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包拯 (999年3月5日—1062年7月3日), 字 希仁 , 廬州 合肥 (今 安徽省 合肥市 肥東 )人, 北宋 人,官至從二品 樞密副使 、 朝散大夫 、 給事中 、 上輕車都尉 ,封 東海郡 開國侯 、 食邑 一千八百戶、 食實封 四百戶,賜紫金魚袋。. 贈 禮部尚書 、 諡號 ...

  2. 包拯 (999年3月5日—1062年7月3日), 字 希仁 , 廬州 合肥 (今 安徽省 合肥市 肥东 )人, 北宋 人,官至從二品 枢密副使 、 朝散大夫 、 给事中 、 上轻车都尉 ,封 东海郡 开国侯 、 食邑 一千八百户、 食实封 四百户,赐紫金魚袋。. 赠 礼部尚书 、 谥号 ...

  3.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 庐州 合肥(今安徽合肥 肥东 )人。. 中国 北宋 政治家。. [82] 天圣 五年(1027年),包拯登 进士 第。. 累迁 监察御史 。. 庆历新政 失败后,曾主张严格选拔官员,裁汰冗杂、贪暴、懦弱的官吏,年老的官吏应强令致仕 ...

  4. 本名 :包拯. 別稱 :包希仁、包公、包孝肅、包青天、包龍圖、包中丞、閻羅包老、包待制. 字號 :字希仁. 所處時代 : 北宋.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 廬州 合肥. 出生時間 :999年. 去世時間 :1062年7月3日. 主要作品 :《包孝肅公奏議》 主要成就 :秉公執法,剛正不阿. 官職 : 樞密 副使、 禮部侍郎 、 給事中. 封爵 :東海郡開國侯. 諡號 :孝肅. 追贈 : 禮部尚書. 人物生平. 早年至孝. 包拯生於 宋真宗 鹹平二年(999年),於 宋仁宗 天聖 五年(1027年)考中 進士 ,被授任為大理 評事 ,出任 建昌縣 (今江西永修) 知縣 。

  5.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 wiki › 包拯包拯 - 維基大典

    包拯 - 維基大典. 今本 (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包拯像. 包 ,字 希仁 , 宋 廬州 合淝 人也, 真宗 咸平二年 生。 始舉進士,除大理評事,出知 建昌縣 。 以父母皆老,辭不就。 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 後數年,親繼亡,拯廬墓終喪,猶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數來勸勉。 久之,赴調,知 天長縣 。 徙知 端州 ,遷殿中丞。 改 監察御史 。 使 契丹 ,歷三司戶部判官,出為京東轉運使,改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徙 陝西 ,又徙 河北 ,入為三司戶部副使。 除天章閣待制、知諫院。 數論斥權倖,除 龍圖閣 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 徙知 瀛州 ,以喪子乞便郡,知 揚州 ,徙 廬州 ,遷 刑部 郎中 。 坐失保任,左授兵部員外郎、知池州。

  6. 包公名包拯(公元999—1062年),出生在今安徽肥東縣一個鄉村的農家。 父親是農民,對他要求嚴格,寄予厚望。 包拯5歲開始識字,13歲讀完四書五經。 他對儒家治國的思想和歷代清官賢臣的事跡十分感興趣,立志長大後成為一名清官。 包拯28歲考中進士,按當時制度可以做官,但他是個孝子,一直生活在父母身邊,直到36歲才做官。 包拯先當知縣,上任即斷了一個奇案,聲名遠播,兩年後升任知州,因清明廉潔,很快被調入朝廷任朝官。 包拯在朝廷任諫官。 他一上任,即精心選定唐代著名諫官魏徵的三篇奏議,用蠅頭小楷抄寫一遍,呈給宋仁宗,希望皇帝能夠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他還對許多朝政發表意見,使皇帝在做出重大決策時避免失誤。 包拯對自己立下的十二字座右銘是:「披肝瀝膽,冒犯威嚴,不知忌諱,不避怨仇。

  7.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包拯包拯 - Wikiwand

    包拯 (999年3月5日—1062年7月3日), 字 希仁 , 廬州 合肥 (今 安徽省 合肥市 肥東 )人, 北宋 人,官至從二品 樞密副使 、 朝散大夫 、 給事中 、 上輕車都尉 ,封 東海郡 開國侯 、 食邑 一千八百戶、 食實封 四百戶,賜紫金魚袋。. 贈 禮部尚書 、 諡號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