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在【醫食同源】的理論上,養生茶品依體質使用,適用於一般體質,能帶給您健康的身體,這也是中醫預防醫學的貢獻,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依照下列您出現的個人症狀,平常準備一些中藥材,當需要時,在家或公司,就可以迅速泡一杯,相信能減緩您的症狀,也提高一些生活品質。 1.【花旗枸棗茶】補氣補虛. 材 料:花旗蔘(人蔘)6公克、枸杞10公克、紅棗5枚、水1000 ml 。 作 法:材料放入保溫壺中,加500西西熱開水,沖泡蓋燜20分鐘,當茶飲用(可連續沖泡3次),早、中、晚溫服。 (花旗蔘、枸杞、紅棗可食)。 服用天數:每日1劑,7日為1療程。 滋補功效:補氣、溫補的強壯方。 適 用:氣血虛弱、手腳冰冷、虛冷寒症體質。 服用注意事項:1.一般體質皆可飲用。 2. 燥熱體質者宜減量使用飲用。

  2. 外感風寒、胃腸不適、消化不良、吐瀉、食滯、中暑、不服水土。. (6) 參考連結:. 【藿香正氣散】-衛生署中醫藥資訊網. (7)備註:. 本方以因四時感冒,或感嵐瘴不正之氣,而外有惡寒、發熱、頭痛等表證;及內有痰濕中阻,脾胃運化失常,以致胸膈滿悶,心腹 ...

  3. 鼻過敏中醫病因. 突然和反覆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等為特徵的一種常見多發性鼻病。 又稱鼽嚏。 相當於西醫的過敏性鼻炎。 鼻鼽最早見於《素問‧脈解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金代《河間醫學六書》中說:“鼽者,鼻出清涕也。 ”對鼻鼽的病因,明代《證治要訣》說:“清涕者,腦冷肺寒所致。 鼻鼽的原因主要是:肺氣虛弱,衛表不固,風寒乘虛而入;犯及鼻竅,邪正相搏,肺氣不得通調,津液停聚,鼻竅壅塞,遂致噴嚏流清涕。 此外,脾虛則脾氣不能輸佈於肺,肺氣也虛,而肺氣之根在腎,腎虛則攝納無權,氣不歸元,風邪得以內侵。 鼻鼽常突然發作,先感鼻腔發癢、酸脹不適,繼則噴嚏頻作,鼻塞流清涕、質稀量多,嗅覺暫時減退。

  4. 443【十六味流氣飲】. 十七、癰瘍劑.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益氣養血,清熱解毒。. Dr.Yang複方科學中藥. 十六味流氣飲. (1) 出典:. 萬病回春. (2)類別:.

  5. 紫蘇梗專於理氣。 主治 : 傷風頭痛,發熱,胸腹脹滿,咳嗽,氣喘,胎氣不和,乳癰腫痛,金瘡出血,食蟹中毒。 參考連結: 【紫蘇葉】-衛生署中醫藥資訊網 <另外跳出視窗> Dr. Yang小語: 一身之氣,皆隨四時五運六氣興衰而無相反也。 出處:(金﹒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熱類》) 五運六氣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以人與天地相應觀為指導,研究氣象變化規律及氣象變化與生物關系的一種學說。 人身之氣隨四時五運六氣的興衰變化而變化,而五運六氣的太過和不及又是引起反常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反常的氣候變化必然會影響人體氣血的運行和臟腑功能的活動。 故凡養生治病,必以人身之氣適應四時五運六氣為首務。 PS: 「本藥物圖片文字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6. --------------------------------------------------------------------------- 十二、收澀藥. 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臨床上可分為四類: 1.固表歛汗 --常用藥物如:浮小麥 。 2.澀精止遺- 常用藥物如:山茱萸,芡實,覆盆子,烏賊骨等。 3.歛肺止咳 -藥物如:五味子。 4.澀腸固脫 --藥如:赤石脂,肉豆蔻。 常見【收澀藥 】如下: PS :「本藥物表格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016.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7. (6) 參考連結: 【胃苓湯】-衛生署中醫藥資訊網 (7)備註: 本方為平胃散與五苓散合方用於平素有水毒,因傷食或中暑濕 而下利者。其下利,為不消化食物與水樣便,並會伴有腹脹、 腹痛、口渴、浮腫、尿利減少、等症狀。本證,以在夏秋兩季, 發生較多。一般,脈證俱實。 方中蒼朮、厚朴、陳皮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