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7月12日 · 台灣中小企業的第一個挑戰是堅守「製造工」思維,缺乏「創新策略」及「創新營運模式」。 經過多年研究,我發展出一款策略推導的工具「SO 計分卡」,試圖解決企業這方面的問題。

  2. 2023年8月22日 · 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主任吳相勳,曾引導過許多中小型企業執行策略會議,他將組織遇到的狀況分為 4 種,每種情境都有相對應的工具能突破困境: 商業

  3. 2022年4月26日 · 「企業要漲價,要有一定時間醞釀,沒有想清楚就漲,會淪為大家攻擊對象。」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特聘教授基逞分析,企業調漲價格的困難在於,很少企業有勇氣第一個漲價,大家都想要觀察消費者跟政府反應,再決定是否跟進或維持原價。

    • 蘇姿丰是「Amd 真正需要的變革家」,為何她能帶領超微突破重重難關?
    • 蘇姿丰:我可以不必是最聰明的,但必須成為解決問題的人!
    • 確立超微「學習的文化」,蘇姿丰深知:每次進步 5%,比訂定 50%成長幅度更好
    • 回顧超微7年前「棄車保帥」決策,陳俊聖讚蘇姿丰:果斷力、產品力、說服力驚人
    • 勇闖矽谷、登上「半導體女王」!蘇姿丰:永遠不要忘了作夢、冒險

    2020 年 8 月,蘇姿丰領軍 AMD 市值首度站上 1,000 億美元(約 3 兆元新台幣)大關。《財星》盛讚她是「AMD 真正需要的變革家」。 這些加諸於她的盛名,其實源自於蘇姿丰「不甲意輸」的感覺,她曾在受訪時表示「I love to win!」而能在業界一直領先的原因,是她勇於接受挑戰、找出解決方法克服困難,並從中創造自我價值的性格。 眾所皆知,蘇姿丰出生於台南大家族,父母都是台灣人,她 3 歲時隨父母親移民到美國紐約。在傳統華人家庭中成長,蘇姿丰背負著長輩「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爸爸也希望她可以功成名就。 父親蘇春槐是一名統計學家、母親羅淑雅則是會計師,耳濡目染下,她自小就習得科學教育與商業訓練。蘇春槐回憶起兒時的蘇姿丰,相較於玩洋娃娃,她更喜歡「拆玩具」,經常把各種汽車玩...

    步入校園、談起中小學的表現,蘇姿丰笑說她只能算是表現得不差、但稱不上是頂尖的人物。高中她選擇就讀在紐約素有「物理學家搖籃」之稱的布朗克斯科學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該校曾有 7 位校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 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在這裡,同學精銳盡出,蘇姿丰被燃起了鬥志,激發她在數學跟科學領域上追求更卓越的表現,她說「競爭能使我變得更好」。這個時期的學習,也讓蘇姿丰順利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主攻電機工程學科,因為她認為這門學科是最困難的。 回憶起在 MIT 的求學過程,蘇姿丰認為這是形塑她人格特質的重要階段,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發現她愛上了半導體。這麼微小的東西,竟然如此強大、富有創造力,而且是她能以一己之力完成的產品;同時,她也在半導體實驗室裡...

    在 IBM 工作時,蘇姿丰有段時間負責研發銅晶片的製程,當時市場上的晶片多半以鋁導線為主,但她獨排眾議、主張以銅來取代鋁導線,這是因為銅的電阻係數要比鋁低 3 倍,而電阻係數低,可以降低電流動所導致的原子流失。 過去棄銅而選擇鋁,是因為銅製程的技術尚未成熟,她要如何突破?憑著求學時期塑造出解決問題的能力,蘇姿丰帶領團隊以 SOI(絕緣層上覆矽)技術突破瓶頸,這不僅解決製程時可能產生的污染,也較傳統晶片的效能快了近 2 成。 此外,蘇姿丰因促成一個重大合作案而被稱作「Video Game Technology Queen(遊戲女王)」。 當時她獲得了在 IBM 內部創業的機會,並與索尼及東芝合作,設計出「Cell 微處理器(Cell Chip)」,用於 PS3 的遊戲主機裡,滿足了當時有「Pl...

    蘇姿丰在 2019 年接受媒體訪問時,回頭看自己 2014 年的決策表示,AMD 的強項是桌機、筆電、資料中心的中央處理器跟電腦與遊戲主機的顯示晶片,即便當時市場風向正吹往手機、平板電腦,她仍選擇鞏固 AMD 的核心優勢。 所以她開始著手進行產品的布局。以 Zen 架構為基礎,畫出了包括 Ryzen 系列桌上型電腦處理器,以及 EPYC 系列伺服器處理器的藍圖,而且在 ZEN 架構第一代採用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的製程後,立刻轉向台積電的懷抱,讓 ZEN 2 架構採用 7 奈米製程。 就在競爭對手英特爾在製程泥淖裡無法突破之際,AMD 靠著台積電的加持,在去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大放異彩。 成功轉向投入台積電懷抱,對 AMD 乃至於蘇姿丰而言,都是個關鍵的...

    蘇姿丰一路在人才濟濟的矽谷科技圈中,過關斬將突破天花板,達成華人女性最好的成績,背後支持的信念,或許可以從 2017 年蘇姿丰回到母校 MIT 所發表的一場 12 分鐘演說中略窺一二。 首先,她鼓勵學弟妹將夢想做大(Dream Big)。她認為,不要小看自己改變世界的潛能,因為 MIT 已把大家訓練成善於解決問題的人。 其次,不要害怕冒險,並保有學習的熱忱跟記取教訓的心。如同在實驗室般,當結果不如預期,研究員必須找出問題並調整,在職場上也一樣,如此一來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領導者。 最重要的是,主動創造自己的運氣(Luck)。她認為,成功需要一些運氣,但運氣並非從天而降,而是可以從挑戰最棘手的問題來替自己創造。當你可以解決非常困難的問題時,同時也為自己建立了一道護城河,自然比其他人更加幸運。 蘇...

  4. 2017年5月5日 · 葉啟田「要拼,才會贏」這首歌發行於1988年(約70年代),正道出台灣第一企業家的心聲,靠拼命、打下江山,建立企業、也創造台灣無數的奇蹟。 富二的保守心態:拼了,怕沒得吃. 第一企業家建立了事業版圖、慢慢累積家產;當然,也不少家長紛紛送第二代到美國學企管碩士(MBA)。 可是,讀了理論、少了實際的運作,往往失去了實做經驗。 眼見家產、財富已有一定的水準,也學了風險的概念;在生活富裕的舒適圈中,卻只擔心創新、可能會失去這一切的美好。 往往在經營上相對保守、不敢用於創新作為,於是展現出「拼了、怕沒得吃」的保守心態,富二接手的企業,逐步失去成長與創新的動能。 富三代的敗家行為:只會吃、不會拼. 這股的保守、安逸的氛圍,若未加以調整轉換;又會逐漸遺傳至企業的第三

  5. 2019年1月22日 · 兩大招,讓組織轉負為正、流動率砍半. 嬌生(Johnson&Johnson)這兩個字一說出來,你首先聯想到的產品,是不是「拋棄式隱形眼鏡」?. 其實,包含露得清(Neutrogena)、可伶可俐(Clean&Clear)在內,都是嬌生集團旗下的品牌。. 但在嬌生橫跨 60 國的 4 ...

  6. 2019年8月6日 · 1.利用社群意見領袖影響力. 既然功能或品牌地位不足以引起他們興趣,企業該如何與他們建立聯繫、讓他們認同品牌呢? 首先,企業必須轉換行銷管道, 利用社群意見領袖的聲量,或口碑行銷接觸他們 。 2.千萬別跟「血汗企業」沾上邊. 其次,傳遞的訊息也不能只是產品說明或品牌形象,Z 世代需要知道企業 和他們站在同一邊 。 所以企業還得探究他們的心理需求,貼近這群 Z 世代認同的觀念與意識型態。 舉例來說,許多新世代消費者推崇社會公平的價值觀,市調公司益普索 (Ipsos)指出,要是某品牌被發現有剝奪勞工權益的嫌疑,有 26% 的 Z 世代就會拒絕消費。

  1. 相關搜尋

    吳代煥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