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4日 · 時間:2024-04-04 15:35.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江昭倫. 花蓮發生強震,蘇花公路中斷,為協助震災疏運,貨船「台北快輪」3日晚間就先抵達蘇澳港,4日上午載運60輛自小客車與3輛大貨車前往花蓮。. (圖:中央社) 蘇花公路因為花蓮強震而斷裂,交通部 ...

  2. 2021年10月21日 · 台灣港務公司今天 (21日)攜手東立物流公司簽署台北港智慧車輛產業園區投資計畫未來東立將以台北港南碼頭近60公頃的園區為腹地打造亞洲第一個5G自駕車及電動車加值運轉整合應用的場域預估2025年啟用後可望每年為台北港帶來新台幣1,270億元以上的產值並創造600個以上的就業機會。 「台北港智慧車輛產業園區簽署儀式21日在交通部常務次長祁文中及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見證下由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總經理高傳凱及東立物流公司董事長洪辰冬完成簽約未來台北港南碼頭大約59.65公頃的園區包含2座汽車船碼頭將結合5G及車聯網打造低碳永續的智慧移動產業為台北港開港以來規模最大的招商案。 祁文中除了感謝東立物流的睿智以及台灣港務公司的遠見,也肯定這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3. 2024年4月30日 · 新質生產力. 時間:2024-04-30 08:53.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微型電動車廠「知豆」。 (圖:取自知豆官網)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汽車產能過剩,然而官方仍持續透過政策鼓勵生產,藉此促進經濟成長。 在「新質生產力」的號召下,中國汽車產大於銷的情形持續蔓延,從中國到世界,全球性供過於求的局面加劇。 華爾街日報報導,2019年,由於中國削減對微型電動汽車的補貼,中國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汽車廠商「知豆」因銷量一落千丈而破產。 然而數年後,知豆卻在中國電動車市場進入紅海時「起死回生」,並在4月發布了全新微型電動車車款,售價約4400美元(約新台幣17.8萬元)。 「知豆」復活的背後,是中國政府支持的基金和數十家投資公司的投資。

  4. 2024年4月3日 · 花東交通. 0403地震. 時間:2024-04-03 12:43.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吳琍君. 交通部長王國材。 (資料照/吳琍君 攝) 花蓮今天 (3日)上午發生繼921以來、近25年的最大強震,導致多處交通受阻,適逢清明節連續假期即將展開,交通部長王國材受訪時坦言,由於花東地區鐵、公路全斷,加上現在餘震不斷,無法進駐搶修,因此只能啟動海運接駁,而且預估未來一段時間都只能仰賴海運疏運! #央廣記者吳琍君採訪報導#,

  5. 2024年5月17日 · 《日經亞洲》 報導,在與美國緊張關係不斷升級的情況下,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正希望建立一個具有競爭力與能夠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因此,中國正敦促中國頂級汽車製造商,到2025年必須採購在地晶片達1/4。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要求中國上汽集團、比亞迪、東風汽車、廣汽汽車和一汽集團等大型汽車製造商,到明年 (2025年)須將汽車相關晶片的本地採購比例提高到20%或25%,最終目標是讓所有的中國國產晶片都能夠用在汽車上。 報導指出,中國每年銷售超過3000萬輛汽車,約佔全球汽車銷售量的1/3,但目前本土汽車晶片供應量僅佔10%左右。 每輛要1/4國產晶片、總採購額也要1/4.

  6. 2024年4月24日 · 國際能源總署(IEA)23日發布報告指出,去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成長35%至空前新高1400萬輛,在全球汽車銷售占比增4個百分點至18%;今年銷量估將達1700萬輛,占比升至20%。. 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在聲明中表示:「全球 ...

  7. 2024年5月1日 · 中國近期高分貝否認歐美指控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不過江蘇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近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前20家乘用車企業產能合計約3,500萬輛占總量約7成整體平均產能利用率卻低於50%。 這份官方報告說,產能利用率在80%到85%之間被認為是比較健康和可持續的水準,而高於60%能保證企業能基本正常運轉,當產能利用率低於60%時,就意味著「嚴重的產能過剩」。 江蘇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4月26日發布「我國汽車產能現狀及其成因分析」報告。 報告引述中國汽車產業訊息服務平台「蓋世汽車」數據指出,2023年中國乘用車整體產能布局近5,500萬輛,而生產大約為2,600萬輛,整體的產能利用率不足50%。 自2019年乘用車產能利用率跌破50%,此後一直在50%以下徘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