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14日 ·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左)與財團法人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董事長張小月出席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的揭牌儀式。 (攝影/余志偉) 陸委會8月公布的 民調 顯示,54.5%的民眾認同政府推出的「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方案」,同時肯定陸委會設立「台港 ...

    • 陳明通1
    • 陳明通2
    • 陳明通3
    • 陳明通4
    • 陳明通5
  2. 24小時內,陸委會接連增加「未成年」、「在中國大陸親人無能力照顧」且「父母皆在台灣」3個條件,陸委會主委陳明通還說了「小明的故事」,試圖解釋哪些陸配子女符合回台資格:

  3.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請衛福部長陳時中協助,難題接著來到健保署長李伯璋手上。 幸好《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規定,長期用藥的慢性病人,因「經保險人認定之特殊情形」,得委請他人向醫師陳述病情,開給相同方劑。

  4. 2020年12月28日 · 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成立,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左)與財團法人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董事長張小月共同揭牌。 (攝影/余志偉) Fill 1

    • 陳明通1
    • 陳明通2
    • 陳明通3
    • 陳明通4
    • 陳明通5
  5. 2020年9月19日 · 陳秌沛是 南鐵地下化工程沿線拆遷戶 中,台南市北區北園街87巷上最後一戶同意點交的。 漫長的「8年抗戰」,老母中風失語,他和太太身心俱疲,時間消耗戰讓陳秌沛與其他拆遷戶一個一個老病、甚至凋零,最終棄械投降,無奈遷入以「台南市鐵路地下化專案照顧住宅」為名的安置宅,年過半百,重新背起房貸,住進被迫接受的新家裡,仍揮之不去失根的陰霾,火車聲響由甜美鄉愁變成驚恐夢魘。 「 罔顧民意 要建設也該顧百姓家園 」,陳秌沛老家被拆得門都不剩的兩層透天厝陽台上,掛著這條褪色的布條,不僅映照反南鐵迫遷運動無疾而終的命運,更是迫遷者最後沉默的控訴。 這棟陳家的起家厝,是47年前陳秌沛的父親和舅舅自己畫圖、親手打造的房子。

    • 陳明通1
    • 陳明通2
    • 陳明通3
    • 陳明通4
    • 陳明通5
  6. 2016年6月7日 · 李雪莉. 攝影. 余志偉. 中國. 移工. 他們可能是台灣史上受過最完善教育的一代,卻因制度缺失,成了學術的吉普賽人。 他們西進中國,但「中國高薪磁吸人才」的真相,卻是沒有誘人高薪、只有高壓競爭的環境現實。 沿著安靜陳舊的長廊,跟著黃宗昊走進上海交通大學的宿舍,4坪侷促的空間,單人床、書桌、小衛浴,塞滿上千本書的書架。 在這裡,他生活了3年。 做為全中國排名前10名高校的講師(相當台灣的助理教授,註1 ),他並沒有享受到媒體所說的西進中國高校的甘甜。 6,000元人民幣的月薪(相當新台幣3萬元,以下以人民幣計),在物價比台北高的上海,顯得吃緊。 上海交通大學講師黃宗昊課後與學生走在校園。 (攝影/余志偉)

  7. 為什麼? 「因為我爸是用母語告訴大家『不准講母語』,他被直接打暈,倒在旁邊沒人理,最後自己慢慢爬起來。 這種被歧視的經驗,或強烈或隱微,幾乎每個原住民都有過。 還好,Ciwang從小在部落長大,被家族保護得很好。 即便她小學進城到花蓮市讀書,下課就被接回部落。 從被叫「番仔」開始,討厭當原住民. 太魯閣學青會每週固定聚會,學母語、唱傳統歌謠,是都原青年的重要支持力量。 (攝影/許𦱀倩) 由於爺爺是虔誠的傳道人,Ciwang對童年記憶最深的,是每週日早上前去禮拜的快樂時光。 「麵包車跟菜車都剛好在禮拜的時間經過部落,我們擠在菜車旁邊吵,吵到奶奶受不了、從教會走出來買養樂多給我們喝。 」在Ciwang記憶裡,族人聚在一起烤肉,但重點不是吃多少肉、而是「在一起的感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