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19日 · 由這座漁場孕育的一尾尾性格迅猛、被作家海明威譽為「魚中之」的鮪魚,也是一條條的魚金,五十年來為台灣漁民創造了數百億的財富,幫台灣贏得了各種世界冠軍:船隻數全球最多、特定魚種撈捕量世界之最,還有網具生產巨擘金洲海洋、水產貿易龍頭豐 ...

  2. 2017年6月22日 · 忠君愛國. 課文:漁父(屈原)、出師表(諸葛亮)、岳陽樓記(范仲淹)、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正氣歌(文天祥)。 ☆解析:這些東西還病態的,你會看到滿滿的國仇家恨,失意後滿腹委屈,但竟還渴望得到皇帝的寵信,而且還不得批評皇帝,只能隱喻。 社會風氣. 大同小康(禮記)、師說(韓愈)、訓儉示康(司馬光)、 指喻(方孝孺)、病梅館記(龔自珍)。 ☆解析:提倡封建時期的社會制度,提倡教師崇拜,反對資本主義消費,小題大作缺乏邏輯。 寫生風景 (通常是被罷官流放) 登樓賦(粲)、桃花源記(陶淵明)、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赤壁賦(蘇軾)、 晚遊六橋待月記(袁宏道) ☆解析:被罷黜了,出去爬山出去玩,也一天到晚在想朝廷內的事情, 根本就是失意政客的技能滿點,跟祭止兀和邱禿頭的臉書有87%像。

    • 小時候讀古文的疑惑
    • 為何冬天打雷代表不祥?
    • 氣候改變歷史!
    • 明清颱風路徑與今日大不同
    • 甲骨文暗藏商代氣候的密碼
    • 大工程──歷史氣象資料庫
    • 推薦閱讀

    氣象學家王寳貫,從小有個特別的興趣,就是閱讀古文。他說,小時候父親買了很多古書,「他其實自己沒有時間看,都是我在幫他看!」於是,《史記》這些書,他在小學就已經讀過了。 小時候讀古文,王寳貫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冬天打雷不祥?他始終無法得到解答。進入台大地理系氣象組(大氣科學系的前身),問老師這個問題,老師也不曉得。 直到他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留學,終於有了解惑的契機。那時,他看到中國大陸氣象學者竺可楨寫的一篇文章,談中國五千年氣候變遷。其中有條曲線,是利用古代文獻中「物候」現象的資料,拼湊出的中國歷史上氣溫演變曲線。 物候現象,例如燕子的來去、河水是否結冰。通常燕子應該某一天到,但今年燕子比較晚到,可能就代表今年氣候比較冷。若今年河水異常結冰,也表示氣候較冷。

    王寳貫看到竺可楨的做法,覺得非常有意思,真的可以從古代文獻來研究氣候。於是,他動身翻找二十四史,花了很多功夫,把氣象相關的資料找出來。目的就是解答多年的疑惑──為什麼冬天打雷是不祥的徵兆? 整理了史書中關於冬雷的紀錄之後,王寳貫把過去 2000 年中每 30 年的冬雷次數統計出來。最初猜想,冬天打雷應該是在比較溫暖的年份,因為溫暖的時候對流比較旺盛,產生雷雨,就會打雷。 沒想到,跟竺可楨的曲線一比之下,結果跟王寳貫預期的剛好相反,而且那個關係還好得很!也就是說,冬雷多的時候,都是冷的年份,如下圖所示: 那為什麼冷的年份容易出現冬雷?目前還沒有定論,但王寳貫有個暫時的解釋:冬天產生雷雨,表示對流旺盛,但這個對流不一定是「熱對流」,而可能是冷鋒的對流。冷鋒附近,對流本來就比較強,而如果冷鋒後面的...

    天氣乾冷的時候,農作物收成相對也較差,老百姓沒東西吃,只好搶糧倉,發生社會動亂。王寳貫舉例,明代末年進入「小冰期」,氣候變得乾冷,發生大規模的旱災,民不聊生。因此,李自成、張獻忠成為「流寇」的背景,應與小冰期的氣候背景有關。 王寳貫說,也許明末的皇帝不是真的比較糟,而是運氣不好。相反地,大家會說唐太宗很英明,但現在知道唐代氣候溫暖,因此唐代的盛世可能也與此氣候條件有關。 天氣乾冷,也與戰爭的頻繁有關。王寳貫曾與一位中國大陸學者合作,當時那位學者在加拿大工作,統計了歷代戰爭的次數。他們發現,戰爭的次數,與冬天打雷的次數,呈現統計上很高度的相關。冬雷多的時候,戰爭就比較多;而且冬雷多的時候,中國歷史上的邊界就相對南遷。這顯示天氣乾冷的時候,漢人與北方民族可能產生較多摩擦。

    王寳貫還曾經依颱風登陸站點,統計過明末清初的颱風路徑。他發現,當時的颱風幾乎都停留在廣東沿海一帶,不會北上到福建、浙江。 這個結果和現在的氣象理論吻合:颱風需要溫暖的海面才能維持,但是明末的小冰期氣候較冷,海面也就比較冷。於是,颱風只要往北一點,就沒有足夠的溫暖海面供應水氣、能量,很容易消散掉。 此外,王寳貫分享了一個有趣的例子,說明從古代詩文裡,也可看出東亞季風區的特性。 南宋詩人趙師秀,在 《約客》這首詩這樣寫:「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如果只看了那首,會以為黃梅時節每一家都下雨。可是,南宋時期另一位詩人曾幾的《三衢道中》,又寫道「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看了這首,卻會以為黃梅天氣應該都很好。但是,南宋時期又有一首詩寫說「熟梅天氣半晴陰」,梅子熟的時後,天氣半晴半陰,...

    不僅是歷史文獻的紀錄,中研院引以為傲的甲骨文藏品,也有人拿來做氣候方面的研究。當中國學者關注古文字的意思時,德裔美籍學者魏復古(Karl August Wittfogel) 從一個很有趣的思路來研究甲骨文,即是試圖從 317 片有時間記載的甲骨片推斷古代氣候的資訊。 魏復古看了上萬片甲骨,蒐集具有天氣紀錄的卜辭。其中一項有趣的推論是這樣的──現在中國北方冬天不太會下雨,然而商代的卜辭中,冬天仍然常問未來幾天會不會下雨,這表示商代的氣候應比現在暖濕。 除此之外,魏復古還從打仗的季節,推出乾季、雨季的時間,因為下大雨的時候並不適合打仗。他的結論不能說完全正確,但是提供了許多有意思的思路。

    王寳貫幾年前回到中研院之後,展開了一個更龐大的計畫,把氣象相關的歷史記載,製作成資料庫。 這套系統,將結合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范毅軍研究員製作的中國歷史 GIS 地理資訊系統,讓學者可以很容易地查詢歷史上某時、某地的氣候資訊。目的就是做一個開放的資料庫,每一個人都可以用。這個資料庫即將上線,未來將造福許多領域的學者。例如想要了解古代社會的動亂是否與氣候有關,或想了解疾病的發生與氣候、環境背景的關係,都可以利用這套系統。

    【日本考古師騙全國】假歷史被寫進教科書!他靠偷埋石器,讓日本歷史「假」提前 70 萬年 【德國誓言消除歷史毒瘤】24 小時都在蒐情資!東德秘密警察曾為 600 萬人建監控檔案,德政府下令最嚴懲 【花 102 分鐘致敬台灣民主】電影《返校》讓你一路憋氣重回「白色恐怖」:要有人活下去,記得這段歷史 (本文經合作夥伴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冬天打雷為什麼是不祥之兆?氣象學家有解釋〉。首圖來源:Photo by Leon Contrerason Unsplash。)

  3. 2017年2月8日 · 台灣史上第一次官方「解殖」行動. 對於一心想恢復大明正朔並深深受過南京國子監(編按2)華夷之辨(編按3)思想教育的鄭森來說,台島行之有年的 「蠻夷文化」(尼德蘭文化)與原生文化(台灣南島文化),跟對大明發難的滿州韃子的文化風俗一樣,都是 ...

  4. 2020年8月31日 · 《 BO 編按》:據《遠見雜誌》報導,身為首家取得產銷履歷的國產牛肉,農委會副主委政騰曾楊鎵燡說:「我在你身上看到台灣國產牛肉的希望。 低食物里程的天然牧草飼料

  5. 2015年3月31日 · 同學們佔領的地方,其實本來就是王金平一個人的獨角戲台,根本不會有立委在意的。 沒錯,所謂的一讀,真的就是「讀一下」而已。 圖五

  6. 2016年6月23日 · 在還是信奉流量為王的電商 1.0 時代,這些隱藏危機全被不約而同的忽略了。 燒錢算什麼,46% 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三大生鮮雜貨零售商市值總和的優秀成績單,足以說服投資人和華爾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