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導讀:新生寶寶一半以上身體發黃,通常未滿月寶寶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發生的機率很高,黃疸有分生理性和病理性。 大部分寶寶屬於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特殊治療的。 如何判斷寶寶黃疸 症狀及照顧。 哪種情況需就醫,是爸媽們關心的問題. 生理性疸和病理性黃疸症狀識別. 生理性新生兒黃疸症狀表現為: 1、新生兒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皮膚、白眼球和口腔黏膜發黃,有輕有重。 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 2、第4~6天最明顯,足月兒在出生後10~14天消退,早產兒可持續到第3週。 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不適表現。 3、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家長也要注意密切觀察。 一般來說,生理性黃疸黃疸比較輕,血中膽紅素濃度較低,不會影響小兒智力。

  2. 台南一位黃先生控訴7個月大的女兒在7月份時託付給自家冷氣行員工女友照顧沒想到隔了5天孩子竟然昏迷住進加護病房頭部有骨折多處撕裂傷以及顱內出血黃先生控訴女兒被保母虐待而可憐的小女嬰搶救至今不見好轉家屬只能忍痛決定拔管放棄治療

  3. 1、很快即可發覺. 黃疸屬於新生寶寶最常看見的狀況之一,而且多會發生在寶寶出院以前,但是偶爾也會於回家幾天之後才發現。 2、兩種類型解說. 黃疸原則上分成生理性以及病理性的黃疸,如果為生理性的黃疸,父母就可以不用擔心,就將其看作是正常現象即可;但如果為病理性黃疸,家長就要特別注意狀況了。 溫馨提醒: 一般只要是指數超過了生理性黃疸的正常範疇,就屬於病理性的黃疸了。 延伸閱讀: 新生兒母乳性黃疸症狀與照護. 即便黃疸指數偏高,還是能夠以母乳餵養為優先。 二、生理性黃疸情況略析. 1、眼睛直接察看. 剛出生的嬰兒大概在兩至三天左右,就可以用肉眼直接觀察皮膚是否有比較偏的狀況,通常在四到五天前後,會來到症狀所呈現的高峰期,原則上多在7到10天即會慢慢好轉,大概兩週後消失。 2、正常數值情況.

  4. 其他人也問了

    • 嬰兒黃疸表現
    • 新生兒黃疸預防
    • 寶寶黃疸注意事項

    1、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的黃疸經常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持續時間在2周以上,早產寶寶在3周以上;黃疸在出生後消失複現並進行性加重,重症的黃疸可以合併核黃疸。 2、感染性黃疸 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 3、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這種黃疸一般B超檢查即可確診。 4、生理性黃疸 一般足月的寶寶會在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4-5天最明顯,7-10天自然消退。早產寶寶的黃疸可能會較重,可持續...

    1、出生後需觀察 嬰兒出生後就應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及時瞭解黃疸的出現時間及消退時間,發現黃疸應儘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瞭解黃疸的進退。 2、懷孕飲食控制 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饑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3、夫妻血型不合 夫妻雙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親血型為O,父親血型為A、B或AB),或者母親RH血型呈陰性,應定期做有關血清學和羊水檢查,並在嚴密監護下生產,以防止新生兒溶血症的發生。 4、肝炎史需預防 準媽媽如果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黃疸嬰兒者,產前宜測定血中抗體及其動態變化,並採取相應預防性服藥措施。在生產時應加強監護,產後也應對嬰兒進行嚴密的監護,一旦出現症狀及時治療。 延伸閱讀...

    1、觀察孩子精神 病理性黃疸孩子的精神狀態明顯不是特別好,如果孩子出現雙眼往一個方向凝視驚叫或者抽搐要防止核黃疸的出現,儘早到醫院就診。 2、孩子有無病史 一般來說孩子在媽媽肚子裡面的時候媽媽沒有特殊的疾病,孩子出生之後發生窒息,嚴重的感染,也不是早產、低出生體重,沒有什麼特殊病史出現的黃疸往往是生理性黃疸。 3、程度及其範圍 生理性黃疸孩子的皮膚是淺淺的黃色或是淺檸檬黃色,但是這個黃染一般局限在面部、軀幹部,一般不過膝不肘;鞏膜輕度黃染;大便顏色是黃的,小便一般不會把尿布染黃,即使有些黃,用洗衣粉洗之後可以恢復原來的顏色。 4、出現以及消退 (1)母乳性黃疸出生之後一周才開始出現。一般七天開始消退,兩周左右大部分黃疸消退乾淨。有一些母乳性黃疸消退的時間稍微晚一些,一個月左右也有可能。 (2...

  5. 1、三早的重要性. 產褥期的母親要充分認識三早的重要性 (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出生30分鐘內開奶,開奶可使新生兒得到初乳,從而減輕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2、注意按需給奶. 在新生兒生理性黃疸階段,保證新生兒能量充足攝入,則可使胎糞較早排出,而且建立腸道的正常菌群,從而減少膽紅素自腸道的吸收有利於新生兒黃疸消退。 知識家: 同時必須保證充分的水供應,以防止血液的濃縮,造成膽紅素水平的升高。 2、多觀察勤測量. 如果只是面部染,為輕度黃疸,可以在家觀察;如果發現孩子軀幹部皮膚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染,為重度黃疸,這時候就需要到醫院化驗了。 知識家: 若發現孩子出生三天后出黃疸了,家長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染的程度。 3、檢查化驗黃疸.

  6. 台南前年9月傳出有私立幼兒園老師不當管教幼兒,做出拖行等暴力行為,人本基金會公布相關影片,4歲男童遭粗暴拖行的關鍵20秒畫面,讓媽媽心碎提告,而台南地院認為姓老師已坦承犯錯,量處3個月徒刑,可易科罰金緩刑2年,並賠償男童7萬元仍可上訴。

  7. 導讀:孕婦在生產之後,身體開始慢慢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但有些情況可能是媽媽沒料想到的,像是會漏尿、身材還像懷孕、非常情緒化等等,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只要身體恢復的差不多時,這些問題就會消失。 一、產後新手媽媽常見問題. 1、外型還像懷孕. 這是因為腹部的肌肉被拉長而減弱,加上子宮需要時間縮小,因此在生產後,應該盡速開始鍛鍊腹部肌肉,這也可以減少背痛的機會。 2、出現胃部痙攣. 這是因為妳的子宮正在恢復到懷孕前的大小,因此妳會感覺到抽筋。 這些後期的疼痛可能會比妳之前經歷過的還嚴重。 照顧新生兒要特別留意寶寶狀況。 3、需要經常排尿. 懷孕時妳的身體儲存了大量的液體,現在它在恢復正常。 這些多餘的液體以及血液等等,都會透過妳的尿液排出身體。 妳也可能會有腫脹的腳及腳踝,或是出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