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藥 7.止咳化痰藥 8.消導藥 9.理氣藥 10.理血藥 11.補養藥 12.收澀藥 13.安神. 藥 14.平肝熄風藥 15.其他及新增品項. --------------------------------------------------------------------------- 十二、收澀藥. 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臨床上可分為四類: 1.固表歛汗 --常用藥物如:浮小麥 。 2.澀精止遺- 常用藥物如:山茱萸,芡實,覆盆子,烏賊骨等。 3.歛肺止咳 -藥物如:五味子。 4.澀腸固脫 --藥如:赤石脂,肉豆蔻。 常見【收澀藥 】如下:

  2.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燥濕化痰,疏經止痛。. 燥濕化痰,疏經止痛。. 治痰飲,雙肩疼痛及手臂痛,肩關節炎,肩腕痛。. 本方之目標,為痰飲所引起之疼痛。. 此痰飲乃上焦濕痰,故患 者係水毒性體質,而筋肉之緊張不佳,平素胃 ...

  3. (7)備註: 本方以因邪下陷,而熱內攻,引起下利,並有喘而汗出,胸中 煩悸、項背強急等症狀者為目標。 本方可視作三黃瀉心湯中,取去大黃,而換入葛根與甘草 者。因為本證是表裏熱鬱而下利,但裏並不若三黃瀉心湯之實 ,故去大黃。

  4. (7)備註: 此為胃虛氣失升降之所致。以胃氣虛弱,心下部有停飲,而呈 現心下痞鞭,並有上逆、吞酸、嘈雜、嘔吐等症狀,尤以噯氣 特別多者為目標。本證為虛證,患者大多體力衰弱,脈腹俱無 力。 本方可視作生薑瀉心湯中,取去乾薑、黃連、黃芩、換入 旋覆花、代赭石而成者。因為本方之證 ...

  5. (7)備註: 本方是傷科常用的內服方劑,特別是胸鵬疼痛的常用要方。因 為肝臟血,協為肝臟所在部位﹔胸臚為肝膽經絡循行的部位。 而且血瘀多兼氣滯,故方中用柴胡疏肝理氣,當歸養血活血為 主。輔以桃仁、紅花、穿山甲、大黃活血化瘀,又天花粉可清 熱消腫,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6.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健脾養胃。. 健脾養胃。. 氣虛痰飲、嘔吐痞悶、腹脹曖氣。. 本方為六君子湯證,兼有痰氣與宿食者為目標。. 凡胃腸虛弱,胃內停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而心下部痞塞感強,並有氣鬱,不安等精神症狀 ...

  7. 332【清鼻湯】. 二、發表劑.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本方為葛根湯之加減方。.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Dr.Yang複方科學中藥. 清鼻湯. (1) 出典:. 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