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6日 · 當年有一位叫小関勝美的日本人,同時是身體均整協會的理事長也是一位醫學博士,從日本來台灣開課教導年輕人如何治療身體各種骨骼、疼痛問題。 我的外公向那位日本人學習到許多知識與治療手法,獲得了一張證書。 圖片提供/好痛痛. 證書上的日期是昭和44年 = 西元 1969 年。 學成後外公找了幾個兄弟展開國術館生涯。...

  2. 2023年10月8日 · 臨床醫師排行前20名中,人數以台大最多,有8人,雖較前一年減少1名,仍穩居國內龍頭地位;長庚體系4名、北3名、高醫2名、中醫大2名,花蓮慈濟1名,各大醫療體系人數略有消長,但顯示國內頂尖醫學領域研究者近3年均保持穩定的研究產出。

  3. 2024年5月31日 · 郭姓自體免疫疾病女患者今天在台中榮總現身說法,她以前爬山會喘,以為自己體力不好、缺乏運動,不知道自己肺部已纖維化,她直到... 聯合報 經濟日報 陽光行動 有設計 有行旅 願景 我的新聞

  4. 2023年7月12日 · 間質性肺病棘手 成立中心照護病患遠離致死風險. 台中總在院長陳適安上任後推動急、重、難、罕疾病的照護優化,院方表示間質性肺病「既難、又重、且罕」。. 治療相對困難、疾病嚴重度高、雖然看似發生率低,但很多都是未能早期診斷所致。. 故2021年 ...

    • 現代大腸直腸癌治療觀念介紹
    • 外科手術的治療目的與適合病患
    • 1-3期大腸直腸癌
    • 大腸直腸手術術式的比較
    • 手術方式如何選擇?
    • 第4期大腸直腸癌
    • 癌症出現腹膜轉移時 需要整合型治療
    • Hipec與pipac的比較
    • 施行醫師條件
    • 外科以外:(1) 放射治療

    在傳統治療中,大腸癌的治療手段主要是外科手術以及化學治療。然而,轉移的病人預後較差,想要增加治療效果,就必須合併多種療法,混合穿插使用,才能兼顧療效與生活品質,過去單一療法的硬拚,已逐漸淘汰。例如:在手術前或後進行輔助治療,可以有效縮小或穩定腫瘤的大小,減少復發的機率。以下分述目前治療大腸癌的主流手段,希望給讀者正確觀念:

    手術切除,是最可能治癒大腸直腸癌的方式之一,不論是1~3期,或是已經轉移的第4期, 能手術完整切除腫瘤的病人,將享有更長的存活期,包括肝、肺或腹膜轉移。我手邊有好多第4期患者,經手術治療後,已達癌症痊癒條件(5年後沒復發),到現在還常常相約去爬山。

    對於沒有轉移的大腸癌,外科手術是治癒大腸癌的最主要治療手段。治療目的是要移除體內所有腫瘤組織,並將周圍可能受癌細胞侵犯的血管及淋巴結清乾淨,而且切除後還得進行腸道重建手術。這項手術十分強調主刀醫師的經驗值與技術,完整切除掉腫瘤及可能侵犯的範圍,是治癒大腸直腸癌最重要的一步。我強調的D3淋巴清除,就是這樣的概念。 手術雖然效果好,但還是有風險。有經驗的醫師應該評估患者的年紀、營養體力、大腸品質、腫瘤位置、及是否合併複雜內科疾病,再來決定外科手術的執行。不少患者來我門診求助時,已經造成腸道阻塞合併營養不良,這時我會建議先放大腸支架並補充靜脈營養,1~2周後再進行腫瘤完整切除,如此不僅減低手術併發症,更增加存活率。 我強調,癌症治療需把握時間沒錯,但對於體況虛弱的病患,反而應避免馬上接受大型腸道手...

    依照傷口大→小,包含傳統開腹手術、微創腹腔鏡手術、自然孔輔助微創手術。其實不管哪一種手術方式,只要能將腫瘤細胞清除乾淨都是好手術!過去的研究顯示三種手術對大腸直腸癌長期治療效果,沒有任何差異[9, 10]。唯一的差異在病人術後的恢復速度,想當然爾,傷口越小,術後復原更快、疼痛度更小、傷口表面更美觀、術後的併發症也更少,因而更能不費力地進行下一階段的治療,這些在我2020年的文章中都有清楚闡述 。 至於近年常聽到的機器達文西手術,也是微創腹腔鏡手術的一種,只是醫師操作介面不同,但病人傷口大小也類似,國際文獻報告達文西大腸手術在短期與長期的預後,與傳統微創腹腔鏡大腸手術相似。

    醫師會根據腫瘤大小、緊急狀況、醫師個人能力、醫院設備與團隊合作默契等綜合條件來決定手術方式,這部分牽涉到醫師的專業能力與經驗。在病人條件許可下,我個人推薦選擇自然孔輔助微創手術(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與一般腹腔鏡手術最大的差別是不再從體表切開傷口,而是從自然就存在的孔洞如肛門或陰道,放入器械進行微創手術進行切除後或標本取出,造就病人腹壁極小傷口,也因此恢復更快,相對一般腹腔鏡手術更美觀、術後疼痛更減少。有三年追蹤的研究證實,病人的併發症、存活率及復發率與一般腹腔鏡類似,在腫瘤比較小的情況下使用自然孔腹腔鏡手術甚至比一般腹腔鏡效果更好。

    面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全身性化學治療才可以阻止癌細胞到處亂竄,然而,唯有手術完整切除轉移病灶,才有治癒的可能。根據過去經驗歸納,肝臟轉移大小5公分內及數量3顆內、肺臟轉移大小2公分內及數量1顆、腹膜轉移PCI小於6分,這些都是可直接手術切除的範圍,手術對存活率有明顯助益。 面對轉移病灶更大或數量更多的患者,則應該先進行全身性化療,以限制轉移病灶的大小與分布數量,達到可完全切除的地步時,再來進行手術治療。記得,第4期絕非末期,透過完整的治療規劃,還是有治癒的機會。

    雖然全身性化療是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最主要的方法,但面對腹膜轉移的病人來說,血管腹膜障壁(blood-peritoneal barrier) 會阻礙藥品從血管進入腹膜腔,進而導致靜脈化學治療效果很差。雖然部分腹膜轉移(PCI 腫瘤減積手術(CRS, Cytoreduction Surgery)解決,然而一旦腹膜轉移範圍增加(PCI>10),PRODIGE7臨床研究則發現,要在術後增加HIPEC治療,才能有效延長病人存活期。所謂腹腔溫熱灌注化療HIPEC(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就是把化學治療藥物加熱(41-43度)並灌注在病人腹腔裡面,藉由熱能與化療藥物一同殺死游離在腹腔內的腫瘤細胞,並深入腹膜內。目前腹膜轉移治療的準則分為2階段...

    以上兩種腹腔內化療的治療目標不同:CRS+HIPEC是以治癒為目標,期待完全消滅腹膜腫瘤細胞,但只能選擇腹膜腫瘤量少(PCI 而PIPAC的治療目標則是去控制腫瘤,保留元氣並改善病人生活品質,減少惡性腹水產生。選擇的患者多為腹膜轉移量多,而且惡性度高的大腸直腸癌。大約有14%嚴重的患者,可藉由PIPAC治療轉換為可進行手術完整治療。

    為了手術的安全,施行手術的醫師也要進行訓練,必須取得ISSPP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tudy of Pleura and Peritoneum)學會所頒發的訓練證明才可以替病人進行手術。

    全身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又稱為光子刀,是一種放射線治療,利用單次高劑量、少次數的治療方式,提高生物等效劑量。在大腸癌的治療角色較少,主要用於直腸癌的治療,原因是直腸在解剖構造上位置比較固定,適合進行放射治療,不像大腸一樣容易改變位置。放射線治療對於第2及3期直腸癌很重要,大多在手術前進行,可以明顯降低腫瘤復發率,減少手術後排尿及性功能傷害,甚至有15%患者透過放射治療後就可以達到腫瘤完全消除(Complete Remission),病人後續只需要密切追蹤腫瘤狀況即可,不需切除直腸。

  5. 健康報e報.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師指導。. 郭煌宗 主治醫師 兒童發展;兒童問題行為;兒童神經;兒童復健;兒童神經重症;兒童發展遲緩;教養問題;人際問題;適應問題;情緒障礙;學習困難.

  6. 2023年9月6日 · 沈榮宗 主治醫師 泌尿腫瘤;排尿障礙;感染;結石;男性泌尿生殖疾病;男性不孕症症;小兒泌尿疾病。 聯合報 經濟日報 陽光行動 有設計 有行旅 願景 我的新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