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 訂戶證詞. 你的科技策略長可不是開玩笑,你可不希望對手訂了但你沒有。. 蘇煒翔,Justfont,Co-founder and head of marketing. 身處在科技時代,我們都需要一個強度整合資訊的媒體,讓我們透過他一起來找出適合台灣的策略。. Shawn,Gogoro,Operation Support Specialist ...

  2. Robin 羅伸泰,基期貨槓桿業務部,經理 在眼花撩亂的新創紛呈 科技變革 與現實政治衝突中 有個宏觀溫暖且睿智的視野。 潘宏志,第一金證券,副理

  3. 2021年5月26日 · 這一次做掌握趨勢的人 隨著蘋果 9 月 9 日的產品發表會 逼近,市場上對蘋果即將問世的智慧型裝置也越來越好奇。 iWatch?還是沒有螢幕的 iBand? 但熱衷於商業策略的我,對 iWatch 帶來的另一個面向更好奇:為何瑞士精品鐘錶業,似乎對智慧型穿戴裝置老神在在?難道它們不

    • Gigacircle 的創新?
    • Gigacircle 靠廣告賺多少錢?
    • Gigacircle 付的佣金比廣告收入還多?
    • 比黑暗更黑暗
    • 著作權問題
    • 流量持續貶值
    • 複製啊複製,原創啊原創

    Gigacircle 號稱採用直銷的拆帳方式。每一位發文者可以從讀者的點擊中賺錢,每千次點擊收到 $2 ~ $4 美金不等。 圖片來源:Gigacircle.com 除此之外,每一位轉發或分享的人,也可獲得一定比例的佣金。抽佣比例由發文者決定。 另外,每一位使用者還可以建立自己的下線,並從下線收入中抽取 15% 的佣金。下線越多的使用者,可以從下線的收入中抽取穩定的收入。可說是整套照搬直銷機制。 這一套手法也出現在另一個新網站 Videomosa上,只不過後者以針對影片分享為主。Videomosa 與 Gigacircle 是否屬同一家公司目前無法確認,只是雙方的抽成方式、價格,以及出現時間都十分吻合。 現在在各大論壇也開始看到很多「我如何靠 Gigacircle 月入 XX 元」,或是「點...

    這樣衝流量下來,Gigacircle 能賺多少錢呢?根據創辦人 Jeremy Chieh-Wen Cheng 的臉書,Gigacircle 「每 1,000 人瀏覽本站」會公益捐款 2 元,每個月 Gigacircle 可以捐款「幾萬元」。 圖片來源:Jeremy Cheng 臉書 照創辦人的說法,我們取中位數每月捐 5 萬元預估,Gigacircle 月瀏覽大約 2,500 萬次。創辦人自承的這數字實在不符合台灣 Top 10 的流量,完全不合理。網友 Timothy Liu 補充,蘋果日報單日曝光就有可能超過 2,800 萬,單月營收則超過 500 萬元,而其還未進入台灣 Top 10 呢。 從廣告商傳來的消息則指出 Gigacircle 的月營收超過 100 萬以上,這稍微比較接近大流...

    此生意要轉起來,前提是網站營運成本必須低於售價。Gigacircle 付給發文者每千次點擊文章(CPC)$2 ~ $4 美金的成本(約 60 ~ 120 台幣),但廣告的行情卻只有 CPC 20 元台幣(而且點擊率超低)。Gigacircle 怎麼可能賺錢?

    我請教網路前輩們。一種說法是靠「吃流量」。也就是 Gigacircle 報給發文者的點擊數,低於實際的點擊數。例如 Gigacircle 告訴發文者的流量是獨立訪問者數(Unique Visitor),但賣廣告則以點擊數(Page View)計算。另外則是付給發文者依每千次 CPC 計算,收廣告費則以每千次瀏覽(CPM)計算。 這樣數字上似乎對得起來,但即便這方法可行,Gigacircle 短時間內就能找來支撐台灣 Top 10 的巨大流量仍然非常不可思議。因此另一種更暗黑的可能是「假帳號」。換句話說,Gigacircle 的直銷模式只是幌子,背後仍然是靠假帳號、 殭屍粉絲團、點擊聯盟、大量轉載文章來衝流量。這種模式在交友網站最常出現。 例如,這個正妹嚴選粉絲團,以及這個熱熱分享粉絲團,看起...

    這類內容農場(content farm)最大的爭議當然是是抄襲問題。就算 Gigacircle 沒有採用黑暗兵法,絕大部分的內容都還是轉載自其他網站。真正的原創內容很少。這是以流量計價的平台的宿命 — 同樣是每千次點擊賺 2 美金,辛辛苦苦自己寫的成本比轉貼高太多了。 值得轉,能帶來高流量的文章,幾乎一定受原網站的著作權保護。Gigacircle 為了保護自己,在其網站上有相當醒目的免責聲明。 據側面了解創辦人 Jeremy Chieh-Wen Cheng 是法律系畢業,目前在澳洲定居。公司也設立在澳洲。他花了相當多文字解釋著作權問題: 在其官方部落格也有類似內容,包含一個基本的內容比對系統。 這種主張我簡稱為「Youtube 主義」或是「Megaupload 主義」。簡單的說就是「我在網站...

    我反而比較關心這種「衝流量」思維的未來。Gigacircle 一舉衝上台灣 Top 10,但大部分人甚至沒聽過這個網站。被 Gigacircle 擠下名次的網站,流量應該也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換句話說,Gigacircle 的流量是「憑空出現」的。它沒有排擠到任何既有的流量。今天我如果另外開了一個 Tetracircle,用一樣的商業模式與一樣的佣金價格(以及一樣的黑暗兵法),它恐怕也能瞬間衝進台灣前 10 名,而且跟 Gigacircle 共同擁有高流量。因為兩者的流量都是憑空增加的。 供給有限才有價格。人的注意力的確有限,但點擊是無限的。「免費」一書的作者 Chris Anderson 曾提出在網路時代「複製成本為零的產品,其價格將趨近於零」。點擊何嘗不是。不論是 Gigacircle ...

    在廣告商改變「買流量」的計算方法之前,Gigacircle 還是會過得不錯,賺很多錢。但這種創業值得稱讚嗎?我平常非常樂見其他創業家成功,但實在無法替它開心。 特別是身為內容創作者以及創業者,看到聚合網站的手法心中更是五味雜陳。一方面我能理解它是靠著資訊不對稱 — 系統化的廣告投放運算法則(algorithm)無法分辨點擊的價值 — 而套利。另一方面看著創作者辛辛苦苦的內容,被秤斤論兩而感到寒心。 我相信媒體是一種品牌,其價值來自不斷的重複提供觀眾高品質的服務或產品。就算是直銷,也必須提供品質一致的產品才能立足。套利型的創業在商業上或許成功,卻沒有替社會帶來價值。

  1. 瑪麗亞·凱莉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luxuryhotelsguides.com

    Book the best hotels, resorts, holiday apartments and accommodation deals online. 24/7 Support. Fast & Simple. Low Rates. Free cancel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