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6日 · 瞭解「非行」少年的烈火青春」,邀請慈懷基金會的胡碧雲執行長,以及法律扶助基金會的曾彥傑律師,談論關於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的背景脈絡與少年事件處理法的施行狀況。

  2. 2019年9月15日 · 這條規定為了落實《少事法》作為挽救與保護少年遠離犯罪的防線,將那些雖沒有觸犯刑法、但因其身處環境與人際關係而有高度可能在未來犯罪的少年,先一步就在《少事法》以保護處分介入處理。 然而,虞犯制度的運作邏輯也並非毫無疑慮──《少事法》因為考量少年的特殊性,將成年人刑事法調整成適合未成年人的特別規定,使其具有強烈的福利色彩,但仍不改其作為刑事法特別法的本質。 少年虞犯的設立,一方面為了先一步讓輔導資源進入幫助身處高風險環境的少年,另一方面更可能是站在預防犯罪的立場,而先以司法程序處理掉那些「犯罪的前行為/風險要素」。

  3. 2016年4月14日 · 非行青少年指的是12歲以上未滿18歲觸犯刑罰法律或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虞的少年,又稱為失足少年、不良少年、犯罪少年,但是,為了避免不良的標籤作用造成日後的烙印效應,因此,對於特定年齡層有觸犯刑罰法律情形,多不稱謂「犯罪」而稱之為「非行」,對此,非行青少年主要都有偏差行為,而這些偏差行為又分成三種:(一)犯罪行為但非偏差行為:這種行為雖然違反法律規定,但社會大眾並不會加以為難,因為,社會大眾在觀念上已把它當作生活的一部份,縱然是違反法律,也不算是什麼滔天大罪;(二)偏差行為但非犯罪行為:有些行為雖然違反社會規範,但卻沒有違反法律,甚至沒有處罰的規定,因此,這種行為雖然是會遭到社會大眾的撻伐,但卻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三)犯罪行為且是偏差行為:一個人如果違反法律被發現時,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且社...

  4. 青少年犯罪 (英語: juvenile delinquency ),又稱 少年非行 、 未成年人犯罪 ,是指 未成年人 從事違反法律的行為,是各地常見的 社會問題 之一。 大部份國家地區的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有特別規定,如 中華民國 法律 少年事件處理法 ,但部份地區如 香港 則規定在未成年人的若觸犯嚴重罪行(如 謀殺 等)將需以普通法律作規範,與 成年人 看齊。 上海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於2022年3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 [1] 參考文獻 [ 編輯] ^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意义重大,上海这部法规将于3月1日起施行. [2022-02-18]. (原始內容 存檔 於2022-02-18). 分類 : . 未成年人犯罪. 社會問題. 未成年人法律.

  5. 少年觸法行為稱為「非行」,審理程序與刑事案件不同。 鄭培麗表示,開庭審理前先由少年調查保護官調查品格、身心狀況、家庭與行為動機,瞭解觸法原因;若年滿14歲且觸犯最輕本刑5年以上,則裁定移送檢察官,起訴後再移至少年法庭審理及判決。 她說,少年法庭以裁定「保護處分」為大宗,包括「訓誡並假日生活輔導」、「保護管束並得勞動服務」、「安置輔導處分」,以及令入矯正學校執行「 感化教育 」。...

  6. 2020年10月21日 · 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從呱呱墜地到淪為非行少年,其實一路上有跡可循。 即使成長的各個階段曾經出現許多人伸出援手,然而援助過程遭遇挫折,最後這群大家都拿他們沒辦法的孩子的下場,就是進入少年院。 文:宮口幸治. 當我們在談人權的時候,司法少年還不知道自己是人、不相信自己是人 3年前. 《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殘暴到誰都管不了的少年,「複雜圖形測驗」的結果令所有人大吃一驚 3年前. 宮口幸治. 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青少年犯罪. 未成年犯罪. 智能發展. 翹課. 逃學.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從呱呱墜地到淪為非行少年,其實一路上有跡可循。

  7. 2014年6月24日 · 長期以來,「如何有效矯正犯罪非行少年」一直是犯罪學及犯罪矯正學術社群及. 實務工作者關注的議題,基於少年擁有高度可塑性及無限發展的可能,晚近青少年. 犯罪專家、學者也一再呼籲,今日少年犯倘不及早輔導、干預,極可能成為明日之. 成年犯(楊士隆,1998),基此,少年矯正(Juvenile Corrections)工作無疑地. 成為整體犯罪矯正工作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因為當少年矯正成效不彰,進而導. 致少年淪入再犯的長期惡性循環時,不僅被害人直接遭受犯罪受害,且刑事司法體. 系從警察、檢察、法院、矯正等部門,乃至整個社會國家都必須為此付出高額的代. 價,因此,完善而健全少年矯正制度的建構,正是可以幫助阻斷或減少更多犯罪少. 年步入明日成年犯的歷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