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22日 · 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主任相勳,曾引導過許多中小型企業執行策略會議,他將組織遇到的狀況分為 4 種,每種情境都有相對應的工具能突破困境: 商業

  2. 2022年4月26日 · 吳基逞 國立台灣大學商研所博士,現為中山大學企管系特聘教授兼校友服務中心主任。 曾獲頒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以及中山大學傑出教學獎等奬。

  3. 2015年7月13日 · 你或許覺得你在「做管理」,但是這項工作本身其實包含了許多不同性質的活動。 加拿大管理大師亨利‧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在1973年的經典著作《管理工作的本質》(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中,透過觀察5位執行長的實際工作內容,歸納出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的10種角色(managerial role),並且劃分為3個範疇: 一、人際範疇:提供資訊. 企業賦予經理人管理層級的權力與地位,使他的工作內容需要建立好對組織內、外的人際關係。 角色1. 精神領袖(figurehead) 管理者處於公司或部門的最高位階,成為組織的象徵,有義務代表組織參與一些活動和儀式,像是主持剪綵、參加員工婚禮等等。 這些大多與管理工作沒有關係,僅僅是出於社交需要。

  4. 2023年12月25日 · 2023-12-25. 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主任 相勳. fizkes via shutterstock. 企業想追求敏捷而新設業務單位,效率卻變得更糟? 專家:導入 BU 制前先評估 3 要素.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近年來,台灣不少中型企業為了追求組織敏捷,紛紛成立業務單位(BU,business unit)。 可是,許多企業在成立 BU 時,並未為 BU 主管做好充分訓練,也沒有建立 BU 績效考核的機制,反而為企業帶來負面影響。 BU 概念源自於美國大型企業,目的是把企業規模切割成小而精幹的營運單位,加速決策與執行。 然而,許多中小企業其實不適合 BU 架構,因為在企業規模不大時,BU 間反而會產生競爭與內耗。

    • PDCA 意思是?Pdca 誕生年代:美國製衰頹,日本生產興起
    • PDCA 定義、範例
    • PDCA 範例|Pdca 筆記術
    • PDCA 5 種變形,強化既有循環

    1920 年代 美國產品主宰世界市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工業國家受到戰火蹂躪,卻只有北美洲有能力生產、製造商品。因此,在 1920 年起的幾十年間,美國製的產品遍及世界。

    1950 年代 日本崛起的祕密:全面品質管理

    1955 年起,品質好、價格平實的日本產品開始進入美國,威脅北美工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為了重建國家,邀請品質管理大師威廉・戴明(William Deming)到日本授課。戴明傳授全面品質管理十四要點,他認為在產品製造完才「抽樣檢驗」,往往太遲且無效。應該在每個環節都落實檢查、修正,讓產出擁有穩定品質,就無須事後檢驗了。

    1980 年代 PDCA 循環成為重要管理工具

    為了讓組織能管控各個生產環節,戴明將生產流程歸納如圖,而日本人濃縮成計畫(Plan)、執行(Do)、查核(Check)、行動(Act)循環。1980 年代,因為日本產品品質受到各國認可,戴明理論再度受到重視。自此,PDCA 循環成為世人熟知的管理工具。

    PDCA | Plan 計畫:找出問題原因,制定「改善計畫」

    首先, 先盤點自己手上所有的待辦事項,接著思考哪些工作可以捨棄、哪些工作的先後順序可以調換⋯⋯假如沒辦法確實按照計畫完成工作,第一件事要回過頭檢視,自己的計畫是否時間分配不當。以《與成功有約》作者史蒂芬 ‧ 柯維(Stephen Covey)的「重要 ‧ 緊急矩陣」篩選工作為例,先畫出橫軸代表工作的緊急度,縱軸代表工作重要度,再將事情分別放入「重要且緊急」「重要,但非緊急」「非重要,但緊急」以及「非重要、非緊急」4 個象限。

    PDCA | Do 執行:依據計畫,馬上採取行動

    通常,無法依據計畫執行是因為一旦有突發情形,我們會率先處理緊急卻不一定重要的事。但其實 「重要但非緊急」的事,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因為它才能使我們成長、讓組織進步。不過,這些事通常是「應他人要求」,如主管突然交辦的雜事、同事找你發牢騷等,如果能與對方協調溝通,無法照計畫工作的情況就會減少。

    PDCA|Check 查核:檢討計畫與成果,邊執行、邊改善

    使用 PDCA 循環管理時間,最重要的步驟是查核,有了查核,才會知道下一步該如何改進。每天花一點時間回想今天做的事,哪些需要改進、哪些做法值得學習記錄下來。把計畫和已做的事用筆記呈現,將過程與成果視覺化。 《讓自己快速進化的 PDCA 筆記術》裡指出,要讓 PDCA 能順利轉動的原則有二:視覺化、習慣化,「PDCA 筆記術」即是將過程與成果視覺化、養成習慣的方法,筆記製作與心法如下:

    我們常會為自己制定工作計畫,但卻因為個人因素或外力而無法按時完成工作,導致每天都在追趕「死線」,覺得事情永遠做不完。工作無法如期完成,是因為我們常常在制定計畫後,一股腦兒地執行,事後卻沒有針對行為進行分析、檢討。

    研究執行與規畫差距的 PDSA

    戴明認為第三步驟 Check 的英文有「阻礙」之義,在 1993 年將之改為「學習研究」(Study),把此步驟的重點放在「研究規畫與執行間的落差」。靠著不斷自問:我們藉由循環學到了什麼?出了什麼差錯?建立知識體系。

    時時檢視目標的 G-PDCA

    《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指出,在改善、試誤之前,要讓終點明確,才能擁有精確的結果。換句話說,就是在執行 PDCA 之前,不斷問自己:轉動 PDCA 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把明確的目標(Goal)定義出來。

    持續追蹤改善效果的 PDCA+F

    《TOYOTA的PDCA+F》裡強調,豐田(Toyota)成功的祕訣就在於不斷追蹤 PDCA 循環的結果。他們不會因為得到某種改善,就認為「反正已得到成果,就做到這裡吧!」而放慢改善步調;而是會想「終於獲得成果,接下來要努力變得更好」而繼續勤奮改善。 1. 橫向追蹤公司內部成果:將 PDCA 成果從個人擴大到團體,即是將某單位的成果應用在其他單位,讓內涵升級為企業整體的成果。 2. 追蹤其他公司成果:詢問合作廠商或相關公司的負責人「為什麼會成功」,並親自觀察現場,將掌握到的知識添入自己的工作中。 3. 失敗報告:就算 PDCA 執行失敗也要撰寫報告,保存經驗,做為公司的共有知識財。

  5. 2008年11月19日 · MT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大前研一完全解讀】邏輯清楚的創新者.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採訪‧撰文 / 升皓. 我是在去年閱讀大前研一《創新者的思考》這本書,其中提到希望大家用創新挑戰新思維,並且認為「答案不只一個」,我覺得他觀察思考的邏輯很清楚。 大前在書中提到,康柏(Compaq;已被惠普收購)創辦人在PC市場打敗巨人IBM時發現「沒想到IBM這麼容易就被打敗」,並對此做了一個結論:「大企業不是實力強勁的對手。 」這讓我想到我們跟日系品牌競爭的過程。 新品牌絕不按照舊規則. 回想當年,我們以新品牌之姿,投入投影機市場時,各界並不看好。 早期投影機都是日商的天下,因為日本品牌就等於品質保證,所以「遊戲規則是由領導者來訂的」,連帶使得通路商也不想賣我們的產品。

  6. 2023年11月24日 · 臺灣基督教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壽豐分院串連偏鄉醫療資源,在有限資源下內部創業,建構一條龍看診服務,提高花蓮地區失智症就醫率至 84.14%。 國泰投信 2020 年 7 月,推出全台灣首支以 ESG 為主題的 ETF(00878)。 吸引超過百萬人投資、基金規模突破 2000 億元,是全台最多人投資的 ETF 基金。 2022 年,永豐金控稅後淨利達 160 億元,相較 5 年前成長 76%,成長率是同時期、以證券與銀行為經營主體金控的 4 倍;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去年也繳出 10.08% 的成績,為金控業第一。 其他 88 位 MVP 經理人中,成績同樣亮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