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24日 · 根據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資料,這類受到大家喜愛的日本綜合感冒藥,多半是指定第二類醫藥品,如果對應成台灣的標準,大概就是「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也就是必須經過醫師、藥事人員的專業評估後,指示可以購買使用的藥物,並不算是可以自行購買的成藥。 而藥品的包裝上不是中文,也很少人會仔細看藥品上的成分,所以很可能吃出問題。 食藥署表示,曾經有案例,因為吃了日本買回來的感冒藥、結果24小時都「尿不出來」, 原來是感冒藥裡含有假麻黃素鹼(pseudoephedrine),可以消除鼻塞,但同時會影響交感神經,導致尿道括約肌收縮、排尿困難,尤其是攝護腺肥大的患者,更容易有這種情況。

  2. 2018年4月27日 · 美國臨床藥理學會的藥學家佛斯樂(Mike Fossler)表示, 藥品有效期的計算原則應該是如果藥效降低10%就達到「有效期限的終點」 ,佛斯樂說,如果超過這個終點幾個月或幾年,不太可能對人體造成什麼傷害,只是對於病痛沒有太的助益。 此外,在2002年就有個研究指出,某些藥甚至在過期9年之後藥效依然不錯,例如 治流感的抗藥病毒藥物「金剛胺(amantadine)和「金剛乙胺」(Rimantadine),即使歷經攝氏70度高溫,存放25年仍然有效。 但即使過了期藥品依然有藥效的說法,並不代表藥品就一定安全,特別是要考慮到病患保存藥物的環境,受到溫度、光照與濕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都有可能讓「有效期限」縮短。

  3. 2023年9月19日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總藥師柯瑩蓮說明,止痛藥分為 2 大類,分別是非麻醉性止痛藥,就是中樞止痛藥及非類固醇類消炎;和麻醉性止痛藥,為類鴉片止痛藥,屬於第一、二級管制藥品,也是醫師處方藥。 乙醯胺酚、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差在哪? 一般民眾所接觸的止痛藥,以中樞止痛或類固醇消炎為主,針對不同病症和個別身體狀況的差異有不同選擇。 柯瑩蓮指出,中樞止痛藥中,最常見的是「乙醯胺酚」,能止痛、退燒,但無消炎作用。 主要是透過肝臟代謝,但當服用劑量超過肝臟代謝負荷量的時候,就會產生中毒現象。

  4. 2020年6月9日 · 1. 鮭魚. 含有量的 Omega-3 和維生素 D,也屬於優質蛋白的一種,Omega-3可以幫助體內鈣質有效的吸收,有助增加骨密度。 2. 豆類製品. 黃豆製品含有的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所以常吃豆類製品不只預防 骨質疏鬆 ,也可以緩解其他更年期的不適。 3. 乳製品. 獲取鈣質的最佳來源就是乳製品,如新鮮牛奶、優酪乳或是優格等,尤其別小看優酪乳,所含的鈣含量跟新鮮牛奶差不多,還能幫助腸胃的消化。 4. 芭樂、木瓜、奇異果. 含有量的維生素 C ,有助幫助體內鈣質的吸收。 而且還可以改善因更年期導致皮膚出現乾燥的問題。 5. 堅果. 適量補充堅果種子類,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像是優良蛋白質、鎂也都是強健骨質的重要營養素。

    • 問題一、年輕時怎麼存骨本,喝牛奶就夠了嗎?
    • 問題二、骨鈣流失之後補的回來嗎?年紀越大流失越多嗎?
    • 問題三、吃鈣片或鈣粉有效嗎?補充劑應該怎麼吃?
    • 問題四、全素容易缺鈣嗎?素食者如何補鈣?

    骨質密度在大約在 30 歲達到穩定的高峰,之後就會慢慢流失,中年後以每年約 0.3-0.5% 的比例流失。而影響骨質高峰 (peak bone mass) 最重要的因素除了無法改變的遺傳因素之外,鈣質和維生素 D 的攝取、運動、體重、初經來臨的時間、抽菸、喝酒和疾病都是影響因素。因此,有三大重點應該做到:每天應該攝取足夠的鈣質、搭配每日 20 分鐘戶外活動補充維生素 D,以及適度的負重運動。

    很遺憾的必須說,骨質一旦流失就補不回來,只能做到在年輕時增加「骨本」,拉高骨質的高峰,並且在成年後「延緩流失」,且女性在停經後,因為雌激素急遽減少,骨質流失的速度更快。這時候剛剛講的三大重點(吃夠鈣、曬太陽和負重運動)更重要,畢竟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吃鈣片或鈣粉是補鈣的選項之一,但請把優先順序放在天然食物的後面!適當補充鈣質可以減緩骨鈣流失,並降低骨質疏鬆症發生的風險,因此目前的確越來越多人選擇用補充劑彌補飲食上不易達成的鈣質需求,不過提醒務必依照指示的劑量服用,劑量過高反而會導致便秘,甚至有提升心血管疾病或腎結石的疑慮,根據國健署建議,鈣質單次不要服用超過 500 mg,因為小腸單次能吸收的上限約為 500 mg,且每天不超過 1500 mg;避免與藥物同時服用,以免產生交互作用,若需服用至少需間隔 1-2 小時。

    嚴格吃全素者 (不喝奶) 容易缺鈣,一般素食者不會。在 2007 年歐洲的癌症與營養前瞻性調查當中發現,吃全素者 (vegan) 較吃葷或一般素食者 (vegetarian) 有較高的骨折風險(參考資料 3),而一般素食者與葷食者則沒有差異,原因可能是來自全素者不吃乳製品,導致鈣質攝取太少。過去研究也發現,台灣素食者(非全素)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並沒有比較高,因為鈣質主要來源的乳製品只要攝取足夠,搭配高鈣食材如芥藍、紅莧菜、莧菜、綠豆芽、紅鳳菜、小白菜、油菜、地瓜葉,並避免高鹽分及過量的咖啡因,還是可以補充到足夠的鈣質。 最後還是提醒大家,要保有健康的骨骼,避免骨鬆,飲食中補充足夠的鈣質、適度日曬和運動三者缺一不可! 文/吳宜庭 圖/巫俊郡 資料來源 1. Factors influenc...

  5. 2020年5月15日 · 因此本篇整理了代表性的醫療用醫藥品需要醫師處方籤或指示的藥品也就是所謂的處方藥和市售藥一般用醫療品或在藥劑師指導下使用的指示藥的基本選擇方式以及要注意的重點。 醫院開的處方胃藥 醫院開立的胃部醫療用醫藥品,主要有 ...

  6. 2018年12月19日 · 每次的感冒通通都一樣嗎? 不不不,其實感冒可以分成4種,治療方法、症狀,不能吃的東西也不盡相同,要先搞清楚才能對症下藥,治療才會又快又有效果! 感冒分4種:風寒、風燥、風濕、風熱. 1.風寒: 多於秋冬季發生,症狀常見為鼻塞、流清鼻水、潭稀白、 咳嗽 、口不乾、身體寒冷或發熱、不會流汗、 頭痛 、全身痠痛,甚至 發燒 。 主要是因為勞累或者沒休息好,再加上吹風或受涼而引起的。 治療:要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就是出汗。 可喝熱粥、熱水、薑湯或蓋厚被子等,能幫助排汗的方法。 2.風燥: 為什麼稱秋燥型的感冒呢? 因爲初秋陽光仍較強烈,延續秋老虎的餘威,燥熱較重,一不小心就中了這種類型的感冒。 它的症狀常有口唇乾燥、鼻塞、流涕、噴嚏、乾咳少痰、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