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6日 · 聚界提供. 1394期. 2023-09-06 14:11. +A -A. 加入收藏. 正規劃在台南設立全球第4個研發據點,這家公司要透過產學合作方式,串聯台灣相關領域,組成核融合供應鏈體系。 在全球邁向 碳中和 的趨勢下,核融合被視為人類能源的終極解方,近年來國際間陸續傳出技術突破、資金湧入的消息,而台灣也沒有缺席。 2015年,國內創投業者中經合集團相中美國的核融合新創團隊Alpha Ring,透過旗下八號基金出手投資。 八號基金背後的主要股東成員,包含台灣矽谷科技基金(台矽基金),這是在桃園市長張善政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期間所成立,號召行政院科發基金與國發基金各出資一半,旨在強化台灣與矽谷之間的技術及產業連結,希望能藉此引進美國矽谷最新的技術與觀念,助力台灣技術與產業創新。

  2. 2023年7月19日 · 國際總經. 2023-07-19 09:42. +A -A. 加入收藏. 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週一(7/17)下午搭專機抵台,她並未受訪,僅微笑揮手打招呼隨即搭車離開。 陽明交通大學下午表示,頒授蘇姿丰名譽博士學位典禮將改至7月20日舉行。 外界對於這位「台南女兒」充滿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環境,造就出現在的「半導體女王」? 蘇姿丰學霸之路又是如何養成?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一篇獨家專訪,讓大家得以一窺蘇姿丰的成長歷程與家庭教育。 5歲背九九乘法表、10歲拆解模型車. 「每科成績必須拿全A」 出生於台灣台南的蘇姿丰,在2歲時隨全家移民美國,她接受 《紐約時報》 專訪時,談起早年的經歷,「我父母是典型的亞洲父母,極度注重教育。

  3. 2022年8月17日 · 這兩個新的執行長到底是誰? 這樁人事案又將如何牽動未來的和碩? 也許,先了解這兩位新任執行長,就能嗅出其他問題的端倪。 站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中)身旁的,分別為和碩第一任執行長程建中(左),以及剛卸任的第二任執行長廖賜政(右)。 (圖/攝影組) 鄧國彥、鄭光志. 一路追隨童子賢至今. 和碩這兩位新執行長,一位叫 鄧國彥 ,另一位叫鄭光志,兩人都是從老華碩時代、也就是雙碩未分家前,就一路追隨童子賢。 如果合併他們在華碩的年資,前者年資達27年,後者更達29年。 鄧國彥先前是和碩第五事業處、內部簡稱BU5的總經理,這個部門的產品是筆電、桌機與消費性電子,對應的最大客戶就是微軟(Microsoft)。

  4. 2000年8月3日 · 2000-08-03 20:16. +A -A. 加入收藏. 在九 年代,台灣以代工為主的產業蓬勃發展的年代,華碩創造了十年傳奇,寫下台灣電子業最燦爛的一頁,如今短短十年,華碩的股本從創業時期的三千萬元,到今年增資達一五六.七一億元,足足成長了五二一倍,更驚人的是,華碩創業十年創造的驚人成長史,隨著每年營收與盈餘成長,在每年大配股中,股價仍屹立不搖,若以七月十四日的收盤價來算,華碩市值達四千億元,除了兩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與聯電外,華碩的成就無人可及。

  5. 2023年3月1日 · 同學搶進聯發科 她卻研究夕陽產業 不甩學長狠潑冷水 棄微軟千萬年薪 成台大資工最年輕副教授 - 今周刊. 張如嫻. 職場. 攝影/ 吳東岳. 1367期. 2023-03-01 11:45. +A -A. 加入收藏. 穿著粉色襯衫搭配黑色短裙、白色短靴,陳縕儂踏進研究室,就興奮地介紹起室內的各種設備。 她的身高只有一五三公分,聲音卻十分宏亮。 北一女數理資優班、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碩士班畢業,還拿到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電腦科學碩、博士學位;二 一六年,二十九歲的 陳縕儂 就進入台大任教,今年剛滿三十六歲的她,是台大資工系最年輕的副教授,還得過最佳論文、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等近十項獎。

  6. 2023年4月19日 · 一門原本愈做愈賠的生意,如何轉變成公司成長基石? 今年3月, 佐臻 公告了2022年全年財報,以每股盈餘2.08元的成績,正式終結連續5年的虧損。 轉盈的關鍵,是無線模組銷售穩定的基礎下,布局10年的AR眼鏡事業,2020年起虧損逐年收斂。 佐臻董事長梁文隆坦言,該事業投入頭7年、逾5億元投資打水漂的教訓,讓公司打掉重練這門生意,確立了今日反轉向上的基礎。 2013年,佐臻以台廠的先行者之姿,投入 AR眼鏡 產品的研發,隔年,成立上海分公司,並受到多家陸商的邀請,共同成立「中國智能眼鏡產業聯盟」,在該聯盟號召下,一時之間,聯想、華為、中國移動,紛紛找上佐臻代工,「那時我們以為AR應該要起來了,結果卻……過度樂觀。 」梁文隆說。 錯在「太樂觀」 痛心退出中國.

  7. 2023年4月6日 · 「這座山,我們爬了二十年。 」睿生董事長、同時也是群創總經理的楊柱祥,一語道破公司投入X光產業超過七千天的耕耘,就是取得龍頭地位的第一個祕訣。 二 一年,群創前身奇美電,對IBM發動併購,拿下對方的日本野洲廠。 在併購進入交割前,當年還是奇美產品經理的楊柱祥,與一群同事前往日本,清點該廠的設備與產線,意外發現該廠的工程師,正在實驗室裡將面板技術,改造成接收X光訊號的數位感測器,如果成功,就能將X光「數位相機化」,不再仰賴底片。 面板技術轉做醫材. 量少、良率低也不改初心. 他回台後,奇美內部一一盤點野洲廠資產,將沒有競爭力的產品砍掉,輪到X光感測器時,團隊開始猶豫是否要留下這個仍在開發、不知道會不會成功的產品。 這個議案,後來被呈到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面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