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台灣IN時刻! 2020東京奧運經典回顧. 2020東京奧運受到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威脅下,主辦國日本頂住重重壓力於2021年7月23日晚間開幕,延遲一年的運動盛會,沒了觀眾掌聲與歡呼、多了病毒環伺,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運動員為了自己、為了國家,奮力向前、挑戰極限。 台灣代表團68名選手,從開賽第一天「柔道男神」楊勇緯先聲奪人摔出一面銀牌,之後幾乎天天傳出捷報,為仍在抗疫中的台灣人灌注希望,奪牌時刻每人停下手邊工作,台灣幾乎停滯,屏氣凝神看著電視、手機與電腦,等著勝負揭曉。 「舉重女神」郭婞淳與羽球「麟洋配」李洋/王齊麟奪,讓台灣奧運會旗兩度升起,不知讓多少人熱淚盈眶。

  2. 建造世大運林口選手村的瑞助營造是國內前20大營造商之一,也是過去5年屢屢在各類工安獎得名的常勝軍。 2016年,不僅得到公共工程委員會頒發的「金安獎」,同時也獲得台北市「勞動安全獎」5大獎項,甚至,2017年,還榮獲國內《遠見》雜誌頒發的「企業社會責任獎」、《天下》雜誌頒發的「企業公民獎」, 形象 非常良好。 死了一個工地工人後,卻得企業社會責任獎. 但瑞助營造也是違反職安法的累犯,從勞動部 「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雇主)查詢系統」 可查到,過去近4年,有63筆裁罰紀錄,大多違反跟工地安全息息相關的《職業安全衛生法》,尤其是沒有依規定「在2公尺以上開口作業時設置護欄、安全網,防止勞工墜落」。 長期管理疏漏,終於在去(2017)年3月出現遺憾重大職災。

  3. 2020年11月11日 · 2017年底,導演許承傑帶著剛改寫成長片的《孤味》劇本參加金馬創投會議,希望能募得第一筆投資。. 一輪簡報結束,他沒有得到任何資金,反而收到投資人犀利的回饋,「這個劇本很人生劇展,很八點檔,為什麼要拍成電影?. 3年過去,這部耗資4,000萬 ...

  4. 2021年7月22日 · 陳子軒/東京奧運的冷酷異境──只剩人造歡呼和病毒環繞的運動員. 2021年5月9日,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東京奧運的田徑測試賽在新宿區的國立競技場舉行,現場沒有觀眾。.

    • 嚴格要求完美受害者的迷思
    • 何以被害者常常無法逃脫
    • 反覆被施暴與創傷,可能導致嚴重的認知缺陷
    • 來自加害者的施壓和威脅

    我們一方面帶著遺憾的心情,一方面也好奇,為什麼被害者無法選擇合理的應對方式?如果被害者無法提出可接受的「辯解」消除大家的好奇心,我們就會把被害者和犯人看成是同一夥人,或是給予被害人「不聰明、不明智」的評價,默默認為是被害者促發了犯罪行為,並在被害者身上印上烙印。 為什麼我們會以這麼不合理又嚴苛的方式看待被害者呢?這樣的行動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當然,在互相挑釁爭執之後發生的暴力行為與殺人情況也不在少數,但是即使是這樣的情況,最後決定訴諸暴力和殺人的,還是加害者,而非被害者。犯罪是因為犯人決定以特定人物為目標進行犯罪而發生的,例如:暴力行為是因為「犯人產生想打人的念頭,並且判斷可以毆打對方,因此決定打人」而發生的。亦即當打人時,加害人認為即使被報復或受到法律處罰是值得的。唯有加害人發現這會讓自己...

    幾年前發生了公司高層主管對著下屬職員的臉吐口水、丟東西、肆意辱罵等仗勢欺人的惡劣暴力行為,轟動了世界。事件中的加害者主張,犯罪原因是因為婆家管得太嚴格,導致她的衝動控制障礙,因此請求法院從輕發落。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唯獨在惡言相向與暴力行為受到處罰可能性明顯較低,也就是判斷對方是「可以辱罵與毆打的對象」時,該事件加害者的衝動才會無法控制。 那麼,即使被害者充分具有身體、精神方面的能力,為什麼無法擺脫犯人的手掌心,反而不斷遭受犯罪的傷害呢?為了要了解這件事,我們首先要認同一點,那就是人類不僅具有以合理、正確的方式思考的傾向,也同時具有「以不合理且不正確的方式思考」的傾向。合理的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rational emotional behavioral therapy, REBT)創立者阿爾...

    過去5年來,滿14歲以上人口的暴力犯罪被害率為0.37%到0.57%左右,至少與我們擔心的程度相比並不算太高,但成為犯罪被害者的瞬間,被害者的大腦就會將情況理解為「被害的機率為百分之百」,從此在「犯罪隨時都會再度發生」的恐懼之中瑟瑟顫抖。為了應對這種恐懼感,於是進入了長期的警覺狀態,即使事件已經結束了,邊緣系統激活狀態卻難以平息,就算暫時平息下來,只要一有細微的刺激,也會迅速再度活化,啟動生存模式。 這樣會耗盡受害者所有的精神能量,再沒有力氣對現實的要求作出反應。此時的受害者很難集中與維持注意力,所以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失誤,包括健忘、失神、發呆等解離的症狀。不僅如此,只要暴露在與事件類似的情境之中,心理創傷的記憶就會再度活躍,彷彿回到事件當下,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反應。值得慶幸的是,如果沒有特別的...

    不僅如此,即使不是性侵暴力案件,也絕不代表被害者總是能得到應有的尊重,也不代表被害者的說法不會遭到質疑。有位被害者遭到某個突然出現的陌生醉漢強行拖走,被害者反抗之下被醉漢重擊一巴掌倒地,造成牙齒受損。但在裁判過程中,被害者卻被形容成「為了向犯人勒索金錢,被打巴掌後,假裝作秀摔倒在地,結果腳不小心沒踩好,導致牙齒受損」這樣的壞人。犯人坦承自己的確打了被害者巴掌,但主張被害者跌倒的直接原因並非是打巴掌。最終,法院認為此案不構成傷害罪──儘管在遠處的監視錄影有拍到犯人手伸向被害者以及被害者倒下的畫面。 在其他案件中,加害者還曾提出各種反駁,包含互毆、公然侮辱、名譽毀損等情況,反過來控訴受害者。不管這些反駁是不是事實,重點在於,他們知道這是給被害者最有效的威脅,讓被害者在身為被害者的同時,還要在為期...

  5. 11年半的時間裡,3人分別與陌生人關在只有1.368坪大的牢房內,活在隨時可能執行死刑的恐懼當中。 奮力爭取21年,好不容易司法正視了他們的冤屈,判無罪。 但進到刑事補償法庭,法官卻提出質問:如果沒有做,為什麼因為刑求就承認了犯罪? 「就像開庭再審我一次」 即便平反多年,蘇建和還是難以忘記在刑事補償庭內,再次受傷的經驗。 被冤枉的痛苦還沒來得及娓娓道來,就得先面對一連串的拷問,讓他相當不能接受。 「明明是你們誤判,怎麼會一直刁難、羞辱我們? 」蘇建和對法庭發出的疑問,法官沒能回答,卻沒打算就此罷休。 法官再度開口:「你要怎麼把補償拿出來做公益? 頂著一頭招牌白髮,尤伯祥是蘇建和案律師團成員之一,執業超過20年,被媒體封為冤案翻轉人,協助過 江國慶 及 徐自強 等人成功平反。

  6. 虛擬貨幣. 《報導者》9月7日刊登的 〈演戲開戶當人頭、貢獻信用擔風險,線上博弈員工變「洗錢工具」〉 一文從博弈產業觀察洗錢犯罪現象,但「博弈」產業只是洗錢犯罪的一部分,目前台灣的地下市場更多的不是「奕智博」這樣樹大招風的博弈產業,而是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