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4日 · 在2021年登場的東京奧運中辛度擊敗中國對手何冰嬌奪下 羽球女單銅牌 ,成為首位拿下2面奧運獎牌的印度女性。 值得一提的是,意志如鋼鐵般堅硬的辛度,也有著一顆極為溫暖的心。 在台灣羽球球后戴資穎,惜敗中國選手陳雨菲後,辛度主動對戴資穎送上擁抱和安慰,讓戴資穎忍不住淚崩。 🤗🤗 https://t.co/xQt95kP7n3. — Pvsindhu (@Pvsindhu1) August 2, 2021. 事後,辛度也在Instagram分享戴資穎的貼文,並寫道,「我知道輸球一定很難受,但我認為,在有需要時,相互支持是很重要的。 再次恭喜妳拿下銀牌,好好享受這一刻。

  2. 2021年8月3日 · 此次東京奧運雖然東奧敗給戴資穎無緣角逐金牌但辛度仍以直落二的成績打敗中國選手何冰嬌再度刷下印度史上新紀錄成為首位連續兩屆奧運奪牌的選手辛度的父親賽後給予鼓勵,「獎牌就是獎牌什麼顏色並不是那麼重要」,更放話3年後辛度會從巴黎奧運把獎牌奪回來。 活動4/30截止📣訂閱《今周刊》,加碼贈【全聯購物金$1000元】 續訂加贈4期💁投資腦袋 放大荷包 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讓錢滾動起來💰立即購>>. 奧運 戴資穎 東京 辛度 金牌. 辛度2日下午在 IG分享戴資穎的金牌賽後心得,並感同身受寫下「我知道輸球一定很難受,但我認為,彼此在有需要時能夠互相扶持很重要。 印度羽球一姐辛度,安慰未能奪金而落寞的戴資穎。

  3. 2024年4月2日 · 三月十五日的全英賽八強戰小戴對戰中國選手何冰嬌首局失分關鍵局一度落後七分但小戴的臨危不亂讓賽局張力持續緊繃她重新調整節奏從戰術切換發球位預判進攻挑球搭配假動作等防守演繹出神入化的細膩球技七十五分鐘賽局纏鬥讓球迷們血脈賁張決勝局以十三比一輾壓對手獲勝那一刻眾人酣暢淋漓其卓越抗壓力在此刻表露無遺值得各行各業精英面臨困境時引以為鏡。 戴資穎曾說:「戰場上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不斷努力的人。 」每當回憶東京奧運遺憾奪銀時她依舊難過,但這使她更堅信「每次失敗,都是成長的養分」,面對勁敵時無論順境或逆境,都毫不妥協、堅持到底,而企業經營者領航開啟新局,不也應該如此嗎? 全英公開賽後,對往後賽事的取捨相當重要,理應專心備戰二四年巴黎奧運。

  4. 2024年4月6日 · 麗梅 是台灣科技業少見的女性高層,兼任台積電財務長暨發言人,更與張忠謀及施振榮近距離共事過。 一個未外國留學過的女性主管,被最講求國際化的台積電提拔,相當受業界矚目。 加入台積電逾20年的麗梅,之所以受重用,可歸功於她非常自律且有責任感,據傳創辦人張忠謀挑選她成為新任財務長時,一週內就下決定了,完全是自然而然。 身為軍人子弟的麗梅認為,不管做什麼就要像什麼,但嚴謹之餘,更喜歡用新方法做事。 這種理性偏好創新的性格,也推動她從財務專業再度走上新旅途,攀上高峰後又再有新挑戰。 麗梅上月接受外媒專訪時,談到台積電面對地震、颱風等天災威脅時的態度,麗梅提到,如果台灣發生地震,所有工程師都知道要盡快趕回公司,就算是半夜也是如此。 堅毅、有紀律的公司文化是台積電的重要底氣。

  5. 2019年6月25日 · 心理學家:當人指出他人「缺點」,並用盡全力責罵時,只是想忘卻自己的失敗. 有位專長研究人類心理的學者發現,一個人最喜歡用來指責、責怪、攻擊別人的那些「點」,比方說愛遲到、小家子氣、吝嗇、傲,往往正是自己最不足的地方。. 舉例來說,一個 ...

  6. 2010年3月18日 · 莊月嬌以精湛廚藝享譽台灣美食界,曾創辦過阿嬌的店、食方、食等餐廳,被媒體封為台灣「女食神」,甚至直接暱稱為「阿嬌」。 阿嬌在家中是老么,上有三位哥哥、兩位姊姊,與大哥差二十歲,與小哥差十二歲,讓這位么女備受全家人的疼愛,「我是四對爸爸媽媽(爸媽與三對哥哥嫂嫂)帶大的。 」阿嬌愉快地說。 家庭的溫暖使她叛逆、有主見的蓓蕾,有空間盡情地綻放。 國中畢業後阿嬌不想升學,最後在家人勸說下勉強進入啟英工商,但一個月後就離開了學校,到哥哥和朋友合開的診所上班。 阿嬌說:「我從掛號開始學,接著跟護士學包藥、打針,然後跟醫生學縫合。 不管哪種領域,我碰到了、我選擇了,就全力以赴。 第一次婚姻負債三百萬元.

  7. 2022年1月3日 · 焦點新聞. 達志,示意圖、104提供. 2022-01-03 17:19. +A -A. 加入收藏. 新的一年來臨,轉職潮也要來了! 人力銀行預估,今年將迎接3年來最大轉職潮,但台灣中高階層主管普遍悲觀看待職場前景,擔憂轉職不易。 對此,專家指出,可培養5大接班特質、3大能力,提前適應未來中高階職場。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不論大小主管,都擔心外部環境、年齡健康、薪酬升遷,是職場前景危機來源。 40.4%的小主管自認沒有進步,停滯感已持續2.76年,占主管年資9.1年的30%歷程。 小主管自認年薪應增加43萬元,依平均年薪110萬元估計,自認薪資低估39%;排除跳槽,已6.7年沒有升遷。 大主管則自認,老化是不可逆的事情、健康需要努力,對職場前景比小主管更悲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