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自己就是農民,在臺東萬安村種植13公頃有機水稻的負責人梁正賢受訪時笑稱,他從民國83年開始種有機水稻,當初因為看了豐年社期刊《鄉間小路》,關於南投草屯鎮農會種有機可以提升品質的報導,他才「誤入歧途」,做有機至今26年。 「水稻是種在土裡,土壤一定要先改造! 」梁正賢說,種有機米若沒改善土壤,品質就無法提升,早期他田裡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約3%,透過用完熟有機肥堆肥改善土壤,花錢下重本,才將有機質含量提升到4.3%。 梁正賢表示,堆肥是用牛糞、米糠、粗糠、黃豆粉,加入65%水分,發酵升溫,再翻開灑水,反覆操作完熟,等到溫度不再上升才可使用;他說,土壤有機質提升1%,每公頃得用到2百公噸堆肥,1公斤堆肥要4元,相當於提升1個百分點有機質就得花80萬元。

  2. 地球表面上薄薄一層的土壤,是陸地中最大的 碳匯 (carbon sink),失去固碳能力的土壤,將讓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加劇。. 農業固碳的潛力受矚目,但目前人類的農業開發仍是碳源之一,施用肥料及翻耕等栽培過程亦會排放溫室氣體,推助暖化升溫。. 「作田 ...

  3. 第33屆十大神農獎及十位模範農民名單出爐,十大神農包括六位從事農糧產業、二位從事畜牧業農民,以及二位從事漁業養殖、水產加工的漁民。 金門縣農友張斯翔,是金門首位神農獎得主,這在農業規模不大金門實屬難得,他也是今年第6屆的百大青農,南投縣農友張佳宏、彰化縣蛋農陳郁雄今年也都很風光,同時拿下百大青農與十大神農的榮譽。 農委會將於明年農曆年前頒獎表揚。 農委會輔導處副處長陳怡任今(21)日表示,神農獎評選考量區域及產業的衡平性,農產、漁產、畜牧業各產業均有得主,對產業貢獻度是評選委員重視的項目,鄉鎮市區或農會推薦報名,完成資格審查、評選,推薦至直轄市、縣市政府,經過地方政府評選後再推薦至農委會各區農業改良場,各區農業改良場評選再推薦20位候選人到農委會,由農委會完成全國評選作業。

  4. 有機稻農,宜蘭第一位. 游勝文的父親游建富,在花蓮農改場的輔導之下,於民國83年轉型有機,是為宜蘭最早的有機稻農。. 之後他陸續號召鄰近農友、灌輸有機栽種概念,並籌組了「礁溪有機米產銷班」,班員稻穀全數由產銷班統一收購。. 為了產出好商品 ...

  5. 產銷班在栽種有機檸檬的過程中面臨到許多問題,產銷班班長梁紹強表示,4年前各地搶種檸檬,購買苗株價格較高,而當檸檬逐漸長成,開始面臨天牛、椿象蟲害,讓大家非常頭痛。

    • 梁正群1
    • 梁正群2
    • 梁正群3
    • 梁正群4
  6. 成為池上:池上米造就池上鄉 是米的故事更是人的故事. 池上的稻田景觀成為觀光焦點,是地方多年的累積與努力才打造而成。. (圖片來源/tomwang@123 RF). 內容提供/左岸出版 文/黃宣衛. 池上的觀光產業何以如此蓬勃發展?. 是怎樣的外在力量與在地條件的 ...

  7. 羅名宏在讓來義鄉成為全國第一個以「全鄉」為執行狩獵自主管理的鄉鎮,成功吸引飛鼠重返山林之後,積極投入社區林業及熊鷹保育等工作。圖為雄鷹育雛。(豐年社資料照,圖片來源/皆得提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