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7日 · 重現學者登輝──從七 年代的英語著作,回顧戰後台灣經濟發展. 近百歲過世的李登輝,有著多重的身分──他是結束蔣家政權的新一代總統、農業學家,也曾經是國際知名的發展經濟學家。. 圖為1983年8月24日,時任台灣省政府主席的李登輝和他的妻子曾文惠 ...

  2. 2021年9月16日 · 覬覦台灣物資和戰略地位,藉由出兵來緩解內政壓力都是促成日本出兵的原因,而由於李仙得在1872年被聘為日本外務省顧問,他的「征台論」強化了日本出兵台灣的決心,讓他被視為是牡丹社事件的關鍵人物。 1974年,吳密察進入台灣大學歷史系就讀,結識來自美國的同學費德廉,兩位同窗好友一起投入台灣史研究。 費德廉最早研究的對象是 楊逵 等日據時代作家,至於吳密察則是投入台灣民主國、牡丹社等主題,由於兩人的主題大量仰賴日文文獻,課餘一起泡圖書館,翻閱日文文獻就成了兩位大學時的共同回憶。

  3. 2020年7月14日 · 當「溯源斷根」遇上扭曲的績效制度. 有績效、沒成效?. 緝毒政策為何變成刑警和施用者的夢魘. 2020年6月15日,台灣的刑事警察在記者會上展示破獲的毒品。. (攝影/REUTERS/Ann Wang/達志影像). 反毒之於警察,向來是重中之重。. 然而在2018年警政署所 ...

    • 李聖經1
    • 李聖經2
    • 李聖經3
    • 李聖經4
    • 李聖經5
  4. 2024年4月14日 · 李明哲事件是第一次有台灣人在中國因「顛覆國家政權罪」被捕入獄;從他的消失、被捕、拘禁、救援、受審到被迫認罪、入監服刑,以及妻子李凈瑜爭取探監、國際NGO發起寫信等過程,掀起一連串的政治波瀾。

  5. 登報道歉,有意義嗎?. 所謂的「以判決命加害人公開道歉」,就是實務上常見的登報道歉。. 誠如大法官許宗力在釋字第656號解釋中所說的:「名譽乃人之第二生命,不法侵害他人名譽者,向被害人道歉,天經地義,且大街罵人者,亦絕無僅於小巷道歉之理 ...

  6. 巴特是同來自瑞士的新教大神學家,昆從天主教角度與巴特對話,這本論文已經可以見到他後來推動不同宗教理念之間的交流共存與互相理解精神,其研究也獲得巴特本人肯定。 在取得神學博士學位後,他走入學術界,1960年接下杜賓根大學神學教席。 在他推薦下,後來成為本篤十六世教宗的拉欽格(Joseph Aloisius Ratzinger)於1966年也到杜賓根任教。 昆把杜賓根打造為當代的德國天主教神學重鎮,然而,他卻因為批判教廷的「教宗無誤」(Infallibilitas/Unfehlbarkeit)原則,而被若望・保祿二世剝奪授予培訓神職人員的教授資格(Missio canonica)(想了解更多可見:〈 惹惱教宗卻備受尊敬的批判者──悼德國樞機主教雷曼 〉一文)。

  7. 李文亮為此承擔了後果 被醫院監察科約談,並於1月3日被叫到住地轄區的派出所簽署了「訓誡書」。與李文亮相似的還有其他7人,他們因為「造謠」被武漢警方公開通報查處,此消息還上了央視新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