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上圖:朝益 攝。 下圖:李東陽 攝) 在IABS大會開始前,法鼓佛教學院副校長杜正民即帶領研究團隊,針對與會者提報的論文摘要(abstract)進行關鍵字及詞彙統計分析,並將分析結果以「標籤雲(Tag Cloud)」的方式輸出製成海報放在會場上,藉由視覺化的呈現,讓人對當前佛學研究的重心及 ...

  2. 人人開發心中寶山.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曾比喻,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慈悲智慧的寶山。. 開發這座寶山,如同耕耘眾生的心田,不僅個人可以受用,所有與我們接觸的家人、親友、同事,或者不認識的人,也都能夠感受慈悲、智慧的影響力。. 因此二 二 年 ...

  3. 並詳細介紹多元智能的九大分項: 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存在主義智能。 釐清了以往對學習的誤解,更從生活中的小事列舉如何探索學習的新方法;鼓勵終身學習,不但可以保持心智活躍,更可以讓生活豐富多彩、有目標。 最後一堂課李教授以成人發展綜論作為總結,從生物、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觀點探討,即便個人的發展因族群、遺傳、環境、時空、社會角色扮演而有所不同,但只要抱著正向積極的信念,必可為終身學習帶來不一樣的成長。 「花現生活」的講師王淑青老師以竹子為素材,分享插花可以增長個人多元智能的開發。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講師祝仲華居士,以兩首著名英詩,鼓勵大家不忘初心與共同學習所帶來的好處。

  4. 2019年5月24日 · 5月18日上午是法鼓山臺南分院一年一度的浴佛祈福法會,近500位菩薩扶老攜幼歡喜雲集,大眾隨著讚佛偈、浴佛、拜願、迴向及佛前大供等儀程,以清淨之心禮讚諸佛菩薩,功德迴向佛恩、父母恩、國家恩與眾生恩。

  5. 在生活中體證佛法. 有關「學佛五講」的內容是依據聖嚴師父在農禪寺講授的大綱而排定,第一講為「宗教與佛教」,第二講為「佛法的正見」,第三講為「人間的佛教」,第四講為「生活的佛教」,第五講為「實修的佛教」。 內容極為豐富。 在教學編組方面,設班長、副班長各一人,組長十人,各人的職責分明。 由於教授的課「叫好又叫座」,寬敞的課堂總是座無虛席,目前學員的人數仍然不斷的增加中。 授課過程中最大的特色是:教育小組設計了關懷記錄表,分發給各組組長,除記錄關懷組員上課狀況及反應組員學習情形外,更可將組員的意見和問題填在「關懷記錄表」中,使學習過程中能夠適時的「下情上達」,作為老師教學的參考。 世學有漏,佛法無邊。 正如聖嚴師父所說:「佛證的法都是智慧的語言。

  6.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陳玉女,則肯定非學術期刊保存佛教歷史的功能,她認為掌握發聲權的佛教期刊,是研究佛教歷史的第一手資料,也是教界與學界的溝通媒介。 大千出版社發行人梁崇明從市場的角度,提出佛教期刊應滿足多元議題的訴求,例如佛教如何面對高齡化社會、如何透過禪修幫助學生培養專注力、提昇職場績效等;在發行流通上,還要透過多樣的閱讀載體,讓不同的閱聽人得到佛教智慧的力量。

  7. 2018年5月7日 · 常寬法師擔任師父的侍者多年,在師父的著作《美好的晚年》一書中,常常可以讀到師父與他的互動故事。 「知道師父得到癌症後,我直覺聯想到了死亡,因為我的父親也是癌症往生的……」2005年,聖嚴法師檢查出左腎患有惡性腫瘤,開始接受一連串治療,常寬法師接下侍者的任務,一直到2009年2月3日師父捨報為止。 這段日子,聖嚴師父面對病苦的態度,引領常寬法師對生死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師父曾說:『生病時把病交給醫生,把命交給佛菩薩。 』在這段期間,師父真的是用這樣的態度在接受治療。 」日日夜夜近身學習,常寬法師發現不管是面對什麼樣的變化,師父的身心都能保持清楚與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