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廖慶松(1950年 — ),台灣資深剪接師,自1973年入行至今已剪接上百部電影作品。 生涯 [ 編輯 ] 廖慶松首部剪接之作品為《 汪洋中的一條船 》,入圍 金馬獎 最佳剪輯。

  2. 廖慶松(1950年 — ),台灣資深剪接師1973年入行至今已剪接上百部電影作品。 生涯 [ 编辑 ] 廖慶松首部剪接之作品為《 汪洋中的一條船 》,入圍 金馬獎 最佳剪輯。

    • 中影第一代文青,曾經很「自閉」
    • 對電影的「誠實」,直問到侯導搥牆
    • 快時代,更需要慢工法

    23歲時考進中影,進入電影技術人才訓練班,廖桑在傳統體制的環境開始第一份工作,他耐心述說這段已講過千百萬次的歷史給我們聽:當年他加入的中影,前身是「農業教育電影公司」(簡稱農教),跟著國民黨撤退來台,在台中設製片廠,後來因為失火而遷往台北士林重建新片廠,改組成為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影),初期以黨國的政策為導向,拍攝反共、激勵民心士氣的電影。 熟知台灣新電影歷史的人或許都知道,在明驥出任中影總經理後讓「黨國宣傳」為取向的中影有了破口,明驥讓中影注入新血活力,開辦技術人員訓練班,對外招考培訓新人;愛看電影、愛看書的廖桑可以算是「第一代文青」,也在那個時期進入中影,成為第一期的技訓班學員。廖桑神采飛揚地說:「我們那個年代人很多,考什麼都不好考。進來我太開心、太喜歡這個環境。」回想那肅殺...

    廖桑與侯導兩人差不多同時間進電影圈,性格氣味相通的他們合作默契也十足,經常不用說話就懂彼此的意思。雖然也有矛盾衝突,但就像是跟另一個自我的對話,意見相左的時候,廖桑並不會隱藏,總是誠實說出自己的看法。例如在拍《南國再見,南國》時,本來侯導以為一個月就可以拍完,結果拍了9個月,並嘗試拍了大膽的實驗性形式,但廖桑卻覺得除了形式,還是要回來面對角色,因此在剪接時就一直向侯導提出問題,兩人一度有點僵持不下,結果侯導跑出剪接室外,後來廖桑才知道他是生氣去外面搥牆。 他的直言,是對電影的「誠實」及對愛才的真心。不只對侯導,跟其他導演合作也是如此,特別是幫年輕導演看片時,更會有所堅持,為的是希望不要耽誤年輕人的成功,雖然年輕允許犯錯,但在競爭激烈的此刻,拍片機會得來不易,所以一定要讓辛苦的創作被看見,否則...

    台灣新電影時期是廖桑心中認為的「最好的時光」,問他台灣電影是否還會再出現光亮呢?「我覺得最好的時光還是會有,但目前對我來說是過去了。」廖桑的回答一如往常的誠實。廖桑認為台灣電影的未來,不管商業或藝術,重要的是創作者對於自我要求的精神,不能為了追求利益而忘記自己,因為太過簡單得到的,通常都很危險。「錢很簡單給你,但人要忘記自己就這麼簡單,很可怕的,對面有機會,但也可能是徹底把你毀滅的地方。」廖桑希望年輕人要堅持,不要被環境吞噬,但目前他能做的,除了一再苦口婆心的提醒,就是盡可能幫助台灣電影導演完成創作。 「新電影讓我看到最人本位(編按:意指以人為本)的去面對自己的國家、生長的地方,整個人文環境,做這麼深刻的反省,這些片子永遠都會在歷史上被看到,充滿人性知性的光輝,像是啟蒙,整個電影是亮的。但現...

  3. www.ncafroc.org.tw › artsaward › winnerDetail@1247廖慶松 - 國家文藝獎

    廖慶松1950年生1973年自中央電影公司第一期電影技術人員訓練班畢業,隔年進入中影公司製片廠工作,自此展開30多年的電影剪接生涯。 廖慶松被尊稱為台灣新電影的「褓母」,因為他是這麼描述他的工作:「導演把電影生下來,剪接師就像奶媽把它打理好 ...

  4. 廖慶松1950年生台北市人台灣資深剪接師,至今已剪接上百部電影作品。 近年來,和徐若瑄合作監製電影《孤味》,得到觀眾許多的共鳴。

  5. 資深電影剪接師廖慶松,入行近半世紀以來參與剪輯無數電影,從新浪潮時期的《悲情城市》剪到近年的《孤味》,始終穩穩坐守剪接室。 九〇年代的經典黑道片《少年吔,安啦! 》同樣由他操刀,在電影4K修復版上映之際,他化身時代的見證者,帶我們重回當年的幕後現場,看見曾經的衝擊、抉擇、遺憾,也拼湊出台灣影視環境的演進輪廓。 「原來,那位在花車上跳舞的小姐,是那麼美啊! 」完成剪接的30年後,資深剪接師廖慶松從《少年吔,安啦! 》4K修復版首映會走出來,忍不住和旁人分享,「這還是我第一次發現耶。 他說的,是《少年吔,安啦!

  6. 2010年7月2日 · 一代剪接大師廖慶松,人稱廖桑,談起電影恆常精神飽滿,目光中滿是熾熱。 想必他是甘於隱逸的,才將剪接形容為「水」,身為剪接師的他,是那麼願意棲身在每一格影像的背後,看見它們長出自己的光芒與力量。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