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7)備註: 本方主治因久病衰弱或氣血虛所致之視力障礙、白內障等,屢 有良效。尤其對於白內障,應視體質及病情選用本方或八味地黃丸,適宜連服。 方中當歸、芍藥、川芎、地黃即四物湯,能增血明目﹔菊 花平肝養目,去翳膜﹔蔓荊子入肝經,涼血,治目赤﹔黃連、 梔子清解實熱﹔人參、甘草 ...

  2. (7)備註: 本方有強化臟器機能,解除毒素之效,故各種化膿性疾患及皮 膚病等皆適用之,並可作為敏惑性體質之改善劑。本方使用於 濕疹疾患之濕性紅斑症、丘疹性或小膿庖性有著效﹔又數十年 未癒之蕁麻疹,以本方服用3~6個月可使毒素中和,解毒而 得根治。

  3. 463【玉泉丸】 - Dr. Yang 楊麗姝中醫網路醫院. 463【玉泉丸】. 二十、丸劑.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生津止渴、益氣養陰。. Dr.Yang複方科學中藥. 玉泉丸. (1) 出典:. 古今醫統.

  4. 《十五大類中藥藥性解析》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篇介紹【收澀藥】: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十五大類中藥藥性解析.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藥 7.止咳化痰藥 8.消導藥 9.理氣藥 10.理血藥 11.補養藥 12.收澀藥 13.安神. 藥 14.平肝熄風藥 15.其他及新增品項. --------------------------------------------------------------------------- 十二、收澀藥. 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臨床上可分為四類:

  5. (7)備註: 此為胃虛氣失升降之所致。以胃氣虛弱,心下部有停飲,而呈 現心下痞鞭,並有上逆、吞酸、嘈雜、嘔吐等症狀,尤以噯氣 特別多者為目標。本證為虛證,患者大多體力衰弱,脈腹俱無 力。 本方可視作生薑瀉心湯中,取去乾薑、黃連、黃芩、換入 旋覆花、代赭石而成者。因為本方之證 ...

  6. 別名: 分類: 二、清熱藥. 功能: 清熱涼血. 來源: 本品為茄科植物枸杞之乾燥根皮. 性味歸經: 甘微苦寒。 入肺,肝,腎經。 功效 :清虛熱,涼血。 主治 : 陽虛潮熱,盜汗,心煩,口渴,肺熱咳嗽,喀血,虛勞有汗骨蒸。 參考連結: 【地骨皮】-衛生署中醫藥資訊網 <另外跳出視窗> Dr. Yang小語: 靜以養身,儉以養性。 出處:(《南史﹒陸慧曉傳》) 古人養生的根本之道,在于調養精神。 靜與儉,就是調養精神的兩個重要方面。 靜指思想清靜。 此則體內正氣充聚而不散亂,雖然外界有各種致病因素,也難以侵害人體。 現代實驗研究也証實,靜養心神是人體的一種自我調節,它能保持神經系統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使人體生理功能處于極佳狀態。 儉指少私寡欲。

  7. 功效 :行氣暖胃,化食寬中,芳香化濕,解酒毒。 主治 : 胃寒作痛,感寒腹痛,脾泄瀉痢,吐逆反胃,酒精中毒。 參考連結: 【白豆蔻】-衛生署中醫藥資訊網 <另外跳出視窗> Dr. Yang小語: 氣為血帥,調經必先理氣。 出處:(清﹒沈又彭《沈氏女科輯要﹒月事不調》王士雄按) 氣為陽,有推動、溫煦作用﹔血為陰,是人體的物質基礎。 氣行則血行,氣虛則血虛,氣滯則血滯,所以氣為血之統帥。 婦女以血為本,月經以血為用,經血之調依賴于真氣充足、氣機條暢。 氣血和調方能使月經按期來潮,而無超前、落后、痛經之虞。 因此,疏理氣機,當為調治月經病的首務。 PS: 「本藥物圖片文字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doctoryang.info.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