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虛擬貨幣. 《報導者》9月7日刊登的 〈演戲開戶當人頭、貢獻信用擔風險,線上博弈員工變「洗錢工具」〉 一文從博弈產業觀察洗錢犯罪現象,但「博弈」產業只是洗錢犯罪的一部分,目前台灣的地下市場更多的不是「奕智博」這樣樹大招風的博弈產業,而是以 ...

  2. 2021年1月20日 · 如果我有朋友、家人賭博成癮,我該怎麼辦? 面對成癮者,打罵、幫他還債有用嗎? 怎麼幫助他才是最好的? 這是一場橫跨醫、病,更擴及成癮者家人、好友的對話。 正如廖醫師所說,「成癮就是大腦生病了,但我們是有機會讓他恢復的。 」這一集,讓我們從理解中,試著找到改變的方式。 (來賓/精神科醫師廖泊喬、Podcast《不切實記》製作人Summer;主持/劉致昕;製作團隊/藍婉甄、洪琴宣)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 邀請您透過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3. 2019年7月16日 · 這不是一場遊戲一場夢──資深博弈工作者的告白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39歲的台灣人Leslie(化名)踏入線上博弈產業已經滿6年。 剛開始只是想逃離3萬元的低薪困境,所以跟著中國老闆到了菲律賓。 在那裡,老闆經營豪華賭城,Leslie以為自己只要負責打理行程;但隨著老闆拿下博弈牌照,線上賭盤開張,Leslie也逐漸涉入博弈生態裡的各項工作,做過文字客服、行銷拉客,得到信任後甚至開始幫老闆們換錢、包機運女伴到各地,更一手將賭金所得「洗」白成房地產和名牌包。 我們與Leslie訪談多次,Leslie堅持不用本名,不准英文名曝光,不准拍照(即便是些微背影),擔心一旦被辨識,牽涉利益太大,「有可能被丟入太平洋」。

  4. 愛女的叛逆期特別長. 基督教晨曦會由牧師劉民和創辦,走過吸毒、戒毒的日子,他現在用自身經驗協助藥癮者與他們的家人。 每週五晚上,3、40位家屬魚貫走進萬華的聚會所,位在地下室的空間像座地堡,抵禦外界的眼光與指責;有人遠從新竹來,只為了走進能彼此理解的世界。 採訪過程中,許阿姨反覆著一個心願:孩子能當個普通人就好。 (攝影/余志偉) 許阿姨是在去年(2018)8月來到這裡,那時她已經要放棄唯一的女兒,「完全不想理她,但每天還是放400塊在桌上,怕她餓死。 雖然是參加家屬團契,她仍打扮得像要參加商圈同業的聚會。 去美容院打理的頭髮、粉色針織衫配碎花衣裝,手指上的鑽戒閃爍。 她是單親媽媽,賺錢是為了把女兒栽培成鳳凰。

  5. 2020年3月10日 · 半導體與食品加工等產業裡的重要原料──俗稱笑氣的一氧化二氮(N2O),在《報導者》的追蹤下,發現每一年約有超過26萬公斤不知去向,足夠讓上萬名年輕人透過網路輕易購買、吸食。 笑氣如何從產業中非法流出、成為青少年濫用、危害身心的新興成癮物質? 當各部會為了源頭把關,在今年陸續修訂 《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 》 等法條加強管制後,笑氣濫用問題能獲得解決嗎? 對產業界又會帶來什麼挑戰? 留著小平頭,22歲的蛋頭(化名)每天的工作是開著車在桃園大園的街道裡穿梭,販運笑氣。 17歲時因為販賣K他命與咖啡包等新興毒品被警察逮捕、進入彰化少年輔育院接受3年的感化教育;出了少輔院的蛋頭沒有足以謀生的一技之長,在朋友的拉攏下,看似換了一個「安全」的工作,他說:「我已經成年,被抓到賣毒會關3到7年耶。

  6. 2016年5月31日 · 上週台灣高中生才剛從服儀解禁,原以為教育解嚴的時代即將到來,但反觀大學的境況,卻不敢太過樂觀。 這兩天輔大兩事件的新聞沸沸揚揚,一個是學生會為爭取解除女宿宵禁展開絕食抗議,另一個是心理系同學性侵案爆出系內處理爭端。 兩件事看似獨立,卻反映同樣的問題及現象:大學教育思維跟不上高中腳步? 近年高中公民與社會科強調納入性別議題,但事件的局內人卻自曝對「身體自主權」如此無知。 大學透過校內自治的規定來拘束學生,限制學生的權利,這是過去威權法律體制下的教育觀。 民主制度的法律已逐漸揚棄和根除殘留的「特別權力關係」,大法官解釋早在釋字第653號宣告徹底揚棄特別權力關係;在釋字第684號更清楚說明憲法第16條「有權利即有救濟」的觀念,學生不因身分區別而被剝奪應有權利,所謂權利,就是憲法保障的基本自由。

  7. 2019年10月16日 · SJS雖是台灣最常見、具致命危險的嚴重藥物過敏,然而,SJS也是有最多武器可以預防的一種藥害,不僅找到了高危險者的關鍵基因,在醫學養成教育裡也是重要篇章,健保更將部分藥物基因篩檢納入給付,多一道把關;但臨床上,開藥醫師仍極少進一步思索藥害的可能、基層診所也多不具診斷能力⋯⋯連最嚴密看管的SJS病人都常被「視而不見」,藥害防護網究竟有多少破洞? 王昭晴的書桌,就是個小型藥局。 抽屜裡滿滿的藥品、棉花棒,一旁還堆疊著一包包藥袋,每一罐眼藥水、每一條藥膏連看都不用看就能拿到。 桌上擺著一本《看得見的盲人》,那是她最近正在閱讀的書,書名也幾乎就是她人生的寫照。 雙眼幾近失明的她,只能用擴視機,一行一行慢慢閱讀。 30歲的王昭晴,這樣的日子已持續6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