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4日 · 逃亡. 時間:2023-02-04 16:00.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曾國華. 中國自大疫以來動態清零不斷使得民眾動輒必須面臨封城之苦加上中共原先對人民的各種壓制也未在疫情間鬆手更讓中國社會興起了所謂的潤學也就是從中國出走。 而40歲的董釗就是其中一員,他因宗教迫害,帶著妻兒,從中國北京出發,經過歐陸、土耳其,再飛往中南美,歷經了海上飄泊、惡夜叢林,共花了195天,穿越11個國家,3萬多公里的路程,繞了3/4個地球的距離,才抵達終點美國,儘管路上多次和死神擦身而過,但他沒後悔,只強調「死都不要回到中國」。 惡夜叢林裡的打刧、強姦 不知能否活著下山.

    • 潤娥1
    • 潤娥2
    • 潤娥3
    • 潤娥4
  2. 2023年10月11日 · 受訪者馮天潤/新竹縣胡璉怒潮文化文物保護協會理事長. 新竹縣新埔鎮是客家小鎮,90%的居民都是客家鄉親,以海陸腔為主,而「怒潮亭」就位在新埔大橋旁,於2013年被新竹縣政府評定為歷史建築,它記錄著「怒潮幹部學校」於1949年在新埔設立的歷史 ...

  3. 2023年1月5日 · 中國過去3年因疫情防控出現不少新名詞今年上海封控期間誕生潤學」,「來自於英語Run的諧音實際指的就是移民。. 此外還有躺平」,早期是表示網友不回應不反抗的一種心理態度但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過去堅持動態清零下近2年的 ...

  4. 2022年8月5日 · 2021年歐洲政治人物訪台人數創紀錄,加上歐盟成員立陶宛因使用「台灣」為正式名稱被中國解讀違反一中,北京祭出強力貿易報復引來歐盟國家反彈。 美歐政壇這幾年都有人提議改變一中政策,例如2020年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D-CN)成員聯名呼籲歐盟將一中政策「大翻修」。 他們表示歐盟當前兩岸政策歸結就是4個字「維持現狀」,但中國的行為正在改變現狀,所以歐盟也該因應改變,才能保持平衡。 中國行為使國際一中框架朝向清晰的另一例,是今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WHA)上,台灣友邦史瓦帝尼(Eswatini)代表在美國代表明顯「盯場」下,主張聯合國的一中決議案,「只是處理中國代表性問題,既沒有授權中國在聯合國體系中代表台灣,也沒有表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5. 2024年5月13日 · 2014年開辦至今滿10年的韓國發呆大賽12日在首爾舉行,韓國知名短道速滑選手郭起也與隊友一同參戰,可惜因聽到結束鐘聲就反射性以為要起跑而心跳加速,最終只拿下第3名。

  6. 2021年3月19日 · 除了新冠疫情相關流行語,反應社會問題的後浪、打工人、內卷、凡爾賽文學等都榜上有名。 首先來看「後浪」,2020年五四青年節前夕,大陸影片網站Bilibili(簡稱B站)發佈「後浪」影片,由大陸演員何冰激情演講,以前輩的視角用「後浪」稱呼1990年後出生的新一代大陸青年,表達對他們的認可、羨慕與期許。 影片中,何冰用激昂的語氣說,「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搭配B站UP主(上傳者)各種電競、出國旅遊、拍攝短片等畫面,試圖改變過去大陸社會認為這一代青年「不著調」、「太叛逆」的印象。 然而,對「後浪」的定義與描述卻引起網路熱議,批評者認為《後浪》描繪的是物質條件最優越的年輕人,他們容貌俊俏、鮮衣怒馬,有享受自由人生的權利,但更多大陸青年還在為生存苦苦掙扎。

  7. 2022年5月3日 · 根據維基百科,所謂的內卷 (Involution)原本是社會學概念,用來形容社會文化重複勞作、發展遲緩,後來也被用在農業方面,是指亞洲農業社會中長期投入大量勞動力卻未能實現經濟突破的問題。 中國內卷VS躺平主義. 但在中國網路文化中,內卷已被年輕人賦予另一層意義,並在2020年成為中國年度「十大流行語」之一。 當時清華大學學生用功讀書的照片在網絡上流傳,他們在暮色中邊騎單車邊使用筆記電腦的身影引發討論,因此開始有了「清華卷王」的說法。 後來「內卷」也傳到了職場,在不競爭就淘汰壓力下討生活的年輕人,都是看不到盡頭的「內卷」一分子。 如果說中國最高學府的競爭激烈,引發年輕人的「內卷」共鳴,那麼「躺平」或許就是這個苦悶世代中,許多疲累戰士給出的反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