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30日 · 類風濕性關節炎 (RA)是身體免疫系統的警報,免疫系統主動攻擊身體的關節組織,造成發炎反應,引起關節的疼痛、變形,甚至無法再使用。 雖然別人看不出什麼異狀,容易以為「只不過是個關節痛」,但對患者來說簡直是人生酷刑,連生活都難以自理。 不過現在已經有不少針對免疫系統的藥物不只能幫助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還能改善關節變形的問題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蔡秉翰說近年來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許多突破性的治療像是皮下或靜脈注射的生物製劑最近更是有新的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上市這些藥物藥效作用比較快速且也比傳統型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有效副作用也大幅降低。 不過由於價格昂貴,目前使用前皆需向健保專案事前申請。

  2. 2020年8月9日 · 神經科醫師:2 種自我檢測找出對症下藥方法. 日期:2020 年 8 月 9 日 作者: 盧映慈. 腦部是掌管人體思考、活動的最重要器官,一旦腦部受損,可能連講話、走路的能力都沒有。. 但平常大家常常提到都是「大腦」為主,卻容易忽略小腦的重要性。. 高雄 ...

  3. 2022年11月30日 · 腦下垂體大小僅1立方公分,是位於人體頭顱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因與下視丘連節,掌管了內分泌荷爾蒙的合成和分泌,如人體的生長、乳汁分泌及尿液形成,一旦出現差錯,往往需要會診多科醫師,不易立即獲得診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榮興指出,腦下垂體位於頭顱中正心,其大小約1.2×0.9×0.6公分,重約0.6公克,約莫一元硬幣大小,是人體的「內分泌中樞」並控制全身上下高達7種荷爾蒙激素,影響人體多種功能。 腦下垂體瘤多屬良性腫瘤. 腦下垂體可以分為「前葉」與「後葉」,陳榮興指出,「絕大多數的腦下垂體腫瘤位於前葉,且多屬於良性腫瘤。 」但因為腦下垂體位於頭顱正中心的蝶鞍部及視神經交叉下方,位置空間小,一旦長出腫瘤就容易出現壓迫性症狀。

  4. 2019年11月15日 · 11月17日是世界肺癌日,而肺癌一直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一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發現時多半已經是晚期,但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卻平均1年就產生抗藥性。 但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發布研究,發現只要符合幾項條件,就很有機會可以治療超過5年卻不會有抗藥性。 標靶藥物的使用.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表示,肺癌患者有6成帶有EGFR基因突變,所以對於標靶藥物的反應效果很好,如果不能切除,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是很好的選擇。 但對於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單一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像是艾瑞莎(Iressa)、得舒緩(Tarceva)之後,平均1年就產生抗藥性,很多人就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下過世。 「如果能提高標靶無抗藥性的使用期限,他們就可以把癌症當慢性病,過著正常的生活。 」王金洲說。

  5. 2020年8月26日 · 三軍總醫院開啟臨床試驗、力拚2025年上市. Posted on 2020 年 8 月 26 日 by 盧映慈. 聽到「癌症」,浮現在腦海的可能是掉髮、臉色蒼白、噁心嘔吐等病弱的軀體,那是因為癌症化療的副作用,不只是讓癌細胞,同時也會讓健康的細胞受到損傷。 但其實越來越多的技術發現,強化自己身體的免疫細胞,利用這種「免疫細胞療法」的方式,其實也可以抗癌成功。 2018 年,台灣通過《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辦法),讓細胞治療變成合法的標準治療,三軍總醫院是率先設立細胞治療中心的幾家醫學中心之一,早在 2018 年就跟宇越生醫合作進行細胞治療的研發,將身體中負責毒殺癌細胞的 T 細胞分離出來,進行強化,藉此讓免疫細胞可以準確的殺死癌細胞。 CAR-T 是什麼?

  6. 2022年11月23日 · 胃食道逆流症狀分兩種. 典型症狀: 胸口灼熱、胃酸逆流。 非典型症狀: 打嗝、吞嚥困難、咳嗽、聲音沙啞、非心因性胸痛、咽喉炎、氣喘等。 胃酸是具有刺激性的酸性物質,接觸到食道黏膜,容易引起慢性發炎。 長期下來會讓食道受傷,出現潰瘍、出血、吞嚥疼痛,甚至會增加食道癌發生風險。 高危險族群-身材圓滾滾者. 胃食道逆流大多數都是吃出來的,看到美食就想滿足口腹之慾,暴飲暴食不僅會延緩胃排空速度,讓胃中的食物更容易逆流而上,過多的熱量攝取,也會導致腹部脂肪囤積過多。 當然瘦子也有機會發生胃食道逆流,只不過這個情況在體重超標者身上更常發現。 肥胖與胃食道逆流有很大的關聯性, 2013 年發表於《Obesity》的研究中,特別找來一群過重和肥胖的受試者,參加包括飲食、運動和行為改變的減重計畫。

  7. 2021年2月17日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顧問醫師蔡文展說,類風溼性關節炎有幾個比較獨特的症狀,像是患者經常會感到全身僵硬,一天至少有一個小時手腳不靈活,甚至會持續一整天;而全身關節除了脊椎之外,都有可能疼痛、發炎,而且通常是對稱性的,例如,左手的手腕關節有症狀,右手也會有症狀。 這跟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不一樣,退化性關節炎通常不會有「對稱性」,所以出現關節對稱性的疼痛,不管是在手或腳,或是以下症狀出現4 個以上,都建議趕緊到風濕免疫科就醫。 晨起關節僵硬,而且僵硬感超過 1 小時以上。 3 個或以上關節發炎,且持續 6 週以上。 手指關節發炎,且持續 6 週以上。 對稱性關節發炎,且持續 6 週以上。 在身體特定部位可摸到皮下結節(類風濕結節)。 血清類風濕因子(一種自體抗體)呈陽性反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