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證所3034 (2001年4月24日上市) 成立 1997年5月28日 代表人物 何泰舜 [1] 王守仁 [2] 總部 中華民國 新竹市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創新一路13號2樓 產業 半導體、IC設計 產品 LCD驅動IC(72%)、LCD系統單晶片(27%) 營業額 新臺幣799.56億元(2020年)

  2. 富時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50指數 ( FTSE TWSE Taiwan 50 Index ),是 臺灣證券交易所 與 富時指數 (FTSE)於2002年10月29日共同合作編製的一個指數,該指數涵蓋臺灣證券市場中 市值 前五十大的上市公司,統稱 臺灣50指數成分股 。 可以說是代表 藍籌股 之績效表現,同時也是臺灣證券市場第一支交易型(tradable)指數。 指數在交易時間內即時計算,每5秒發布一次。 歷史 [ 編輯] 成份股變動 [ 編輯] 相關條目 [ 編輯] 元大寶來臺灣卓越50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富邦臺灣采吉50基金. 外部連結 [ 編輯] 臺灣指數股份有限公司:臺灣50指數 (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 網際網路檔案館 ) 富邦臺灣釆吉50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 沿革
    • 總部
    • 外部連結

    中華開發信託時期

    1959年,在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與世界銀行的推動下,中華開發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為當時臺灣第一家民營的創投金融機構。 1999年,中華開發信託公司改制為中華開發工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持續支持臺灣產業與經濟發展。

    中華開發金控時期

    2001年12月28日,中華開發工業銀行以股份轉換方式成立中華開發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1月8日,大華證券及菁英證券以換股方式成為開發金的子公司;開發金於2003年12月31日將菁英證券併入大華證券。 2005年,開發金控曾計畫併購金鼎證券,但未獲得金鼎証券原經營團隊同意;在持續四年購入股票後,開發金於2009年已取得金鼎證券超過48%的股權;但在歷經長達五年的爭議後,開發金最終仍未能順利併入金鼎證券,期間也導致了開發金控併購金鼎證券案。 2012年,開發金控以新台幣546億元公開收購台灣第二大證券業者凱基證券,為台灣歷來最大宗證券購併案,以每股新台幣5.5元現金及1.2比1的換股比例購併凱基證券。2013年1月18日完成換股後,開發金持有凱基證券100%股權。;同年6月22日,將凱基證券與大華證券合併,以凱基證券為存續公司。 2014年,開發金控以總金額約新台幣230.94億元合併萬泰商業銀行為子公司;萬泰銀行於2015年更名為「凱基商業銀行」。而後,開發金控再將開發工銀的企業金融與金融市場業務讓與凱基銀行。 2017年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更名為中華開發資本。。 201...

    2013年11月28日,中國人壽出價新臺幣141.68億元標得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35號原中國青年救國團臺北學苑土地70年地上權,預計新建企業總部。 2021年10月4日,開發金控總部從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125號「中華開發大樓」搬遷至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35號「中華開發金控總部大樓」。

    中華開發金融控股公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YouTube上的中華開發金控頻道
  3. 2024年5月23日晶圓代工廠台積電(TW:2330) (NYSE:TSM)股價上漲0.6%盤中續創歷史新高至160.78美元截至2024年5月30日最新報價154.34美元市值8004.71億美元

  4. 轉投資與子公司 [編輯] 緣由 [編輯] 聯華電子一方面為了掌握客戶穩定的需求,一方面又企圖主導當時半導體市場的走向,而在此過程中兼顧保持利潤,會把聯電內部的單位獨立出來成立子公司,因此發展出所謂的「聯電模式」,也會與客戶發展夥伴關係成立不少合資公司,而這些合資公司及子公司 ...

  5. 成分股數量. 987家(2024年4月30日).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 (縮寫: TAIEX ),簡稱 加權指數 ,又稱為 台灣加權指數 ,所有權屬為 臺灣證券交易所 (TWSE), 台灣 股價價格加權衡量股票市場指數代號為 ^TWII 。. 是首支「臺灣證券交易所」自行編製的「加權指數 ...

  6. 股票代號. 股票代號 (英語: stock symbol 或 ticker symbol )是一組 縮寫 、 代碼 或 代號 ,用來識別某單一 股票市場 裡某支進行 證券 交易的 股票 。. 股票代號可以由 英文字母 、 數字 、或兩者混和組成,有時也會加入符號,例如:「. 」、「: 」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