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18日 · 《未來無恙》導演賀照緹花了7年,記錄兩位歷經家庭創傷的女孩,期盼大眾多給關注,別讓這些傷痛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一再重演。 (藍祖蔚攝) 專訪 藍祖蔚/劇照 牽猴子提供. 第二位登場的女孩沛穎,臉上瀟灑不在乎的表象下,吶喊著愛我、不要離開我。 (牽猴子提供) 《未來無恙》是一部從生命提煉出來的血淚紀錄片,導演賀照緹花了7年時間,追蹤兩位在10多歲時已備嘗家庭破碎之苦的小女生輝珍與沛穎(都是化名)的生命遭遇,她們曾悲痛,卻不哀傷,她們曾經心碎,卻不絕望。 賀照緹則從原本的旁觀者、追蹤者、凝視者,逐步變成聆聽者、陪伴者、解析者,甚至一度動念想要收養女孩,因為讓女孩不再孤單比紀錄她們更為迫切,而且她們並不是特殊個案,社會上還有許多乏人聞問的小花小草在牆角邊哭泣著。

    • 大師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細部著手、實作訓練成就田野調查
    • 放低姿態採訪調查,竭盡所能完整記錄,保留並發揚傳統工藝
    • 從傳統印刷到數位化,甚至虛擬實境全盤接受,只求忠實呈現給讀者
    • 出版童書一樣厚功,年過古稀最堅持真善美,憂心人的品質

    問:從雕塑到出版,藝專畢業的你最近獲選為總統文化獎得主,你的這一生太傳奇,請分享你的奮鬥心得? 答:首先是我遇到了太多貴人。一九七○年代,我們除了熱情參加東方畫會、五月畫會等,結識了商禽、羅馬、瘂弦、楚戈等詩人,每天跟著這些大哥哥跑,什麼都想試,對現代藝術很有體會;後來又認識了戲劇大師俞大綱,跟著走進戲曲世界,明白了要從古典汲取現代,在現代找尋古典的道理。 後來,遇見了在美國攻讀電影的陳耀圻導演,我雖然愛看電影,只能算是個「小學生」,陳耀圻則是電影文化的「大學生」,每天跟著聽學看,眼界大開。 我先是在陳導的紀錄片《上山》露臉,後來跟著在紀錄片《劉必稼》裡當攝影助手,再隨著陳導進入中影,從美術助理幹起,跟著籌拍節選《水漫金山寺》、《拾玉鐲》、《蝴蝶夢》三齣劇碼的京劇電影《金玉夢》。陳導指定我去...

    問:要記錄傳統工藝,就得在有限時間內和這些工藝師們「博感情」,你採訪「夾纈」工藝時,僅花了四天四夜,你怎麼做到的? 答:工藝就是「人隨物安定、物因人長久」,工藝來自「造物」的次序,行行有學問,每個次序也充滿智慧,《道德經》中的「窪則盈」,就是教我做採訪與田野調查時,態度必須比較「低窪」,相關知識才能匯聚進來,當然,有時我也得沒日沒夜陪著技藝師們喝酒攪和。 一開始我就知道,「摧枯拉朽」都不足以形容傳統文化流失的速度,我只是盡可能整理記錄,希望完整留給後人。幸運的是,有些田野調查引發熱烈迴響,例如那位夾纈藝師原本入不敷出,要收工不幹了,我先下了千條訂單保住生機,再因報導轟動國際,訂單源源不斷,還帶動了當地的觀光產業。 最早,BBC委託我們製作美濃油紙傘專題,就曾吸引一位IBM的老外工程師上門,要...

    問:四十多年來,漢聲累積了這麼多精采內容,一旦雜誌過期或絕版了,知識亦有失傳之虞,是否考量將這些內容數位化,活化資產? 答:很多老朋友如攝影家莊靈等,都曾要我趕快將檔案統統數位化,由於現在員工人數較少,一時還無法動手整理,說起來慚愧。不過,對於出版逐漸數位化,則是樂觀其成,且完全接受,文明演進得力於文具,數位載體就是一種新工具,就要更善於利用科技數位工具。 所謂「依於仁、遊於藝」,工藝師往往到了一定年紀才能臻致大成,要他現場實作示範,體力往往難以負荷,若將工藝大師的技藝寫進程式,讓機器人展示,或用VR(虛擬實境)方式呈現,不也很棒嗎?試想,如果VR技術重現《紅樓夢》場景,帶領讀者走進賈寶玉與林黛玉的世界有多棒?

    問:漢聲出版的兒童刊物陪伴不少台灣孩子長大,當初怎麼決定做兒童刊物? 答: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困境,但要努力別被困住,困住就麻煩了,不想被困住,就要注重文化。當初的想法就是希望小孩能先從認識自我開始,再擴大到台灣、然後全世界。即使製作兒童刊物,我也沒把讀者當成小孩,認真地把他們當成大人一樣看待,所以製作《漢聲小百科》、《中國童話故事》等,也一樣「厚功」。 當然,讀者的支持也很重要,曾有一位小姐問到,她想買下漢聲所有童書,大概要花多少錢?我說大約五、六萬元吧,這位小姐即將結婚,婆婆包給她六萬紅包置辦嫁妝,於是她二話不說就買下所有童書做嫁妝。 問:你剛滿七十五歲,怎麼看待這一生的志業? 答:我不是什麼文化界的能人,甚至連要人都不是,只是當初大膽做點文化工作,希望能結出一點好果。我都七十五歲了,...

  2. 2015年5月28日 ·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網)曾刊載「我是慈濟員工,我說慈濟真相」一文。 對此文,有幾個觀點想要提出: 第一,我相信文中所寫絕對是事實,也不是不承認慈濟對社會的援助與關懷,每次看到慈濟志工在各災區努力付出的身影,也不是不令人感動的。

  3. 2020年3月8日 · 最有意思的是,台灣過去是父系社會,但女神信仰卻相對發達,漢人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向來是認為「男主內、女主外」,但事實上移動的都是女人,「過去女人都是『嫁』到別人家,得移動到他方,媽祖的各種儀式與漢人女子有相似的社會屬性。 」原來許多與媽祖相關的儀式、活動,都是請媽祖離開管理的轄境到外地,尤其媽祖「進香」在台語中常被稱為「返外家」,一如女子出嫁後回娘家作客的用語,「媽祖在祭祀圈與信仰圈的流動,也隱喻著女人的流動,女人從娘家嫁到夫家,從這庄嫁到那庄,媽祖也是一庄過一庄,最後形成信仰的村庄聯盟。 」林美容說,台灣媽祖信仰的盛行,其實正反映著整體社會對女力的認可。

  4. 2020年4月25日 · 曾和霹靂布袋戲、電影《角頭》團隊合作開發手遊的唯數娛樂,一年前推出自創IP開發的女性養成手遊《1930浪漫譚》,讓玩家扮演誤入1930年代的手搖店外送員,為了回到原本的時空,必須修復不小心被玩家破壞的「世界之書」,書的每一頁都承接台灣 ...

    • 曾沛慈1
    • 曾沛慈2
    • 曾沛慈3
    • 曾沛慈4
  5. 2022年9月27日 · 安倍前首相不遺餘力的呼籲,應當讓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安倍前首相在國會上更公開表示,自己已向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提出要讓台灣參與世衛,因為武漢肺炎之故,台灣不應該被世界遺漏,何況台灣是最早通報武漢肺炎的國家。

  6. 2018年8月26日 · 台灣回憶探險團》被中華民國政權利用完的紅葉「少棒」成員. 在中華民國政權官方默許下,以超齡球員作為工具獲取不名譽的勝利,演變成籠絡民心的政治籌碼。 這款手段,也對一些開口閉口「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的論述留下了最諷刺的見證。 台灣回憶探險團. 2018/08/26 14:03. 台灣回憶探險團. 1968年中華民國政權大力吹捧之紅葉「少棒」神話,實際上是在偽造文書、冒名頂替下,以大量超齡(國中)學生出賽之荒謬鬧劇,事後查證真正符合資格的隊員只有三人。 1968/8/25 中華民國棒球作弊紀念日? 「 7:0 」 如此懸殊的比數,出現在五十年前一場不對等的比賽:1968年8月25日,紅葉國小少棒隊擊敗「世界少棒冠軍日本和歌山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