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12日 · 日期:2018 年 12 月 12 日 作者: 林以璿. 全台65歲以上人口,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 巴森病 ,所有神經病變疾病中,巴森病罹病人數僅次於失症,儘管如此,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吳瑞美表示,巴森病並非年長者專利,門診中近2成患者為年輕型巴森病,近期最年輕發病的病例僅18歲。 「『年輕型巴森』的發生,多半與基因、家族遺傳有關,」 吳瑞美表示,相較於年長的巴森病患者,正值花樣年華的患者,更容易因不了解疾病而向外界隱藏疾病、獨自承受壓力。 姊妹相繼罹患巴森病. 吳瑞美舉例,自己的門診中,就有一對年輕的姐妹,相繼巴森病發病。 「今年43歲茹梅,妹妹高中時就確診巴森病,因此對巴森病並不陌生。

  2. 2019年4月10日 · 帕金森氏症 (又稱巴金森氏症)是一種退化性的神經疾病,因為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傳導物質多巴胺不足,導致患者會出現無法控制肌肉顫抖、肢體僵直、動作緩慢等症狀。 而帕金森氏症目前的治療有分成2種,一種是藥物治療,一種是視丘下核深部腦刺激的手術治療。 得了帕金森氏症該怎麼辦? 高雄醫學大學神經學教授楊淵韓說,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平均會在55歲左右發病,而20年後有80%的人會因為神經細胞死亡的沉積,演變成失症,所以控制症狀、減緩這種神經退化,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對於帕金森氏症的治療,還是會以藥物為主,因為還找不出可逆的方式,只能減緩退化,對患者來說,用最簡單的方式,比較能保存生活品質;而另一種經由電極刺激的手術治療,畢竟還是一個風險,對於前期的病人不太會考慮使用。 帕金森氏症的藥物選擇.

    • 「多巴胺減少」五成便會出現帕金森症狀
    • 帕金森氏症有四大指標!一表自我檢測
    • 帕金森氏症的病程可分成五期
    • 藥物、手術都有助於解緩症狀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腦部的退化疾病之一,其實這個疾病已經存在兩百多年左右,只是近幾年來民眾對此才有了高度的認識,此疾病是在1817年由一位英國神經科醫師所發現。 倒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產生帕金森氏症?臺北醫學大學神經內科葉篤學主任說:「是因爲人體的中腦黑質退化細胞漸漸凋亡,負責神經傳遞的多巴胺減少,無法正確傳遞神經訊息,當多巴胺減少 50%-60% 即會出現帕金森氏病的症狀。」

    只是在初期症狀患者就會出現像是「靜止狀態」,單邊手部顫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病人常是不自主也不自覺,而是身邊親友察覺有異,例如臉部表情僵硬如撲克臉,也有病人走路時單手橫放胸前,從四大特點觀察起是否有帕金森氏症: 1. 靜態顫抖 (resting tremor) 2. 肢體僵硬 (rigidity) 3. 動作遲緩 (bradykinesia) 4. 姿態平衡障礙 (postural instability) 因為有時候關節有僵硬的現象,病人有時候會跟醫師說好像出現五十肩,有些患者連寫字也會有問題,字會越來越小,走路平衡感越來越差,葉篤學建議可以從下來來做自我偵測。 臨床上醫師也最常被問到「出現手部的顫抖是不是就是帕金森氏症?」葉篤學回應:「其實還是有非典型的帕金森氏,但在臨床上看到還是『原...

    醫師也會藉由影像學來輔助是否確診,看是否有構造異常,卻經過確診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病程可分為五期: 1. 第一期:單側肢體症狀(0~5年) 2. 第二期:雙側肢體症狀(5~10年) 3. 第三期:平衡障疑 (7~12年) 4. 第四期:行動困難(10~15年) 5. 第五期:輪椅或臥床(20年以上) 葉篤學說:「大部分的病人會停留在第二期到第三期之間,這時間可能長達10-15年,甚至20年,但隨著疾病的進展還是有可能最後到臥床。」

    目前對於造成帕金森氏症的原因並不是非常清楚,有些患者是偶發性,因內在遺傳因子與外在環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導致「神經元退化凋亡」,造成臨床症狀。也有約 10% 的病人為遺傳性,包括有家族史、年輕發病。 目前在治療上在患者初期的時候透過藥物補充多巴胺,是可以讓患者緩解症狀達到維持正常生活。但葉篤學提醒:「帕金森屬於進行式的疾病,相當比例出現藥效衰退的問題,患者會有開關現象、平衡感變差、走路容易跌倒。」 當影響正常行動能力和生活品質時,即可考慮透過深部腦刺激術的外科介入做為輔助藥物的治療方法。健保署也在前幾年納入健保部分給付,但也不是每個患者都適合,需要經過多項評估。 【葉篤學醫師小檔案】 1. 經歷:臺北醫學大學神經內科主任 2. 專長:帕金森症與動作障礙疾病、神經基因疾病、失智症相關神經退化疾病 ...

  3. 從「查營養」工具看該怎麼吃! 認識六大類食物! 營養師教你正確選擇食物種類、瞭解個人份量所需. 人體地圖|隨選隨查,點擊身體部位,快速查找各種疑難雜症! 超商減肥怎麼吃? 營養師公開一週超商減脂菜單. 營養 N 次方. 頭皮腫瘤竟與癌症轉移有關! 肺部腫瘤也會造成落髮. Heho癌症. 長跑好手雷理莎大邱馬因舊傷 DNF ! 椎弓解離後還能跑步嗎? 骨科醫告訴你治療後三階段恢復計畫! Heho Sports. 青少年加熱菸使用率是成年人 2 倍以上! 「世界無菸日」保護兒少杜絕菸害,協助孩子避免菸商干擾. Heho親子. 2024年五月報稅來臨! 個人所得稅「這4種人」不用繳! 8大重點一次搞懂. Heho生活. 拉肚子可吃益生菌嗎? 有哪些飲食禁忌? 營養師公開腹瀉飲食指南.

  4. 2019年11月15日 · 11月17日是世界肺癌日,而肺癌一直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一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發現時多半已經是晚期,但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卻平均1年就產生抗藥性。 但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發布研究,發現只要符合幾項條件,就很有機會可以治療超過5年卻不會有抗藥性。 標靶藥物的使用.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表示,肺癌患者有6成帶有EGFR基因突變,所以對於標靶藥物的反應效果很好,如果不能切除,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是很好的選擇。 但對於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單一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像是艾瑞莎(Iressa)、得舒緩(Tarceva)之後,平均1年就產生抗藥性,很多人就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下過世。 「如果能提高標靶無抗藥性的使用期限,他們就可以把癌症當慢性病,過著正常的生活。 」王金洲說。

  5. 2023年3月8日 · 森病和失症有什麼差異? 失症與巴森病很容易先後出現,但沒有一定的順序,因此很常被混淆,其中「失症」又稱為 阿茲海默症 ,指的是智能與記憶功能的障礙,而「巴森病」指的是動作障礙,病灶的位置不一樣。 但蘇豐傑醫師表示,如果兩者的病程進入後期,那確實會很難區分,因此面對巴森病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也會請病人要多運動,控制好三高,配合回診,避免頭部外傷發生。 Q5. 有沒有方法可以快速的控制巴森病的動作症狀? 巴森病的外顯動作,包含全身僵硬導致走路困難、手拿東西時會不自主抖動、腳無法施力抬起等等,最好的控制方式別無他法,就是服用巴森病的藥物。

  6. 2024年2月15日 · 抗藍光鏡片又分為兩種「吸收型」跟「反射型」的種類,其中吸收型是直接使用黃色鏡片過濾藍光,雖然抗藍光效果好,但看到的畫面也會蓋上一層黃色濾鏡,對於需要確認色彩的設計師、攝影師等人員來說就不太適合,而且可能會讓視線變暗,從而導致眼睛看加疲倦。 而「反射型」鏡片則沒有色差問題,但是抗藍光效果稍微遜色,就算配戴也要注意用眼時間,並不是帶了抗藍光眼鏡就能無節制的用眼。 適度用眼最重要. Source: Unsplash. 王孟祺醫師強調,抗藍光眼鏡並不適合長期配戴,而是針對有工作需求的人,在工作期間配戴即可。 想要保護雙眼最實際的方法,還是適度用眼、非必要少用 3C 產品,尤其忌諱在黑暗中盯著發亮的手機螢幕,是非常傷害眼睛的一種行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