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4年,以色列科學家阿龍-西查諾瓦(Aaron Ciechanover)、阿弗拉姆-赫爾什科(Avram Hershko)和美國科學家伊爾溫-羅斯((Irwin Rose),因三人因突破性地發現了人類細胞如何控制某種蛋白質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人類細胞對無用蛋白質的「廢物處理」過程,而

  2. 1895~1898年羅斯證實曼森的假說進行深入的研究並得到曼森的幫助。 他首先證明飲用污染了受 感染 成蚊或幼蟲的水不會患瘧疾。 他學會鑒定蚊種,讓蚊吸吮瘧疾患者的血液,他在蚊胃中發現瘧原蟲的 配子體 和囊 合子 。

    • 症状
    • 病理
    • 臨床診斷
    • 治療
    • 預防
    • 保健
    • 中醫對瘧疾的認識
    • 參看

    典型的瘧疾多呈周期性發作,表現為間歇性寒熱發作。一般在發作時先有明顯的寒戰,全身發抖,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寒戰持續約10分鐘至2小時,接著體溫迅速上升,常達40℃或更高,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煩躁不安,高熱持續約2~6小時後,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後體溫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經過一段間歇期後,又開始重複上述間歇性定時寒戰、高熱發作。 嬰幼兒瘧疾發熱多不規則,可表現為持續高熱或體溫忽高忽低,在發熱前可以沒有寒戰表現,或僅有四肢發涼、面色蒼白等症状。嬰幼兒瘧疾高熱時往往容易發生驚厥。 治療瘧疾應採用抗瘧原蟲藥物,如氯喹、奎寧、青蒿素等。 瘧疾仍然是當今人類的最大殺手之一。「瘧疾」一詞在拉丁語中的含義是「壞的空氣」,甚至古羅馬人就意識到應避開某些沼澤地區的瘴氣。但是,瘧疾並不是由帶病菌的空氣、而是由不流動...

    寄生於人體的瘧原蟲有四種: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惡性瘧原蟲(P.falciparum)、三日瘧原蟲(P.malarial)和卵形瘧原蟲(P.ovale)。我國以前二種為常見,卵形瘧僅發現幾例。各種脊椎動物(主要是禽類、鼠和猴猿類)的瘧原蟲有100多種,僅靈長類的瘧原蟲偶可感染人。 瘧原蟲的發育過程分兩個階段,即在人體內進行無性增殖、開始有性增殖和在蚊體內進行有性增殖與孢子增殖。四種瘧原蟲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瘧原蟲在人體內的發育增殖 瘧原蟲在人體內發育增殖分為兩個時期,即寄生於肝細胞內的紅細胞外期和寄生於紅細胞內的紅細胞內期。 紅細胞外期(exoeryghrocytic stage)當受染的雌性按蚊吮吸人血時,瘧原蟲子孢子隨蚊唾液進入人體血循環,約半小時全部侵入肝細胞,速髮型子孢子即進行裂體增殖,遲髮型子孢子則進入休眠狀態,在肝細胞內裂體增殖的瘧原蟲,經過5~40天發育成熟,脹破肝細胞逸出成千上萬的裂殖子(meroxoite)進入血流,進入血流的裂殖子部分被吞噬細胞吞噬殺滅,部分侵入紅細胞並在其內發育增殖,稱為紅細胞內期。遲髮型子孢子經過休眠後,在肝細胞內增殖,釋放...

    傳染源 瘧疾病人及帶蟲者是瘧疾的傳染源。且只有末梢血中存在成熟的雌雄配子體時才具傳染性。配子體在末梢血液中的出現時間、存在時間及人群的配子體攜帶率,隨蟲種不同而異。如間日瘧在無性體出現2~3天之後出現配子體;而惡性瘧則在無性體出現7~10天後。複發者出現症状時血中即有成熟的配子體。瘧區的輕症患者及帶蟲者,沒有明顯臨床症状,血中也有配子體。這類人員也可成為傳染源。 傳染期:間日瘧1~3年;惡性瘧1年以內;三日瘧3年以上,偶達數十年;卵形瘧2~5年。 猴瘧偶可感染人類,成為動物傳染源。 傳播途徑 瘧疾的自然傳播媒介是按蚊。按蚊的種類很多,可傳播人瘧的有60餘種。據其吸血習性、數量、壽命及對瘧原蟲的感受性,我國公認中華按蚊、巴拉巴蚊、麥賽按蚊、雷氏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及薩氏按蚊等七種為主要傳瘧媒介按蚊。人被有傳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後即可受染。 偶爾輸入帶瘧原蟲的血液或使用含瘧原蟲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也可傳播瘧疾。罕見通過胎盤感染胎兒。 人群易感性 人對瘧疾普遍易感。多次發作或重複感染後,再發症状輕微或無症状,表明感染後可產生一定免疫力。高瘧區新生兒可從母體獲得保護性IgG。但瘧疾的免...

    發病原理與病理改變

    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疾病。由於被寄生的肝細胞周圍沒有明顯炎症反應,推測紅外期不引起宿主臨床症状。從瘧疾症状發作與瘧原蟲紅內期成熟時間一致情況看,認為系瘧原蟲在紅細胞內攝噬血紅蛋白產生代謝產物及瘧色素,當裂殖體成熟後脹破紅細胞,隨同裂殖子一起進入血流,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熱及其他有關症状。不同種的原蟲裂體增殖時間不一致,因而臨床發作周期也不一致,一般間日瘧和卵形瘧為隔日一次,三日瘧隔兩天一次,惡性瘧由於原蟲發育不整齊,遂使發作不規律,且惡性瘧原蟲的紅細胞內期裂體增多在內臟微血管內進行,易致內臟損害。 瘧疾的發作還與原蟲的數量有關,導致發熱所需每立方毫米血內最低原蟲數目,稱為發熱閾值。間日瘧為10~500;惡性瘧為500~1300;三日瘧140。變化幅度與個體的耐受力與免疫力有關。 新近研究認為子孢子侵入肝細胞是子孢子內的分泌物起動,並與肝細胞膜的位點特異粘附主動入侵的過程。裂殖子鑽入紅細胞也是特異受體介導下完成。機體為清除瘧原蟲,體液和細胞免疫均參與其過程。尤其是巨噬細胞在瘧原蟲誘導下產生腫瘤壞死因子(TNF),TNF增強巨噬細胞活性,使吞噬瘧原蟲,吞噬過程中又促進釋放活性氧,...

    潛伏期 從人體感染瘧原蟲到發病(口腔溫度超過37.8℃),稱潛伏期。潛伏期包括整個紅外期和紅內期的第一個繁殖周期。一般間日瘧、卵形瘧14天,惡性瘧12天,三日瘧30天。感染原蟲量、株的不一,人體免疫力的差異,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潛伏期。溫帶地區有所謂長潛伏期蟲株,可長達8~14個月。輸血感染潛伏期7~10天。胎傳瘧疾,潛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過預防藥的人,潛伏期可延長。 間日瘧(tertian malaria)多急起,複發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驅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頭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適或腹瀉;不規則低熱。一般持續2~3天,長者一周。隨後轉為典型發作。分為三期。 發冷期 驟感畏寒,先為四肢末端發涼,迅覺背部、全身發冷。皮膚起雞皮疙瘩,口唇,指甲發紺,顏面蒼白,全身肌肉關節酸痛。進而全身發抖,牙齒打顫,有的人蓋幾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續約10分鐘,乃至一小時許,寒戰自然停止,體溫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發熱期 冷感消失以後,面色轉紅,紫紺消失,體溫迅速上升,通常發冷越顯著,則體溫就愈高,可達40℃以上。高熱患者痛苦難忍。有的輾轉不安,呻呤不止...

    瘧疾併發症

    瘧疾的初期病徵與感冒相似有間歇性發燒發冷和頭痛,並可導致併發症如肺水腫、肝腎衰竭貧血、甚至昏迷。 後期如不經過治療有可能發生嚴重併發症如腦型瘧、黑熱尿,甚至導致死亡 惡性瘧熱型瘧疾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並波及腎、肝、腦血液。

    其它瘧疾

    輸血瘧疾潛伏期7~10日,臨床症状與蚊傳者相似。只有紅細胞內期,故治療後無複發。 嬰幼兒瘧疾 臨床多不典型,或低熱,或弛張熱,或高熱稽留,或不發熱。熱前常無寒戰,退熱也無大汗。多有吐瀉、抽搐或微循環障礙。病死率高。檢查有脾大、貧血、血中有大量瘧原蟲。 孕婦瘧疾 易致流產、早產、死產、即便生下嬰兒也可成先天瘧疾,成活率極低。所以妊娠瘧疾應及進治療。 再燃和複發 瘧疾發作數次後,由於機體產生的免疫力或經徹底治療而停發作,血中原蟲也被徹底消滅,但遲發性子孢子經過一段休眠期的原蟲增殖後再入血流並侵入紅細胞,引起發作,稱為複發。而複發主要見於間日瘧和三日瘧。再燃指經治療後臨床症状受到控制,但血中仍有瘧原蟲殘存,當抵抗力下降時,瘧原蟲增裂臨床症状出現。再燃多在初發後3個月內。複發則不一,間日瘧複發多在一年內;三日瘧在二年內,個別達幾十年還可複發。

    基礎治療 ①發作期及退熱後24小時應臥床休息;②要注意水份的補給,對食慾不佳者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至恢復期給高蛋白飲食;吐瀉不能進食者,則適當補液;有貧血者可輔以鐵劑;③寒戰時注意保暖;大汗應及時用干毛巾或溫濕毛巾擦乾,並隨時更換汗濕的衣被,以免受涼;高熱時採用物理降溫,過高熱患者因高熱難忍可藥物降溫;兇險發熱者應嚴密觀察病情,及時發現生命體征的變化,詳細記錄出入量,做好基礎護理;④按蟲媒傳染病做好隔離。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淨消毒。 病原治療的目的是既要殺滅紅內期的瘧原蟲以控制發作,又要殺滅紅外期的瘧原蟲以防止複發,並要殺滅配子體以防止傳播。 控制發作 磷酸氯喹(Chloropuine phosphate)簡稱氯喹,每片0.25g(基質0.15g)。第一天4片,6小時後再服2片,第2、3天...

    要控制和預防瘧疾,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部隊進入瘧區前,應及時做好流行病學偵察,針對瘧疾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採取綜合性防治措施。 管理傳染源 及時發現瘧疾病人,並進行登記,管理和追蹤觀察。對現症者要儘快控制,並予根治;對帶蟲者進行休止期治療或抗複發治療。通常在春季或流行高峰前一個月進行。凡兩年內有瘧疾病史、血中查到瘧原蟲或脾大者均應進行治療,在發病率較高的疫區,可考慮對15歲以下兒童或全體居民進行治療。治療方法見表。 切斷傳播途徑 在有蚊季節正確使用蚊帳,戶外執勤時使用防蚊劑及防蚊設備。滅蚊措施除大面積應用滅蚊劑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積水、根除蚊子孳生場所。 夏日防治瘧疾 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瘧原蟲在醫學上分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卵形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四類。間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

    保護易感者 服藥預防進入瘧區,特別是流行季節,在高瘧區必須服藥預防。一般自進入瘧區前2周開始服藥,持續到離開瘧區6~8周。下列藥物可據條件酌情選用。 乙胺嘧啶 4片每周一次,或8片每兩周一次。長期服用可致巨細胞性貧血,還可產生耐受性。(乙胺嘧啶每片6.25mg)。 哌喹或磷酸哌喹 服基質0.6g,每20~30天服1次。耐氯喹地區也可採用。 復方防瘧藥 防瘧片1號,含乙胺嘧啶20mg,氨苯碸100mg,第1、2日每日片,以後每周1片。防瘧片2號,每片含乙胺嘧啶17.5mg,周效磺胺250mg,第1、2日每日片,以後每10日片。防瘧片3號,含磷酸哌喹250mg,周效磺胺50mg,每月1次,每次片。 氯喹2片,每10日1次,接受輸血者可服氯喹每日(1片)基質0.15g,連服3~5日。 服用預防藥物...

    瘧疾,病名。簡稱為瘧,出《素問.瘧論》。以間歇性寒戰、高熱、出汗為特徵的傳染病。多發於夏秋季節及山林多蚊地帶。《內經》又名痎瘧,《金匱要略》名為瘧病,《太平聖惠方》始有「瘧疾」之名。發病多因風寒暑濕之邪客於營衛所致。多發於夏秋季節及山林多蚊地帶。根據體質強弱、所感病邪流行特點及證候的不同分類。按臨床證候分類有風瘧、暑瘧、濕瘧、痰瘧、食瘧、寒瘧、溫瘧、風熱瘧等。按發病時間分類,有間日瘧、三日瘧、正瘧、子母瘧、夜瘧、鬼瘧、暴瘧、游瘧、老瘧、久瘧、陰瘧、陽瘧等。按誘發因素及流行特點分類,有勞瘧、虛瘧、瘴瘧、疫瘧等。按臟腑、經絡分類,有五臟瘧、三陽經瘧、三陰經瘧等。除辨證用藥外,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並可用針刺及穴位敷貼等。詳見瘧疾各條。

  3. 是抗結核藥。 水溶性好,口服易吸收。 毒性 很小,穿透性強。 能治療 浸潤 性肺結核病,結核性 淋巴腺 膿瘍等。 可由異 煙酸 與水合肼縮合、熔融 脫水 製得。 製備方法. 由異煙酸與水合肼縮合而得。 將異煙酸溶解於 水合肼 中,加入上批粗製母液,減壓蒸餾至79-82℃(13.3-14.7kpa)為止。 升溫至129-130℃,反應3h。 加入反應液一半量的母液稀釋,加 活性炭 脫色,過濾。 濾液冷卻結晶,在10℃左右過濾,濾餅用粗製母液洗滌,得異煙肼粗品。 然後經 重結晶 、活性炭脫色、過濾,乾燥得成品。 收率 90%。 功能主治.

  4. 臨終與死亡. 死亡後的護理. 基礎護理學目錄. 一、屍體護理. 由於死亡的不可逆性,人們對待死亡是非常重視的,護士必須把死亡看成人的死亡,對死者的護理仍然是對人的護理,是對人整體護理的繼續和最後完成,要求護士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及時進行屍體 ...

  5. 曼森,P. (Patrick Manson (1844~1922)),英國 寄生蟲 學家,熱帶病學研究先驅,發現 蚊 傳播絲蟲並提出蚊傳播 瘧疾 之說。. 1844年10月 3日生於阿伯丁,1922年4月9日卒於倫敦。. 1860年入阿伯丁醫學院,1866年獲 醫學博士 學位後,在達勒姆郡 精神病院 任助理醫生,1867年 ...

  6. 醫學發展史 (history of medicine),醫藥從原始社會發展至今經過了漫長複雜的道路,其發展受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係的制約,更與 自然科學 和技術的進步以及哲學思想的發展有密切關係。. 考古學家發現中國雲南出土的距今 172萬年前的元謀猿人,已會使用石器,並 ...

  1. 德瑞克·羅斯 相關

    廣告
  2. Top 10 Best Luxury Hotels (2021). 5 Star Boutique Hotels. 24/7 Support. Fast & Simple.

    The closest thing to an exhaustive search you can find - S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