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懷恩(1959年12月3日 — ),台灣 攝影師,1983年加入台灣電影業,曾經協助著名導演 侯孝賢、鄭文堂等。 陳懷恩的代表作是 劇情片 《 練習曲 》,妻子是知名舞台劇演員 楊麗音 。

  2. 2007年4月25日 · 曾以電影「悲情城市」得過威尼斯金獅獎攝影殊榮的陳懷恩,是國內電影圈資歷二十年的資深攝影師與知名廣告導演。 他在廣告案子應接不暇的時候,放下一切,耗費十三個月的時間全心投入他的電影處女作 ──「練習曲」。 看見最「真實」的台灣. 即使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絕大多數都沒有環島旅行的經驗,」陳懷恩咧嘴笑說,多數人沒有時間停下腳步來好好感受這片土地的美麗。 所以,從攝影出身的陳懷恩有自信,要讓觀眾從「練習曲」裡,看見最「真實」的台灣面貌,找回樸直、美麗的台灣記憶。 陳懷恩很早就想過要拍一部屬於全台灣這片土地的故事,真正讓他展開行動的契機,卻是源於偶然遇見的一名大學生。 廣告. 去年,陳懷恩在東海岸台十一線拍片時,碰上一個騎著連變速都沒有的破爛自行車、背著一把吉他,大膽上路要環島旅行的大學生「阿材」。

  3. 4 天前 · 蝴蝶隱喻. 2017年紀錄片《 曼菲 》導演陳懷恩想在片裡用「 蝴蝶 」串越全場,最後只剩台大外文系館畫面,「去台大外文系訪曼菲同學 廖咸浩 、學弟 羅智成 ,一場大雨剛好1隻蝴蝶停窗台」,他談拍舞者,從曼妙舞姿連到蝴蝶,聯想合理,但就點 ...

    • 陳懷恩1
    • 陳懷恩2
    • 陳懷恩3
    • 陳懷恩4
    • 陳懷恩5
  4. 陳懷恩(1959年12月3日 — ),台灣 攝影師,1983年加入台灣電影業,曾經協助著名導演 侯孝賢、鄭文堂等。 陳懷恩的代表作是 劇情片 《 練習曲 》,妻子是知名舞台劇演員 楊麗音 。

    • 絕種前要留下化石
    • 廣告式「感動」拍電影
    • 從電影語彙成長「曖昧」
    • 侯孝賢、楊德昌的二三事
    • 《練習曲2》
    • 溯源軌跡

    「2006年準備《練習曲》,執意要拍那種片型,起因是前1年當金馬獎評審,深覺做電影辛苦,很多台灣片拍完,觀眾不看票房不好,連帶預算不高故事更難精彩,『該視覺視覺不了,該場面場面不大』,有種瀕臨絕種感。」 他決定不以「觀眾回饋」為先,而以記錄某種影像化石為動機,做一種「被凝固住的存留」,「情節不重要,重要是記錄下來畫面,足以成為台灣歷史重要影像化石,比如頭城蜜月灣,早沒有片中沙灘樣,全是石頭。」

    「拍《練習曲》最成功的事是,既然無法讓你感動109分鐘,乾脆10分鐘有感就很棒。台中人感動台中場景;花蓮人感動花蓮場景。好過你吃苦拍完,但情節做不好,觀眾看完負評『我就知道你這片子想…胡說八道…無聊』鞭你,最後你心情更down。」 他把「電影」這一途談得很口語,「同個邏輯做《練習曲》,也做這幾年的《逍遙遊》(余光中紀錄片)、《如歌的行板》(瘂弦紀錄片)、《曼菲》,我不是在拍史詩,習慣這種一個段落一個段落拍的態式。」

    「電影這東西,容許觀眾看不懂,當你把時間、空間掌握好,觀眾會以為他在那個『懂』底下,而到底懂不懂,不是重點。」 他談起過去跟侯孝賢、楊德昌兩大導演的合作記憶。 這很蒙太奇 「以前初學電影聽著『蒙太奇』(montage),入行發現這是業界溝通的一種曖昧,講不清楚時就說『這很蒙太奇啦』,然後對方『嗯我懂』,用一個曖昧理解另一個曖昧,有時不知道我們懂什麼。」 「比如鏡頭從手中咖啡移向相機,這沒意思,可若特製把咖啡做出時光流動,下個鏡頭接相機,觀眾可能知道『這是記憶時間光影』,好像合理了」,「這一part你可以剪掉,後面一樣看得懂,但有這過場,觀眾好像被導入懂了什麼,若主角成我,咖啡後下個鏡頭也許跳接30年前,扛著攝影機在猴硐山坡上奔跑到摔跤的我。」 他說的是1986年,在《戀戀風塵》擔任攝影助理的...

    「侯導電影情節偏單純,對於回應觀眾,他像把自己全show出來,隨便你用客觀角度評斷我,這跟楊德昌『我強勢告訴你我要說什麼』迥異。」 最近楊德昌作品《青梅竹馬》推出數位修復重製版(1985年陳懷恩任該片助導兼劇照師),陳懷恩趁機和太太楊麗音去「真善美戲院」重看,他用片中一記多年之謎,解釋他對楊德昌深刻的拍片例示。 「片中侯孝賢和蔡琴吵架,其實在攝影機後跟蔡琴吵架是楊導、在拍侯孝賢時,攝影機後方吵架的也是楊導,他拆開用手持拍,很精算」,當時陳懷恩問楊導動機,得來「我要的女主角狀態,由我控制、比侯孝賢角色更能引出來」回應。確實,蔡琴因電影《青梅竹馬》和楊德昌相戀,在那年結為夫妻。 「在侯導身上,這打死不會發生,楊導想傳導一種意念,就用盡辦法講出來;侯導留白多,不,他整個是白的(笑)。」 他看自己「...

    拍了5年紀錄片,他想著重新再做劇情片,「手邊很多故事如《練習曲2》,一樣影像台灣,但不像齊導(齊柏林)那樣純粹地景,仍從台灣人情出發,上次男主角(東明相),這次想以女主角。」 他也想做台灣40年代金融電影,對「4萬換1塊」時期興致盎然,「1個企業家跟我聊,這政策讓他高乘載負債極速縮減,養成他『喜歡借貸』等特殊資金操作習慣,衝擊巨大,也許可還原那個時代」,「也想做鄭成功,但現在魏導(魏德聖)會先做吧(笑)。」

    他稱這些片題都是重要史料,深怕台灣變成「無法自給歷史」的地方,「看過中國送來一部劇本,描述台灣還是蕞爾小國眼光,比如劇本提基隆有台灣隨處可見的『臨水夫人廟』,我考證基隆沒有,台灣也非隨處可見(僅新店、台南有),另劇本提原住民,完全沒要區分,只想整坨談。」 「自己得追溯合理遷徙軌跡,這些事若台灣不做,之後就等著『別人解讀自己歷史』,一輩子也來不及。」 撰文:陳怡杰 攝影:李昆翰 影音:楊采翎 【延伸閱讀】當一個人活在心裡,到底代表什麼?陳懷恩談《曼菲》​ 【熱門點閱推薦】 ●《大家論壇》能源視角:英國護航沙國皇室最大石油公司上市求現 ●台版「摩西分海」在澎湖!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17年8月13日 · 她51歲時辭世,就在她離開塵世已11年後,《悲情城市》攝影師、《練習曲》導演陳懷恩透過訪談羅曼菲的學生、朋友、老師,讓羅曼菲開朗的笑聲、曼妙舞姿,重現在大銀幕上。

  7. 陳懷恩1959年出生,1982年畢業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印攝科(現為世新大學),1983年開始從事電影製作工作,第一部參與製作的電影為《兒子的大玩偶》,並曾與侯孝賢導演長期合作擔任攝影指導。. 1989年他以《悲情城市》入圍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攝影。. 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