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8日 · 有網民在社交平台X形容:『住在父母的房子是免費,因為你已付出靈魂為代價。 逾半Z世代與父母同住. 《商業內幕》、英國《衛報》等外媒整合了部份統計數字,雖然是一鱗一爪,但都足以透露境況... 英國人口普查2023年5月數據顯示,當地與父母同住的成年人,在截至2021年的過去十年間增加62萬人; 美國人口普查局2023年9月發表數據顯示,當地住在父母家中的年輕人比例在過去20年來走高87% ; Pew Research數據指出,截至2021年,近四分一25至34歲美國成年人生活在多代同堂的居所中; 美國租樓平台RentCafe於2023年11月發表的調查亦指出,41%與家人同住的成年Z世代受訪者表示,認為自己會同其他家庭成員一起生活至少兩年。 地產市場飆升. 加劇Z世代住房壓力.

  2. 2023年9月11日 · 18%千禧代認為一生不會擁有住房. 在接受調查的1,340Z世代中,約12%的人認為自己在有生之年不可能擁有住房。 與此同時,在1,973受訪的千禧一代中,有18%的人持相同看法。 近一半的千禧世代受訪者表示,存錢支付首期的能力是擁有住房的障礙,而Z世代的這一比例為33%。 根據世代動力學中心(The Center for Generational Kinetics)的 Z世代狀況報告 ,千禧一代更擔心為住房存錢的問題,這與Z世代在儲蓄方面做得更好的研究發現相一致。 此外,Redfin 4月發表的 報告 亦指,Z世代在買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2022年,30%的美國25歲年輕人擁有自己的房子,略高於千禧一代(28%)和X世代(生於1965至1980年的人)(27%)。

  3. 2020年11月9日 · 據 《三立新聞網》 報道,台灣地政士全聯會副執行長蕭琪琳分享一宗案例,指曾有一70多歲的吳伯,妻子早逝,獨力撫養2子1女,一直按照傳統觀念與長子同住,次子與幼女則早已成家立室而遷出。 由於自己年事已高,吳伯決定在自己尚意識清楚時立下遺囑,將價值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房產留給長子;餘下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財產則給予次子和幼女平分。 可是,當長子得知自己獲房產承繼權後,隨即將「翻臉不認人」,更將吳伯趕出家門,令吳伯只好搬往與次子同住,並更改遺囑由次子承繼5,000萬元新台幣(約1,350萬港元)房產,其餘由長子及幼女平分。 不幸的是,次子得悉更改遺囑後,同樣「認錢不認人」,開始對父親不聞不問,吳伯在傷心欲絕之下,只好投靠幼女。

  4. 2021年3月24日 · 香港樓價貴絕全球,年輕一代難「上車」。有網民與嫲嫲及父親居住在黃大仙公屋,覺得現居地交通方便,故打算透過租置計劃以61萬購入,約300呎的兩一廳單位,因而在討論區發文問網民意見。 【網民為幫母治病負

  5. 2020年3月22日 · 移民台灣4個方法. 環境系畢業後做地產經紀. 年僅23歲的遠非,現於台中任職地產經紀,短短半年已協助十多位港人在台灣當業主,成為港人移民台灣的「買樓專家」。 他讀中五時,因為心知自己不喜歡香港的生活,參加了由學校舉辦的台灣大學考察團後,愛上當地郊外的綠油油風光,18歲決定赴台灣留學。 遠非對氣候變遷、環保議題特別有興趣,故選擇在彰化縣大葉大學修讀環境工程系。 可惜事與願違,環保行業在台灣發展較窄,亦少聘請香港人,故他畢業後一直找不到相關工作,於是決定加入地產行業。 他在去年6月畢業,8月正式上班,至今工作半年,他任職的公司為當地大型房屋仲介集團,甚有名聲。 遠非熱愛台中的大自然,不時到郊區走走,呼吸新鮮空氣。 倡港人來台先租樓生活.

  6. 2024年4月19日 · 分享:. 人生路漫長,當中總會有起伏,今次個案剛剛失去了丈夫,尚餘一歲女兒,為方便父母支援,出租目前尚欠390萬元按揭的自住物業,搬近父母,是否適當做法?. 人生路漫長,當中總會有起伏,今次個案剛剛失去了丈夫,尚餘一歲女兒,為方便 ...

  7. 2021年8月26日 · 房委會宣布,因應疫情對社會經濟造成衝擊,繼去年9月後,今年9月也向公屋租戶提供1個月租金寬免,料有近80萬家庭受惠。 【輪候公屋現金津貼料7月起發放 合資格住戶最多可獲3900元(附申請資格):】 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