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知名的跑步運動生物力學專家Dr. Ken Clark,以下圖說明過度而刻意使用推蹬三關節伸展,可能使身體重心向後、向下,反而不利於跑步的循環動作。 從綠色箭頭的上圖,可以知道推進瞬間的力量來自髖屈加膝伸的前側力學效應,力量方向是箭頭由上而下,將下肢髖膝踝三關節與腿的動作延伸到地面。 而地面的反作用力傳導,見紅色箭頭的下圖,力量方向是下而上,由下肢與腿接受地板反作用力的剛性接觸。 當我們非常刻意想要在做出推蹬與三關節伸展,有可能導致身體重心向後與向下,這個刻意再加上過度施力往下,容易為了平衡「身體的反向動作」,出現費力而不順暢的跑步循環動作。

  2. 12 三月, 2020. 在進行跑步訓練和比賽中,經常會有跑者飽受傷病的損傷,於是開始查找各種原因,例如裝備不合適,熱身不充分,伸展不到位,跑姿不標準等等,其實這些 都是造成傷病的因素之一,但是對於大部分人而言, 超負荷運動 往往是造成受傷的關鍵,也是根本原因。 因為的跑步的過程中很多跑者並不了解自己的身體處於什麼狀態,訓練負荷到底有多大,僅僅跟著課表訓練雖然很系統,但是身體的重建與恢復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時間會更久,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更加直觀的數據來看到自己的身體是否處於超負荷的運行中以更加靈活的安排自己的訓練課程。 Garmin手錶的數據欄中 訓練負荷 是評估身體情況的重要指標,訓練負荷是 對你過去7天訓練量的測量結果 。

    • 「以終為始」,你的目標是什麼?
    • 週期化訓練的明確概念
    • 越野跑週期化訓練的邏輯與長跑相似
    • 越野跑的週期化訓練

    著名的美國人類潛能學大師-Stephen Covey提出「以終為始」的概念,先確定目標後,以此心念貫徹、規劃和檢視每一個準備的流程,不忘初衷、不致紊亂,向目標邁進。週期化訓練的課前提要,就是確定目標。 越野跑賽事的變化之多元,從5~10K的VK賽及Cross Country(XC),到330K超長距離跨日賽,由海邊跑到深山再到沙漠….,每種不同類型的賽事準備方向都「差很多」,總之,先例出你的最終目標賽事,才能夠進行到下個階段-週期化訓練的安排。

    週期化訓練之於生活上的比喻就如同蓋房子,無論要蓋日式、美式,我們總有一個目標好讓我們知道要如何開始,也就是上一段以終為始的概念。建築的過程中,所有的工法都是有邏輯、有順序的,順序一旦亂掉,這棟房子就不牢靠,遲早出問題,訓練也是這樣的。透過給予身體不同的刺激(破壞),生理都會有「相對應」的改變,並在恢復後並的更強壯,這就是著名的超補償原則,換個簡單一點的說法就是,我以訓練破壞身體組織後,於適當休息(動/靜態)後,身體將建構一個更強壯的組織來因應下一次的訓練(破壞)。 來,重點畫線,訓練、恢復、相對應。接下來我們來講訓練帶給身體「相對應」的改變,也就是以建築比喻中不同工法所建構出的「結果」。舉三個常見的例子: 長距離有氧、3000m強度以上的間歇跑、肌力訓練。 1. 長距離有氧跑- 能夠增加骨骼...

    同樣是以雙腳前進的耐力運動,越野跑與長跑的週期化邏輯是相似的,差異在於「專項」上的差別,例如環境(土徑、岩石、戈壁、沙漠、森林、溯溪…)、距離(5~330K)、總爬升/下降(Vertical Kilometer, VK爬升賽/ 下坡賽)、裝備(輕裝負重、登山杖)。 提到長跑的週期化訓練模型,知名的有: 線性週期鼻祖-紐西蘭教練Arthur Lydiard、指導許多肯亞馬拉松好手的義大利教練-Renato Canova、漢森(Hanson’s Marathon Method)、丹尼爾博士的跑步方程式(Daniels’ Running Fomula)、 Pete Pfitzinger-Advanced Marathoning等等…,現今許多的馬拉松訓練系統都是以上列的模組作為基礎延伸、變化而成。...

    筆者觀察大多優秀越野跑運動員的訓練週期,會比較像Arthur Lydiard與Renato Canova的模型,我想主要是由於主流越野跑賽事都是超長距離賽事的緣故,因此須著重於專項及目標賽事強度的練習。以下是筆者建議的週期化訓練規劃。 顧名思義,就是要讓運動員在進入大量的專項訓練前,準備好足夠支撐訓練量的「強壯」及「健康」身體。第一要務是確認/評估運動員本身的健康狀況,若是有運動傷害在身,就需要先予以治療及復健訓練(平衡、本體感覺、核心穩定、關節肌肉活動度等等)。這部分可長、可短,是一項結合醫療、物理治療、訓練的專業分工工程。其實,無論進行到什麼週期都有可能在過程中發生運動傷害,在處置上的原則就是專業分工與協調。來吧,我們馬上就進入到準備期的訓練。 在上一段我們提到「強壯」的身體,在這個週期...

  3. 我們所關心的肌力訓練是功能性導向的,越野跑運動對於肌肉、結締組織、骨骼的衝擊相當大且具有不同的方向性,需要更多幫助身體穩定、轉向、平衡的訓練,因此在肌力訓練的規畫方針上還是跟長跑有些不同,這篇文章會完整的介紹、並分享幾種訓練動作給大家參考。 首先,有幾項重要的觀念和前提先讓讀者們了解: 1. 這篇文章討論的肌力訓練內容是以強化越野跑項目的運動能力所規劃的,不會再去深入探討站姿體態等結構性問題、肌肉啟動技術 (Muscle Activation Technique, 例如Redcord)和肌力平衡等問題,不是說這些訓練或問題不重要,這些東西太重要了! 而且非常基礎。 如果我們的站姿體態不平衡 (例如上交叉症候群),再加上負重或是高衝擊的訓練那脊椎一定是會完蛋的。

  4. 新手入門越野指南. 29 四月, 2020. 在現在的局勢下,過於密集的活動,例如路跑,總是讓人卻步和疑慮,隨著天氣轉熱,不妨嘗試看看隨時可以保持社交安全距離的越野跑吧! 越野跑是一項比包容性較強的運動,它不需要你一直以很快的速度跑完全程,甚至並不需要你一直跑下去,對於越野新手來說,更重要的是要好好享受在山野間的樂趣。 比起普通跑步的主要場地——路面/跑道,越野跑則主要圍繞著連綿起伏的山脈/叢林/土路。 在越野跑的過程中,也許你可以看到山頂的雲霧,叢林間各式的植物;聽到林中的鳥叫蜂鳴,溪水潺潺;還可以摸到或乾或濕充滿紋路的樹幹與樹枝。 如果說山水能帶給人無限的幸福感,那越野跑帶給人的則是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

  5. SLASH! 人生 有多廣自己去發現. Leon 有說不完的潛水經,已經從事潛水活動十幾年的他於三年前因健康狀況開始人生有了不同思考:「年紀變大跟工作壓力,導致容易生病,我嘗試過跑步跟騎腳踏車,但還是對潛水最有熱情,所以我決定去考潛水教練的執照。 」潛水不只帶他掌握健康狀態,更讓他走出了自己的第二人生。 在 Leon 的公司,不只他一人對興趣如此狂熱、還拿回一證照。 不只他,身邊也不少同事追求多元生活,公司內有許多社團活動。 「我們公司也有專業跑者、從事其他專業運動的人,大家都會去思考自己想過的生活是什麼。 」 斜槓當道,這是一個必須在工作以外定義自己的的時代。 維持了十幾年的工作有可能不疲乏嗎?

  6. 27 三月, 2020. 圖、文/鄒宏傑. 看完前面對於跑步功率的基本介紹,接著將回到主題,即跑步功率實際運用在 RDP 、 Styrd 上的比較與分析。 【數據比較】 本段會將筆者實際配戴 Stryd 與 RDP 的多次跑步數據進行分析,來看看究竟有何不同或相同之處。 註:此表的加權平均功率數字. 由上表整理可以發現, RDP 所算出的功率數字都是大於 Stryd 提供的,而這個差異約為 40~50W 左右 ( 加權平均為 42W) ,因為跑得快慢會影響功率數字的大小,故在計算差異時,除了絕對差異值之外也計算了比例 (Styrd÷RDP) 約為 80% 左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