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補氣藥: (1)人參:甘微苦微溫,入肺心脾三經,能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養心, 安神定志,有抗疲勞,提高免疫力,強心抗過敏作用。 (2)黨參:甘平,入肺脾二經,能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功效,有增加抵抗力, 提高免疫力作用,補氣作用低於人參,但價格便宜,食療用之可取代人參。 (3)黃耆:甘微溫,入肺脾二經,能補中益氣,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 肌,適用於氣虛體弱,中氣不足,容易感冒,帶下不孕。 (4)山藥:甘平,入肺脾腎三經,有補肺,補脾胃,補腎固精作用,適用於慢. 性泄瀉,白帶遺精,消化力弱。 (5)白朮:甘苦溫,入脾胃二經,有補脾除濕止泄,利水安胎作用,適用於慢. 性腹泄,水腫小便不利,消化力弱。 (6)茯苓:甘淡平,入肺心脾膀胱四經,具補中健脾,利水除濕,寧心安神功.

  2. 心神不寧之症,每多虛實夾雜,心火亢盛,邪熱內擾,或肝上升者,多偏於實;而心血或肝陰不足以及七情所傷者,多偏於虛。在治療上又區分為二: 1.重鎮安神--.常用藥物如:龍骨,牡蠣等。 2.養心安神--常用藥物如:酸棗仁,夜交藤,合歡皮,遠志等。

  3. 本方為聰耳明目劑之一,主要是以恢復視力及聽力為目的,重 用參耆為本方的特色。. 方中人參、黃耆為興奮及滋補強壯藥﹔ 蔓荊、升麻、葛根、白芍有解熱及鎮靜作用,對頭部及前額 神經之痛症有效﹔黃柏有消炎解毒作用﹔甘草甘緩以和脾胃。. PS: 「本 ...

  4. 血虛勞倦、頭目昏重、月經不調、神疲食少、榮衛不和。. (6) 參考連結:. 【逍遙散】-衛生署中醫藥資訊網. (7)備註:. 本證是邪在少,因血虛肝燥,而引起上述諸般症狀,故以疏 肝理脾,和營解鬱,為本方使用目標。. 方中柴胡,為半表半裏,少部位之肝病 ...

  5. 本篇介紹 【解表藥】 : 一、 解表藥. 凡能發汗解散表邪的藥物,稱之解表藥.解表藥多具有辛味,辛能發散故能解表.主要用於邪在肌表,必須外散使從汗解之表証,以及某些傳染病的初期.「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正是此之治療原則。 解表藥 又可依其藥性區分為 辛溫解表 及 辛涼解表 二種: (1)麻黃,桂枝,紫蘇葉,荊芥,防風,羌活,辛夷,蒼耳等均屬 辛溫解表藥. (2)薄荷,蟬蛻,桑葉,菊花,蔓荊,葛根,柴胡,升麻則屬 辛涼解表藥. 常見【解表藥】如下: PS :「本藥物表格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028.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6. 鳥園地 健康筆記 美人筆記 元氣醫師 楊麗姝醫師簡介 楊麗姝醫師門診時間 楊麗姝中醫診所交通位置 文章回覆列表(0) 針傷經絡醫學篇 14.奇經八脈之一--任脈 任脈是奇經八脈中的一條經脈 任脈起於胞中,出會陰,循腹裡,至承漿,上合於督脈,為諸 ...

  7. 功效:清熱解毒、瀉火通便。. 清熱解毒、瀉火通便。. 臟腑積熱、煩躁多渴、口舌生瘡、咽喉腫痛、便秘尿赤。. 本方為上中兩焦(即在陽明與少的部位)熱積,表裏實熱之 證。. 以出現有上述各種症狀,而脈腹俱有力者為目標。. 方中諸藥,匯成兩股力量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