研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有最高的耳鳴風險。 近期國內最新研究證實,有 睡眠障礙 、特別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患有耳鳴風險更高。 研究從2000至2012年間的健保資料庫,觀察了台灣60歲左右的診斷耳鳴的21798名患者。 結果顯示,分析有睡眠障礙者中,有耳鳴問題的患者相較於無耳鳴問題的患者,高出1.36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進一步驗證有睡眠障礙患者,特別是 睡眠呼吸中止症 ,有較高的風險患有 耳鳴 。 台灣耳鳴學會理事長劉殿禎提醒,有睡眠障礙及睡眠呼吸中止問題患者在接受適當治療,例如採取非侵入式的正壓呼吸器治療後,能夠改善呼吸中止的狀況,耳鳴、頭暈的情況都可大幅改善。 耳鳴是身體的「救命警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