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7日 · 研究的第一作者呂垣澄博士與同事們不斷嘗試改良的方法,最終,他們發現可以只用三種山中因子,棄用在各種癌症中起作用的因子c-Myc。 用改進後的新療法,對小鼠經過一年多的連續治療後,目前還沒有觀察到腫瘤發生,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現象令人鼓舞。 為測試三基因組合把細胞變年輕的能力,這支研究團隊選擇了視網膜中的神經節細胞(RGC)作為目標。 這些細胞屬於中樞神經系統,它們伸出長長的軸突,把視覺訊號從眼睛傳向大腦。 出生後,中樞神經系統的再生能力迅速下降,RGC的軸突受損後難以復原,會導致視力下降。 令人欣喜的是,當研究人員嘗試將三種山中因子遞送到成年小鼠的視網膜RGC時,發現這些成熟的神經細胞顯示出強大的再生能力,就像回到了發育早期。 這些細胞在受傷後依然還能再長出新的軸突。

  2. 2021年7月27日 · 外科醫師教你對抗疤痕的黃金三原則. 日期:2021 年 7 月 27 日 作者: 王芊淩. 台灣民眾習慣騎「機車」代步,一不小心天雨路滑可能自摔「犁田」,根據過往行政院統計一年至少有 33 萬人發生車禍意外,除了危及生命安全可能外,許多人遇到的困擾是車禍後的傷口,容易留下難看的 疤痕 ,臨床醫師分享,的確常被患者問傷口要怎麼清理? 怎麼樣照顧才能避免留下疤痕? 以下就來分享正確照護觀念。 車禍後的傷口往往沾滿碎小石頭、泥沙,一般外科醫師提到:「犁田幾乎都是二度以上,至少會傷及真皮層,通常疤痕是免不了。 這時一定要更細心照護傷口、並且搭配疤痕照護產品,避免在車禍後留下永久疤痕。 傷口癒合時間超過三週以上! 有八成機會留下疤痕.

  3. 2024年1月22日 · 從無人知曉到人人知道 ADHD! 兒心權威高淑芬開拓兒少精神領域,只為替病人「治癒童年」 日期:2024 年 1 月 22 日 作者: 陳 韋彤. 台大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的高淑芬,早上 7 點半出門,晚上回家後還得埋首自己的研究,或指導學生論文。 即便總有數不清的事要忙,仍能甘之如飴、沉浸其中,只因她答應門診孩子要活到 90 歲,為兒童精神疾病領域和弱勢孩子開拓更多可能性。 步調極快的高淑芬,是對工作、研究十分嚴謹的醫生,為人卻十分平易近人,聊起過往經歷,以及和診間孩子的故事,眼神相當柔和。 在門診,她稱每個病童為自己的孩子,而他們抑是親暱地稱她「阿姨」;工作時,更不吝給予每個同仁鼓勵與擁抱,嚴肅外表下有顆溫暖無比的心。

  4. 2019年8月16日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雖然叫做過動症,但不代表每個孩子都會一直動來動去,他還有很多其他的症狀,像是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沒辦法持久等等。 但比起「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其實這些孩子更需要的,是讓他們的大腦可以發展、並學習社交能力的「運動」。 目前精神醫學界的共識是,ADHD的孩子是部分大腦腦區發展的比較慢,這個發展變慢跟智能無關,但掌管理性、自制力的前額葉就會受到影響,即使試圖想控制自己,也會因為大腦的限制而沒辦法專心。 所以對於精神科醫師來說,想幫助ADHD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帶他去運動。

  5. 2018年8月20日 · 在網路上有一位署名小樹的網友,曾經撰文自敘自己確診是ADHD病患,從小被同學稱為瘋子,神經病,還因為敢公開嗆學校老師與教官,甚至被補習班老師公開請出教室,還被不認識的同學誇讚吹捧「好屌」。 而高中時曾經考過全校倒數第二名,也曾考過全校第一名。 結果後來小樹發現自己的理解力遠遠超過同儕,長官唸公文才唸到第一段,他就看完全篇了,一篇3000字的文章,他只要花半個小時就可以打完,有一次因為打字速度太快,還被臉書懷疑成是機器人。 更特別的是,他還會在一些事情上表現高度的專注力,甚至可以12小時不吃不喝,就只為了專門研究一樣東西。 最後經過查詢,他才確認自己是所謂的「AD/GT」,也就是ADHD的資優生。 雙重特殊學生(AD/GT)有哪些特質?

  6. 2023年10月3日 · 過去,她曾是清華大學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也是硼中子捕獲癌症治療生物技術實驗室教授,直到 2015 年退休聘為硼中子捕獲治療研發顧問。 現在的她依然像退休前一樣,常常到學校指導學生,協助 THOR-BNCT 臨床治療的執行。 在病人 BNCT 治療時,清大研究用反應器的會議室、治療室,總能看到她的身影。 周教授提到,清華大學擁有全台唯一的研究用反應器,1992 年時清大反應器組主管開執中教授想要把這個反應器轉型作為醫療用途,於是籌組研究團隊。 當時周教授剛到中心不久,就把與各醫院聯繫的任務交給她,於是周教授積極的與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聯繫,同時製作宣傳海報,海報內容就是傳達台灣 BNCT 研究啟動的里程碑。

    • 談感覺統合障礙,什麼是「觸覺防禦敏感」?
    • 「觸覺」多重要?是孩子建立關係跟反應關鍵
    • 「觸覺」系統失調,影響孩子發展、學習
    • 專家說:訓練感覺統合力在家也能練

    職能治療師菇菇老師表示,當孩子不願意玩沙玩黏土、不喜歡踩到草皮,或對於他人碰觸生氣、對某些布料服飾無法接受、對於衣服標籤感到厭惡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常見的感覺統合障礙的「觸覺防禦敏感」狀況。 所謂的「感覺統合」,指的是身體接受自身與環境中的感覺刺激後,經由大腦統整、分析,產生適當的行為與環境有效的互動。而「前庭覺、本體覺、觸覺」為感覺統合中的三大感覺系統。

    其中,「觸覺」是人體最重要、最基本,也是影響力最強大的感官系統。因為皮膚遍布全身,經由這個接收器,能密切的感受這世界。孩童透過碰觸與環境互動、得以出現不同反應,並與人建立依附關係,還影響情緒發展等。 嬰兒時期,孩子只要拿到東西就往嘴巴裡塞,是因為他要透過口腔觸覺認識世界;此外,透過肢體接觸,如擁抱、拍拍等,與父母發展依附關係,進一步安撫情緒。 良好的觸覺刺激有助於孩子增加情緒穩定度,讓孩子在處理任何事時,都能表現得比較專注。但當孩子對於某些觸覺刺激出現異於同齡孩子的負面反應,且影響到日常生活、人際互動、社會情緒、睡眠、學習等,就必須要注意。 觸覺失調通常會分為兩種:觸覺遲鈍者,通常在學習上較為落後,身體的反應也較緩慢,如跌倒、摔跤、流血,反應卻不太大;觸覺敏感的孩子,通常非常情緒化,愛哭愛鬧...

    菇菇老師指出,臨床上,越來越多家長發現,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敏感。「這與現今家長對於孩子較為保護所致!例如,寶貝小時候就習慣穿襪,很少脫襪光腳感受這世界,因此,一接觸到特殊事物,難免無法接受。」 有些父母較少讓孩子接觸黏土、史萊姆這種黏黏糊糊的東西,也會讓孩子在第一次接觸時,產生抗拒的心;再來是嬰幼兒的衣物通常沒有標籤、材質柔軟,當孩子長大後遇到標籤跟特殊材質,甚至會哭鬧催促家長剪標或換掉。

    如何減緩孩子的敏感問題呢?菇菇老師建議,可以藉由觸覺減敏按摩,幫助孩子改善敏感問題。他說:「家長常會看到職能治療師拿著觸覺刷,刷著孩子的手、腳、背,就是觸覺減敏按摩。」 透過觸覺刷,讓孩子對觸覺刺激的反應能夠逐步的正常化,進而改善孩子在人際互動、認知學習及情緒管控能力。「觸覺刷非一般的刷子,是一種特別的刷子,當用力刷過皮膚時不會造成痕跡跟呵癢,卻可以提供壓力性的觸摸。」 如果家長想在家替孩子進行觸覺減敏按摩,但卻沒有觸覺刷,可改用家中就有的沐浴球、沐浴海綿、沐浴刷來替代,也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現在,就跟著菇菇老師一起學習觸覺減敏按摩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