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頤和園》裡,描述兩名青年跨越十多年的激情,背景穿插著六四等社會事件,這樣從戀愛瞥見政治巨靈的電影,至今中國觀眾無緣得見。 今年2月,中國第5代導演張藝謀以文革時期為背景,描述勞改營囚犯溜出農場看電影,與一名孤兒結下不解之緣的《一秒鐘》,也因為中國官方宣稱的技術審查,被迫在柏林影展撤展。 公權力的荒謬令張贊波感到憤怒,但人民的攻擊卻令他感到悲傷。 當他8月7號在Facebook直言批評中國抵制金馬獎時,網路一片怒罵,要他「換個國籍」、把他扣上台獨分子的帽子,甚至有網友留言:「你在台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想要博眼球、搞個性,那我只能問候你全家。

  2. 2021年11月18日 · 片中的芳儀,小學時媽媽(林嘉欣飾)帶著她和妹妹遠赴美國,爸爸獨留在台灣打拼以供家庭開銷,後來媽媽在她國中時診斷出乳癌,三人只好搬回台灣治療。 遷徙美國與台灣之間,文化差異讓女孩適應上備感痛苦,青春期的她也無法諒解媽媽罹病後的情緒爆炸。 「芳儀」,正是少女時的阮鳳儀。 飾演芳儀的素人演員方郁婷,在《美國女孩》中細膩詮釋青春期少女對自由的嚮往、對文化環境的不適應,以及面對母親罹病的恐懼和衝突,雙料入圍本屆金馬最佳女主角與新演員。 (劇照提供/傳影互動) 選擇如此近身的主題,如何保持客觀和節制? 阮鳳儀說,「時間」給了距離,距離拉開了視野。 她坦承,電影中芳儀的體悟,並非自己在那個年紀時可以有的,而是長大後回望才看見的視角。

    • 趙薇1
    • 趙薇2
    • 趙薇3
    • 趙薇4
    • 趙薇5
  3. 1986年,28歲的祁家威召開一場國際記者會,公告自己的性傾向,成為全台灣第1位出櫃的同性戀者。 據祁家威描述,這場記者會辦在麥當勞,吸引了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等海外媒體,問祁家威當初如何聯絡國內外媒體,他露出一副「這沒什麼」的神態,認真地描述如何為自己辦一場記者會。 「到松江路中央通訊社它有一個信箱嘛,每個信箱我就丟通知,那時候還沒有捷運的年代,我就在麥當勞辦,麥當勞店長很生氣,反正我點了20杯果汁有付錢嘛,但是有閃光燈在那邊她就很不爽,希望我以後不要在那邊辦了。 不喜歡跟著團體行動的祁家威,從1980年代便是一個人。

    • 什麼也沒有的地方,還有電視長片
    • 城郊邊陲與大師名作「偶遇」
    • 從跨校地下串聯到台映試片室
    • 以電影同好為中心,輻散出片商、雜誌、叢書資源
    • 尾聲:銜接八○年代金馬國際影展

    七○年代的開頭銜接著六○年代的尾巴,那是全球抗爭「共時性」的1968年,美國反戰思潮、黑人人權運動、法國五月學運、日本安保條約抗爭⋯⋯,當時仍處於戒嚴體制下的台灣,對外來資訊嚴加管制,嚴密的篩子阻擋不住軟性的流行文化滲入:嬉皮文化與美軍電台播放的搖滾樂、喇叭牛仔褲與矮子樂恨天高。七○年代一開始,就連這些「毒素」都要剪除,1971年警察開始取締「穿著過分暴露短褲者、蓄長髮男子、褲腳過大妨害善良風俗者」。「褲腳過大」自然指的是喇叭褲,管束從五、六○年代抓捕各式讀書會成員的禁錮腦袋,來到七○年代儀表服裝的限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但可允許國家機器化身為一把利剪,1971年,在台北遭取締的長髮男子就超過兩萬人。 七○年代街上天天上演取締事件,看見頭髮稍長的男子,警察可隨意抓捕回去手起刀落,拍攝剪...

    七○年代從1971年退出聯合國到1978年台美斷交,外交上一連串的困境,使得夾帶民族主義的李小龍功夫片大受歡迎。在經濟上七○年代台灣產業從農轉工,十大建設的石化工業啟動,加工出口區林立,二林二秦的瓊瑤電影成為大量工廠女工的雲端依託,武打與愛情片成了國片裡的兩種典型。如果還想看一些別的什麼,可以去耕莘文教院翻一翻報章雜誌,翻到剛剛過去的六○年代邱剛健、莊靈、黃華成等人編輯的《劇場》雜誌:高達《斷了氣》、雷奈《廣島之戀》、《去年在馬倫巴》、費里尼《生活的甜蜜》、安東尼奧尼《夜》、黑澤明《羅生門》的分場或分鏡劇本。這些遙如外太空星燦的名字與作品,只聞樓梯響,什麼時候才能親眼見識呢?儘管已經把《劇場》上的《斷了氣》、《去年在馬倫巴》劇本讀得滾瓜爛熟,但再怎麼膜拜這也不過是「紙上電影」。 當時外片在台...

    李大師在淡江文理學院就讀期間,除了平日看遍鎮上3家電影院(平均一個禮拜可看9部片),週末回老家等著看電視長片,還認識了同系的電影同好齊隆壬,以及建築系的吳永毅、林洲民,西班牙文系的朱全斌、王家倫等人,眾人商議要籌組電影社,卻遭學校阻止,校方的說法是:「學校每星期六在學生活動中心放映一部影片,還要搞什麼電影社團?」成立電影欣賞社團純屬與「政治」無關的文青愛好,也頻遭大人們阻攔,無獨有偶,學者李道明回憶:「1971年秋,我進入台大就讀,很快就認識一批電影發燒友,籌設電影社。但學校課外活動組以同性質社團不得重複設立為理由,批駁成立電影社,使我們只能借在視聽社的名義下成立電影組辦活動。」 六○年代末的白色恐怖知名案件「統中會案」,警備總部將組織自覺會、引領全國風潮的學生領袖許席圖捉拿逼供後,導致許席...

    黃承晃的萬能還不止於此,與台映試片室的時間重疊,一九七○年代中期還有另一個電影同好聚會,同樣是以黃承晃為中心。當時蘭陵劇坊的金士傑、黃承晃、劉靜敏、蔡宏榮以及杜可風等人,在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巷內公寓包下一層樓合租。李大師在〈文學青年,戲劇少女〉寫到:「黃承晃神通廣大從離台的美軍(!?)那兒弄到經典名片的錄影帶辦電影欣賞活動(從卓別林、基頓、愛森斯坦、普多夫金到雷奈的《廣島之戀》、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與楊秋的《紅聖歌》),那兒也就成了籍籍無名,但野心勃勃的這些電影、藝文青年的聚會所。」 台映試片室和蘭陵劇坊的成員多有重疊,蘭陵劇坊成員合租的空間,也經常讓1970年代重要的電影雜誌──《影響》的卓明、黃建業、林銳借用此場地編寫校對雜誌。蘭陵合租空間不大,觀影人一次大...

    台映試片室的全盛時期在七○年代中期,到了七○年代的尾聲,1978年新聞局成立電影圖書館(1989年改名為電影資料館),對台映試片室有影響嗎?李大師說:「沒有影響,電影圖書館成立後,我們還是去台映看電影。因為電影圖書館剛成立,政府呼籲發行商捐贈,所捐的那些片子都是當初經過新聞局電檢制度,修剪得亂七八糟,慘不忍睹,我們才不要去那裡看。」 台映試片室的片子就不修剪嗎?其實也未必,只是修剪程度多寡的差別。李大師提到,當年由自己推薦在台映試片室放映朱爾斯.達辛(Jules Dassin)的《母子淚》(Promise at Dawn,1970),多年後李大師在朋友幫忙之下,上網下載完整版的《母子淚》,才發現當年看的版本,片頭一大段以蘇聯為背景的內容完全被剪掉,冷戰對峙的年代下,台灣身處美國這一方陣營,電...

  4. 2022年8月2日 · 趙家緯/解讀最新《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政府不明說的三大矛盾點. 位於台中火力發電廠附近的電塔與電網。. (攝影/余志偉). 台積電近來積極擴增廠房。. (攝影/陳曉威). 架設在嘉義布袋魚塭上方的光電板。. (攝影/馬雨辰). 2015年位於 ...

    • 趙薇1
    • 趙薇2
    • 趙薇3
    • 趙薇4
  5. 愛女的叛逆期特別長. 基督教晨曦會由牧師劉民和創辦,走過吸毒、戒毒的日子,他現在用自身經驗協助藥癮者與他們的家人。 每週五晚上,3、40位家屬魚貫走進萬華的聚會所,位在地下室的空間像座地堡,抵禦外界的眼光與指責;有人遠從新竹來,只為了走進能彼此理解的世界。 採訪過程中,許阿姨反覆著一個心願:孩子能當個普通人就好。 (攝影/余志偉) 許阿姨是在去年(2018)8月來到這裡,那時她已經要放棄唯一的女兒,「完全不想理她,但每天還是放400塊在桌上,怕她餓死。 雖然是參加家屬團契,她仍打扮得像要參加商圈同業的聚會。 去美容院打理的頭髮、粉色針織衫配碎花衣裝,手指上的鑽戒閃爍。 她是單親媽媽,賺錢是為了把女兒栽培成鳳凰。

  6. 薇君名片上的職稱是兒童權益促進會理事長,但她更為人知的身分是受虐殺男童王昊的姑姑。 2011年男童王昊慘遭母親同居人虐殺致死後,王薇君一次又一次地在媒體前痛批司法不公,更曾發起「拒養殺人犯」行動包圍司法院;鏡頭上的她總是穿著一身黑,講起話來時而冷靜淡定、時而崩潰嘶吼,但唯一不變的是她堅定的眼神,總讓人想起武俠片中為了尋仇而活的女子。 王薇君鮮明的形象讓她儼然成為「反廢死代言人」,每當有重大刑案發生時,許多媒體總喜歡在第一時間採訪她,好補上最為偏激的支持死刑言論。 然而這樣一個「反廢死大將」卻在今年3月3日的早晨與廢死聯盟共同召開記者會, 發表新書《隱形的吶喊—犯罪被害人心內話》 ,呼籲政府傾聽受害者家屬心聲。 除了7個受害者家屬的故事之外,書中也收錄3位加害者親友的內心煎熬。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