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15日 · 台中榮總內科不胸腔內科主任張基晟說追蹤131名單一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超過60個月的患者發現他們有個很明顯的差別就是體能特別好」。 「我們把體能的等級分成6等,0級是最好的,5級是死亡,發現在0~1級的時候,比2~3級的人,使用標靶產生抗藥性的 ...

    • 次世代基因檢測對症下藥提升治療成效!一次就能驗50種以上基因
    • 肺癌與特定的基因突變有關!
    • 醫師建議:三大族群一定要做次世代基因檢測
    • 基因定序不可怕!透過次世代基因檢測-低侵入性方式

    20 年前若被確診肺癌,平均治療後存活時間約一年,隨著治療策略進步,如今確診後平均存活時間已達 4-5 年、甚至也有 10 年以上,亞東紀念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張晟瑜表示:「肺癌治療時講求精準醫療,靠良好的檢測平台、生物標記,來擬定治療計畫。」 因此治療上最大的瓶頸就是如何利用較不侵入性的檢測方式,找到準確的生物標記,過往每一次檢測就需要耗掉一些檢體,但以肺癌而言至少有 30-40 種突變基因,可能會面臨檢體不夠用、或是無法檢測到比較少見的突變。如今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NGS)就能解決此問題,一次可以檢測 50-200 種不同的基因。

    為什麼要釐清基因突變如此重要?張晟瑜解釋:「基因會提供足夠的治療資訊,讓醫師針對變異目標給予標靶治療,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舉例來說,國際文獻期刊指出在帶有 EGFR 基因突變患者用標靶治療比化學治療效果好非常多,標靶不僅療效極佳副作用也較少。但若沒有 EGFR 基因突變,表示對 EGFR 標靶治療沒有效果。 醫學界已知肺癌與特定的基因突變有關,也根據特定基因突變研發相關的標靶藥物,國內已經有五種肺癌標靶藥物健保有給付,陸續針對 ALK、ROS1、BRAF 的藥物也都慢慢在發展,民眾只要做過基因檢測以後可以去申請,張晟瑜也坦言:「研究上看到用標靶藥物跟化學藥物治療在生存時間確實有差,如果釐清基因定序後在治療上就會有比較好的方向。」

    此外,每一位患者突變基因可能不只一種,也會因為其他突變產生「抗藥性」,臨床醫師從基因密碼中不只得到治療的策略,也能預估未來藥物平均可以吃多久,針對個案進行完整的治療策略及方針,張晟瑜也建議以下族群一定要進行次世代基因檢測: 1. 年輕患者:這類病患容易有少見的基因突變,若能吃標靶藥治療效果比化療藥成果還要好 2. 檢體取得不易者:若檢體只夠進行一次檢測,利用次世代基因檢測下對於日後治療更有幫助,若組織檢體不足,也應該考慮使用液態切片檢測來進行 3. 有醫療保險者:有些保險公司可以負責部分檢測費用,讓患者減輕經濟壓力

    但不少患者聽到基因檢測會感到害怕,因為目前臨床會仍以侵入性組織切片作為檢體採檢方式,但卻可能會發生檢體不足的問題,因而需要重複多次採檢。這對於患者來說,除了要再次承受採檢的風險及疼痛以外,也備感挫折。所幸,現在次世代基因定序檢體,採用「抽血」的低侵入性次世代基因檢測方式,對於身體狀況較不佳的患者,不需要因為基因檢測額外造成身體負擔,不過抽血較容易遇到偽陰性問題,還是需要由專業醫師的評估。 另外,若患者恰好有腹水、胸水、腦脊髓液等體液,更可以透過低侵入性次世代基因檢測方式來採檢,這些體液與組織相當,又比血液靈敏度更高。因此,醫師會依患者當下狀況,評估挑選最適當的檢體採檢方式。 做了基因檢測後,除了一開始即精準治療對症下藥以外,當疾病復發時也需要基因檢測來幫忙,檢視是否因為新的基因突變產生就可以...

  2. 2022年2月7日 · 張晟瑜醫師說:「台灣肺癌已經有五種標靶藥物健保有給付患者只要做過基因檢測就可以申請。 過去常擔心患者組織檢體不易取得或不足,無法做到全面的基因檢測,但目前已可透過液態切片的方式 (血液胸水腹水腦脊髓液),同樣使用次世代基因檢測NGS就能解決此困擾不管使用病理組織或是體液檢測的方式一次檢測出 50-200 個不同基因,臨床醫師可以依據每一位患者帶有的基因進行解讀,安排最適當的治療策略。 雖然治療肺癌過程漫長,但隨著醫療進步,肺癌的存活時間比起20年前大幅提升,Zoe 自己也分享:「好在一開始有做基因檢測,不然也不會知道針對基因突變可以對症下藥,對我而言標靶藥物效果很好。 基因檢測也用於治療追蹤! 延續肺癌存活期.

  3. 2024年3月6日 · 知名歌手丁噹日前分享自己健康檢查時檢查出卵巢息肉」,爾後發現一項指數已是危險等級若再晚一步恐怕就是子宮頸癌不過當時丁噹已立即受手術處理切除息肉目前已無大礙只需持續追蹤即可。 CA-125 可以檢測哪些癌症或疾病? 什麼是息肉?

  4. 2020年8月26日 · CAR-T 是什麼? 三總行政副院長:強化後的免疫細胞. 三總行政副院長、執行官何景良上校說,T 細胞是人體內負責毒殺外來感染、癌細胞的主要免疫細胞,但癌細胞會透過各種方式來逃避 T 細胞的追殺。 而 CAR-T 細胞治療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從病人的血液中分離出 T 細胞,在實驗室裡進行基因改造,讓 T 細胞變得更強,達到殺死癌細胞的效果。 而改造後的 T 細胞,上面會「嵌合」一種特異抗原受體,稱為嵌合抗原受體(CAR),能專一精準辨識癌細胞的 CD19 陽性抗原並加以毒殺。 CAR-T 治療流程. 從病人的血液中將白血球分離. 恆溫運送到基因實驗室. 分離白血球中的 T 細胞. 進行基因工程改造,將 T 細胞上「嵌合」一種特異抗原受體,稱為嵌合抗原受體(CAR)

  5. 2019年10月7日 · 步驟一: 察覺到自己「好像快要發作了」。 步驟二: 做一個跟tics相反的動作,或是合理的聲音。 王明鈺說,其實這個概念不難,但是需要練習。 妥瑞的孩子在發作之前,有80~90%都會感覺自己好像快要發作了 ,而且也可以知道大概會做什麼動作、發出什麼聲音,就可以先有一個「心理準備」。 比如說,感覺到自己要甩頭了,那就把頭轉向另一邊、動動脖子;感覺到自己要清喉嚨了,就吞口水、深呼吸;感覺到自己要眨眼了,就把眼睛睜大。 如果感覺自己要發出「啊」,或是「嘶嘶嘶」的聲音,也可以先無聲的、長長的吐氣,讓聲帶輕微的震動,取代接下來的發聲。 「就像是腳癢的時候,如果不抓癢,改成甩腳,或是用拍的,也可以讓癢的感覺沒那麼強烈。 做這些動作,也是讓想做tics的感覺可以減緩。 」王明鈺說。

  6. 2019年10月5日 · 多醣體是大家熟知能增強免疫力,甚至防癌抗癌的「好物」,但其實多醣體就是一種「碳水化合物」的分子組成,能防癌抗癌的成分只是其中幾種,必須認清楚,才不會吃了很多,卻沒有太多效果。 多醣體的好處. 多醣體聽起來好像是什麼非常厲害的物質,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碳水化合物」的復合型態。 其實蔬菜中的纖維質就算是一種多醣體,所以五穀雜糧、蔬菜水果中,天生就含有豐富的多醣體。 但一般所說的能增強免疫力的「多醣體」,其實是指「真菌類的細胞壁」。 可以調解身體的免疫系統,幫助免疫細胞增加活性,像是T細胞、樹突細胞、NK細胞等;而這些細胞也正是能幫我們早期發現癌細胞(防癌)、對抗癌症(抗癌)的重要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