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伐木時代的森林血淚. 戰後,國民政府在日治時期遺留的鐵路、索道之外,開闢高山林道,對新林場採行全面皆伐作業。 務局於1956年施行「多伐木、多造林、多繳庫」的三多政,砍掉天然林,改造成高經濟價值樹種的「優良森林」。 1958年,振昌木業創辦人孫海標得丹大林區五千公頃的伐木權,1959年,政府為安置開闢中橫的退伍軍人,將棲蘭山區的林地交由退輔會管理。 在三多政的背景下,1958年起臺灣伐木材積量年年超過一百萬立方公尺,且剃頭式的皆伐、改種整齊單調的人工林,對森林的摧殘更勝日治時期。 在工業化的林業政策下,原始林元氣大傷,連帶影響伐木事業,伐木材積量自1972年來到約180萬立方公尺最高點後逐年降低,林業產銷也因國際經濟不景氣陷入困境。

  2. 20210328. 務局近年推廣林下經濟增加農收入,林下養蜂便是其中一個品項。 (攝影/張家瑋) 文/段雅馨. 林下養蜂的首要條件是持有林地,無論本身是地主或是承租人,都得先向林政單位申請,才能進行林下經濟活動。 一棵樹木從種入土壤到採伐,中間等待收穫的過程,與其他農產類別相比,是漫長許多。 為了緩解農在收穫「主業」木材之前的收入空窗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務局(簡稱務局)和林業試驗所(簡稱試所)近年大力推動森林裡的「副業」,包含了段木香菇及木耳、臺灣金線連、森林蜂產品這三類品項。 這樣以「不打擾原有森林生態」為原則,於林木下額外發展經濟的活動,被稱為「林下經濟」。 其中,因為近幾年平地龍眼、荔枝的花蜜受氣候變遷影響而減少,森林養蜂更成為受矚目的項目。 林下養蜂的特色:固定式、特色多

  3. 務局局長林華慶強調,強化國產木竹材供應鏈,是臺灣衝刺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戰略。 加強森林經營管理 移除銀合歡復育造林. 在臺灣既有森林中,國有林占8成,又有約三分之一為人工林,如何透過更積極的撫育更新,提高現有人工林單位面積碳密度、優化林木質量,是提升森林碳匯效益的重中之重。 華慶說明,「過去有些人工林未被好好管理,現在透過疏伐或適度修枝、除蔓,我們讓它的樹冠長得更茂密、林相更好,吸碳能力自然上升。 」反之森林若缺乏經營,原生植物容易被生長力強的外來入侵種擠壓生長空間、無法健康生長,便會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林地劣化;且根據研究,老熟人工林的蓄積量與生長量普遍偏低,都需要定期人為作業去改善林木的生長狀況。

    • 林立1
    • 林立2
    • 林立3
    • 林立4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森林與太空包的奇遇 從一朵香菇見證國產材新價值:永在林業的林業創新練習曲. 永在林業副總經理家鼎看見了菇業的危機,卻也看見了林業的轉機,提出了不同於傳統林 業的經營模式——太空包。. 文/李佳芳 攝影/梁偉樂. 家鼎始終認為,森林的核心 ...

  6. 在屋頂種植物,有利於打造為建築物降溫的環境,特生中心以田野調查方式,調查北、中、南數個樣區中的屋頂綠化植物種類,約有2百種,超過百種為臺灣原生種,相對於外來種,臺灣原生種植物較能適應臺灣氣候、環境。. 但臺灣原生種植物的種苗,有時候 ...

  7. 又到了年末,得準備新一年的月曆了。. 近年爆紅的林務局月曆11月2日開放預購2021年林務局月曆主題不再孤單生命之森種間關係訴說物種之間的各種關係可能是共生也可能是掠食每個月都由一幅畫說起森林裡動植物們的生活故事。. 林務局 ...

  8. 亞蔬產業合作關係專員麗珠為和業者建立交流持續奔走,迄今已建立三個主要的合作管道。 商談過程中,麗珠也意識到,外界希望聯繫亞蔬時常常難以找到正確的渠道。 因此,在拜訪業者後,她立即與亞蔬管理高層溝通,並於2017年11月成立「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臺灣種苗業界交流平台」,以促進與國內種苗業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透過交流平台,業者除了能與亞蔬保持順暢無阻的聯繫,更能獲得亞蔬舉辦田間觀摩會及其他活動的相關訊息。 目前亞蔬每年5月都會舉辦田間觀摩會,在田間展示最新研發出的優良品系,而業者可在會後申請有興趣的育種材料。 蔬菜育種聯盟打造緊密夥伴關係,除提供管道促進溝通交流,並能參加聯盟會員內部的年度研討會,與亞蔬專家及其他業者在專業領域深度往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